混元仙侠录
字体: 16 + -

第2章 初落清河,流离他乡。

    ※※※

    小镇外的腊梅花开了,天上飘着晶莹鹅白的雪花,地面早已覆了一地琼白,虽是冬季,然有一串水榭自山顶流下,漫山的植被结成的冰花犹如琉璃奇珍,映着日光闪越发夺目,小镇中心有座石桥坐于两岸,阁楼坊市坐于两旁,人们称它为七里巷,好似一幅油墨画跃然于纸,静而远谧!

    一只青鸟划过,油墨画变的鲜活起来…

    清河镇在东来国西南方,哪里有一座山,蜿蜒千里世人称作“昆仑”。听镇上上了年纪的人说,山上有仙人居住,不过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因为山顶处常年被积雪覆盖,少有人在上面多呆上片刻,更不用说仙人了。

    此地距京都上千里路,镇上多有富商为了进京方便,大破金银开辟出一条商道之抵丹阳城,到了丹阳城就有了官道直通京都。

    就在这条商道上有一队卫兵身穿银色铠甲,胯骑战马,腰间挎有三尺弯刀,约有50人,朝清河镇的方向急速奔来,按其行驶速度约有两一日路程便至清河镇。

    清河镇七里巷,即便是大雪封山,万物寂寥,也遮不住此地的繁华,一排排的阁楼林立两旁,赌坊、酒楼、客栈、染坊、绸缎庄、花柳地应有尽有。然每条巷子都是由青色石板铺砌而成。

    这日,阳光和煦,瑞雪消融枯草渐露,各个铺坊高高地挂起大红灯笼,重新开张营业,鞭炮爆竹声接连不断,几个孩子身穿厚厚的棉衣,在爆竹声过后,急忙抢着去捡未燃的鞭炮,忽来忽去,看谁捡的的多,几个妇人穿着细棉夹袄,抄着手露出质朴地笑容。

    清河酒馆内,寥寥数人围坐桌旁,旁边搁置一火盆,桌上温酒散发出,远远地便闻到浓郁的酒香味,又下几道酒菜,数落着镇上谁家寡妇的轶事,碎语着山中奇异精怪,低语着京都皇家趣事。

    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步入酒馆,头戴一顶芦苇帽,身批白色狐卫衣,手里执着琅琊棒,虎背熊腰,浓眉剑目,那男子进入后环顾四周,找了处空位坐下。

    “店家,来壶杏花酒,外加一盘酱牛肉”

    说罢便把琅琊棒和帽子搁置桌上。少时,便听到小二未见其身先闻其音的嗓门:“客官,酒菜来喽!”

    只见从后房小二缓步前来,把酒菜上桌,又一边介绍酒馆的好菜:“这位客官!你可听闻一句俗语『不来清河镇,不闻跃龙香』”。

    “不曾听闻!说来听听”那中年男子皱了皱眉。

    “这跃龙呢?就是鳕鱼,说是吃了此鱼,犹如跃出清潭化成龙,那味道妙不可言!客观要不尝尝?”

    那中年男子轻轻点头,那小二汇意便欣然离去,中年男子拿起手边的筷子,夹起一口菜放入口中,又啜了一口酒,抿了抿嘴!

    “你们可听闻,前年京都刑场上,一阵怪风将一个处斩的要犯卷走之事?”

    “听说了!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世间怎么会有这么怪戾之事?”

    “天方夜谭?你是不知在刑场之上可有许多人都看到了!我伯父月前自从京都回来,说了一些,还说已查出那人被卷入我们镇上。”

    “京都离我们这有千里之遥,你怎可乱说?”

    “嗯!其实我也不信!”

    “嘘!这事还是少说为妙,不知那日便造横祸。”几人探头掩耳地说着,时而大笑,举起酒杯一口喝掉。

    尽管他们的嗓门压的很低,但却掩不住那中年男子耳朵,那男子蹙眉沉思,眼里闪过异样之色。

    “跃龙来喽!”店小二笑口前来

    一青瓷碟子叮当落桌,热气腾腾,馥郁的鱼腥味瞬间充斥了鼻孔乃至店内,吊打起浓厚的食欲,一缕香气缓缓飘出酒馆…

    “叮铛铛!铛!”的金属碰撞声,原来是酒馆外不远处铁匠铺传来,铺子内一个中年铁匠穿着粗麻汗衫,头发隆起被一根木钗镶住,炉子散发着高温,铁匠正锻造着一把长刀,汗水顺着脸颊滴落下来。

    这时一位中年妇人蹒跚着脚步,急匆匆地赶来铁匠铺欢喜道:“洛兄弟,要生了,要生了”欣喜的不知言语,且看那铁匠憨厚也明白,撂下铁锤与长刀,关闭火炉盖子,披上一旁的灰色棉袄,带上房门,忙不迭地随那妇人往家中赶去一边急切说道:“白大姐,接生婆请了么?”。

    “请了!请了,大兄弟你说你家内人提前了一个多星期,真够惊险的”

    “这不是么?我都没有心里准备,”铁匠一边开心的说着一边赶路,铁匠铺离家有数里路,心道回到家不就生出来了?

    两人很快的便到了一处院落,且看篱笆围墙,竹子构造的两间房,老远便听到女人临产的尖叫声。

    此时两人赶到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赶到房门口,大姐拦住铁匠“你别进去了,女人生孩子,你进去也没用,外面等着”。

    说着白大姐推开房门踏了进去,只听到接生婆的声音“用力呀!用力,马上出来了!”

    铁匠在外徘徊踱步急得满头大汗。

    “哇!哇!”

    这一刻,突然晴天霹雳,顿时狂风四起,卷起尘土遮蔽天日,铁匠站在门外看得清楚,听的真切!一个冷颤哑然看向天空,随着婴儿的啼哭,天空逐渐恢复平静,铁匠摇了摇头,继而呆木自语“生了”

    铁匠一把将房门推开,匆忙地进入,那稳婆用新棉缝制的襁褓裹住,道:“是个男孩,看你多有福气啊?”

    铁匠开心地笑着谢过,跑到跟前接过孩子,怜爱地盯着,随即憨笑,又看向妻子,见妻子满头大汗,面色苍白,眼若秋水明而无波,一滴泪落。

    “贤哥,给孩子起个名字吧!”妻子半倚榻上,看着铁匠,很是开心。

    铁匠轻嗯一声,点了点头看向窗外天空,白云朵朵,沉思道:“我不想让孩子跟我一样,不求仕途,不求贵贱,但愿他平平淡淡,自由自在,就如那风一般自在取一字“风”!不论福祸,‘洛风'可好?”

    “嗯,好听,就叫洛风。”妻子边念叨边看着父子二人很是开心。。

    铁匠恍然忙从怀中拿出几两碎银给了接生婆,接生婆笑面接过后便要离开了,铁匠便不勉强。

    “白大姐真是劳烦你了,这一锭银子你收着,权当给大牛娶媳妇的吧!”

    “洛兄弟,你来我们镇也有一年了,我家你没有少帮衬过,这钱绝对不能要”。

    洛贤还是强行的塞在其手里说道“白大姐你也没少帮过我们啊?以后也少不了劳烦大姐的地方。”

    “哎!说那干嘛!好我收了就是”白大姐不好再拒绝爽快收下,白大姐拿着银子便要离去了,铁匠再三挽留不得,不再劝留,房间里只有夫妇二人与孩子。

    “婉儿,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一定将风儿照顾好…”铁匠坐在床边,言语哽咽起来。

    “贤哥,不要说…”那妇人转而又道:“你说这话干嘛!大喜的日子不提好么?”方婉儿眉目轻挑,眼里盈盈,暗道还是躲不掉过去的一切么?火炉上的水壶顶着盖子哗啦啦地响着,那水汽飘上又散去,唯有外面的雪霭散发着噬骨的寒…

    一日晃眼便过,夕阳落尽只剩夜风寒雪,新月初照人凄凉,洛贤抱着孩子折腾了半宿,方半睡过去…

    翌日,那队人马来到此地,落脚于清河酒馆,当众人进入时,掌柜的与小二正打门开业,忽来这么一群人急忙上前询问,那领头的是一位光头大汉,圈脸胡须,眼珠凸起粗鲁地一把推开掌柜的,那掌柜脚下不稳,一个踉跄后脑勺磕在门框上,鲜血流出,那小二早已吓得大叫救命!

    那大汉见此,心下一慌,拔出腰刀就要坎去,这时自天字上房,一个琅琊棒呼啸飞出,正好打在腰刀之上,光头大汉一愣,虎口顿时酸麻,腰刀落在地上,那光头大汉看都没看琅琊棒来自何处,只身跪下,剩余的人也紧接跪下!只听得一声怒喝:“你可知罪?”

    只见一个大汉纵身自楼上跃下,拿起琅琊棒走至光头男子旁边,那人吓得忙道:“小的知罪,还望大人饶命!”

    那大汉叹口气,走在掌柜旁边,将其扶起看了下伤势,并无大碍,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瓶,将其打开倒在掌柜头上,片刻将血止住,掌柜的战战兢兢低头忙谢,脚却吓得不听了使唤。

    那光头男子又道:“督统,人马已到,随时待命!”

    “知道了,未免惊扰,夜里子时行动。”

    “令!”中年男子起身告退,众人进入酒馆厅中歇息,直到深夜时,酒馆内诡异的静,掌柜也早已回房,只留小二站在柜台,哈欠个不停!连夜色都被气氛感染,散发出妖异之色,擦刀声响很是清脆,那铁匠铺炉子内的火光还未熄灭,被铁盖子封住,遮住了它的呼吸。

    街道上冷冽的寒风刮的窗户吱吱的摇曳,夜埋葬了喧闹的街市,人们都在暖暖的被窝里熟睡,街道上已看不见人影,只有客栈的油灯在燃烧着,跳动着似饮血的雀跃。

    在酒馆二里外的一所小竹院里,洛贤在看着刚出生的孩儿,妻子看着自己的男人生怕忘记他的面容,微笑着,彷徨着…

    “婉儿,今天街道上有很多面生之人,大概是为我而来”。洛贤叹息的摇了摇头,自己的孩子刚来到世上就要面临着如此劫难,于心不忍。

    “贤哥,要不我们逃吧!天涯海角总有我们落脚之地”方婉儿躺在床上,无力地说道。

    “逃,那里逃!我的命本归与朝廷,现在他决议拿去,给他便是!”

    “如今皇帝昏庸无能,奸臣当道,还有你说得那个国师,分明是个妖孽,你还忠与他们何用?”

    炉火汹汹燃烧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暖和了空气,却冷了二人的心。外面的大地未消融地积雪,在这漆黑的夜空却呈现出幽蓝之芒绵延之昆仑山顶。

    “婉儿,还记得我与你说过在我问斩那日将我救出的怪风么?当我醒来时已然落到此地,身上却多出一个玉石,上面有两字“昆仑”,随后便遇见你。

    洛贤一边说着一边从床榻一个暗箱里拿出一个玉石,沉思片刻便说道:“婉儿,你把这个放在孩子的襁褓内,如果我被抓去,你便去昆仑山,不知是否有仙人,你都要去一趟。”洛贤果断的说道

    “贤哥,昆仑山上积雪常年不化,我们祖辈生在昆仑脚下,也不见上面有人居住啊!”

    “我相信!绝对会有神仙,只是我们无缘相见罢了,我就是最好的证明不是么?”

    “恩,贤哥放心我定会去的。”

    与此同时,客栈之内人,走出客栈,督户莫名的叹息道:“情非所愿,罢了!”

    “督户大人,区区一介书生,为何要出动我们这么多人”。旁边那个白袍光头大汉说道。

    “此乃国师之命,不必多言!”

    说罢!众人沿着街道直奔洛贤住处,寒风呼啸,烈马过处,在雪地上留下了深深地马蹄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