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影响力
字体: 16 + -

春节放假理论篇五

    mon jan 25 06:00:00 cst 2016

    § 跨越九墙之忏悔

    有一位慈爱可敬的中学教师,在那个癫狂的岁月里,却受人诬陷,被造反派们屡次批斗。

    造反小将说他有反革命言论,并在授课的时候大肆传播,是一个隐藏的反革命分子。他们用尽各种办法折磨他,摧残他,让他交待自己所谓的罪恶行径和思想。

    可是,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他没有什么可交代的。他也知道他为什么会被批斗,可能是上课的时候,说错了话。可到底是哪句话说错了,他实在记不起来了。

    他也知道告发他的是他的学生,而且也知道是哪几位学生。

    最终,因为他“认罪”态度不端正,以反革命罪被判入狱20年,到内蒙古大草原服刑。在内蒙古,他度过了极其黑暗的20年。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他,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会了生吃辣椒和牛羊肉,当年风华正茂,平反回来时已是白发苍苍,满面风霜。

    回到家乡后,那间老屋已经倒塌,妻子也已改嫁远方,惟一的女儿和一个屠夫结了婚,生了一大堆儿女。面对老父归来,女儿只是关心他的补偿金有多少。当年那个扎着羊角辫和他说长大后要当作家的天真纯洁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被岁月和生活重压下满口粗话的俗人。

    他留下了一大笔钱给女儿,让她改善自己的生活。然后在城郊的一个村落里购了一间民房,安度晚年。

    平时里,老人按照记忆写了一些文字,陆续发表在报纸上。有一家出版社看中了他的题材,为他出了一本书,结果这本书大受欢迎,他成了名人,电视台也做过他的访谈节目。

    有一天,老人收到了一封信。信是当年的一位学生写来的,他在信中向老人表示忏悔,说当年他是告发者之一。

    老人回信说:“你不要难过,其实我当年就知道谁是告发者,我早已原谅你们了,因为你们还是孩子。”

    在短短的三年内,老人陆续收到四位学生的忏悔信,他都一一回信,希望他们不要再记着过去的事了。

    后来,老人病了,很重,医生终于无力回天,交代家人准备后事。弥留之际,老人对身边的一位旧时挚友说:“我还有一件未了的心愿。”

    老友凑到他的嘴边,他艰难地说:“当年,告发我的共五位学生,其中四位已经知错忏悔了,还有一位学生叫柳某某,他一直没和我联系。我一直为他感到不安,其他四位学生已经摘掉了多年的心病,他不应该再背负着当年的痛苦……”

    老人接着说:“我知道柳某某的住址,我拜托你转告他,我早已原谅他了。”

    老友泪光闪闪,无语凝噎,在场的医生、护士也无不感动。

    老人死后,原学校为他设灵堂,出殡前,有一位中年男人在老人灵前长跪不起,嚎啕大哭。

    众人发现,他是一位企业家,在市里炙手可热,叫柳某某,他说自己是老人的学生。

    你忏悔过吗?忏悔是让人可以真正成长。做好自己给自己留一颗忏悔的心。你是否建立起了忏悔这堵墙。有多少人想忏悔却没有机会,你是否需要忏悔。

    请静思五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回忆过去,准备你的行动。

    你准备好忏悔了吗?

    § 完美

    完美等于完蛋。

    很多人做事情追求完美,万事具备才去行动;另一种极端方式是,只有个想法就去行动,然后陷入问题漩涡,被问题牵走。

    完美,我的认知还是那句:一切都是刚刚好。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什么是天时?在先人们思维里,有一个词叫做气节,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知遇之恩,就会从一而终。对上级衷心不二,对夫妻举案齐眉,对父母孝悌感恩,对朋友一言九鼎,对兄妹和睦有加。天时,在对的时间里,运道中,成事可以事半功倍。现在的物质世界里缺少什么吗?什么都不缺,如果非要找出一个,那就是宁静。苦难时,相依为命。显达时,抛弃弃子。忙碌一生为何求?在山上,几杯清水数口干粮,也是一生。一个男人最大的成功,不是事业上多么辉煌,而是妻子对你说,她很幸福。

    先人们还有一种追求:天人合一。我者,人也;非我者,天也。天人合一就是我们与人的融洽,与环境的和谐。我们做到了几分?

    地利,用现在的说法叫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的地盘在哪里,话语权就在哪里。现在有一个词叫做合作。合作有一个前提,我们手里有没有一张价值牌。这是我们交换整合资源的开始。在合作中,什么是我们可控的。如果没有,任何棋盘,都会成为棋子。但是,有无是相对的。关上一扇门就会有一扇窗打开。首先,我们要认识的,是自己的天赋,别人做起来很难,我们做起来容易又乐在其中的,就是我们的天赋。这就是我们的地利。

    人和。不要看别人怎么对你,看别人怎么对他的朋友。很多的时候,当局者迷。人和,在工作中,不只是重视在职的人,更会重视离职的人。在我的朋友中,华友会高会长就是最好的例子。华友会是离开华为同事组织的圈子。任老大最近有提出了一个项目,类似于现在大家熟知的总裁班。不同的是授课的是华为现任的副总裁。人和从这个角度,又成了圈子。圈子不是你拥有多少人脉,而是你在和多少人有交集。人生有限,取舍无价。

    接触项目时,你最先思考的是什么?

    这个项目我能不能拿下?

    我接手项目的方向和方案是什么?

    这个项目方案应该从哪些方面打动对方?

    我的投入产出比?

    我的资源是否支持我拿下这个项目?

    我们有没有接到过国家宇航局的电话,让我们代表国家去太空出一次差?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人没有接到过?因为我们的能力不在那里,我们所遇到的都是我们可以解决问题。既然可以解决,是完美地解决问题重要还是解决问题重要?

    建议从三个方面考虑:

    有没有?

    好不好?

    久不久?

    完美,就是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做水到渠成的事。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