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剑志
字体: 16 + -

第11章 请少爷评理

    翌日。

    写有醒目‘楚府’二字的红字匾额之下。

    楚逸眯着眼,沉吟了半晌然后转过身问道:“听说这宅子以前是王家的?”

    垂手弯腰的于成福谄媚笑道:“三年前就不是了。楚家如今如日中天,王家早就将这宅子抵押给了东家了。”

    楚逸疑惑道:“东家?”

    天穆城中不曾听到有人这样称呼别人。

    “哦,这是咱们这儿的土话。不怕少爷您笑话,小人是这地方土生土长的人,不过以前是个破落户,自我父亲那一辈就家道中落了。不过幸亏有楚何少爷的赏识,我才能够当上管家,混口饭吃。楚家对于我有再造之恩啊,小人就是赴蹈汤火也在所不辞!为了报答这份恩情,小人这些年对于田产的管理,一刻也不敢疏忽大意。”于成福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

    楚逸听了却不作言语,只轻轻嗯了一声,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楚家到了楚逸这一代,嫡系子弟已经有四五十人了。这个楚何算是其中较为年长的,今已二十又三了。接手家族之事,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了。能力和胆识皆是上品,深受家族长辈的赞赏。

    武力能防外患,却难除去内忧。一个家族需要楚崇阳这样的强者震慑宵小之人;但是也需要众位长老来整顿。文治武功于国可安邦,于家族可以延续香火。是以楚家虽推崇习武、修行,却也大力培养可堪重任的后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楚何受到的器重不亚于楚彧,只是他一向默默无闻罢了。

    并且,修士们大多一心求道,不愿被世俗所累。各个宗门之中,终身不婚嫁者比比皆是;更有半路出家的人,走火入魔的人,效仿古人杀妻求将,将自己一家全部坑杀,只为断绝红尘,无牵无挂!虽然此举有违天理,骇人听闻,楚逸一度是不相信的。不过在看了李傕‘十步杀一人’的‘壮举’之后,他有些将信将疑了。修士和凡人,的确是有不同的。也正因如此,楚家的下一任家主,楚何要比楚彧更加合适。

    一听到‘楚何’两个字,楚逸脑子里便跳将出许多奇怪的想法,以至他的目光有些飘忽。旁边的于成福诚惶诚恐:莫非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周?或者是···

    于成福觉得自己隐隐有些看不透这个‘一无是处的琉璃公子’了。

    其实,莫说他看不懂楚逸了,就连楚逸自己都看不懂自己了。

    岁月能令海枯石烂,自然也能改变一个人。不过楚逸却从未想到,变化会这么快。这才几天而已,他和以往已经判若两人了。以往,他每天只炼气,练拳和练剑,给自己套上牢牢的枷锁,逼迫着自己。现在一回首,才发现天真又无知的自己实在可笑。一旬时间而已,他十几年来坚守的东西几乎都变了样。

    权势,家族,地位,这些东西他曾经都抛到九霄云外;可如今他却不由自主地将它们细思揣摩。所处的位置不同了,楚逸脑子里的想法自然也不同。

    “少爷?少爷?”于成福在楚逸身边呼唤了好几声。

    “哦,怎么了?”楚逸突然又回过神来。

    “少爷,咱们不去镇上看看?”于成福虽然已经几度被楚逸晾在一边,却并不气恼。

    “去镇上?行,走吧!那就麻烦你领路了!”

    楚逸说着便以迈开了步子,黄莺和李傕跟在他的身后。

    “少爷不乘马车?”

    “我这脚走惯了,一刻不踏着实地,心里就不自在。”

    楚逸摆摆手,拒绝了。

    于成福赞扬了一声‘少爷这番话有理,振聋发聩’,然后用眼神让候在一旁的车夫退了下去。他小跑着,赶上去,走在楚逸身前半步的地方,兴致高昂地介绍起镇子上的茶府、酒楼。

    云杉镇确确实实是个小镇,不过却小的有模有样。茶楼、酒馆、客栈、当铺乃至于青楼,但凡是天穆城中有的,在这里都能找到,只不过具体而微罢了。镇子有三六条主街,四条南北走向,另外两条东西走向,将不大的镇子分成了大大小小十几块儿,各有各的特色。

    村子东边儿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深宅大院,住的都是镇上的显贵。这些宅子的大小不一,但外边儿个个都朱门白墙,铜兽衔环,富丽堂皇。里边儿有园林溪水,红杏百花,或娇小别致又或包罗万象,不一而足。

    中间是酒楼、青楼、戏楼之类的地儿,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几条街,可以说是极尽了小镇的繁华。而众多场所中又要数风月场所最热闹,这地儿常有膏粱子弟流连,大把大把的银子水似的流,哗哗作响。有人说‘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此言不虚。云杉镇中,不乏一夜暴富的家族,说来可笑,这些个偌大府邸中识得经书的人都找不到没几个,更不要说什么教养、仁德以及知书达理了。不少的纨绔子弟,除了一身花钱的本事,啥也没有。但是他们不在乎,反正只要家里的那位还健在,他们便高枕无忧,大不了被无知的贱民戳一戳脊梁骨而已。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家族大少的存在,‘百花阁’、‘藏春楼’、‘芳菲院’才能长盛不衰。云杉镇长久以来都是一派热闹的景象,他们功不可没。

    再往西边儿看,便是一片简陋的房屋了,一字概之:穷。

    西边儿再西边儿就是成片的水田了,一去便是好几里。再等一个月,水稻种下之后,这田野便将是绿油油一片儿,望不到边儿。

    云杉镇不及天穆城十之一二大小,但是想要一处不落地走上一遭,颇要花些功夫。

    走了有两个时辰。

    于成福这家伙也不知是故意讨好,还是别有用心。一阵东拐西拐,竟领着楚逸到了烟花巷中。

    阵阵脂粉香从楼里飘出来,七八个浓妆艳抹的女子正站在街边搔首弄姿。只见她们个个媚眼如丝,体态娇柔。粉红手绢一挥,便是一股子香风,把一身娇媚的劲儿都使出来了,还真有种别样的风情。一声声呼唤,更是靡靡之音让人骨软筋麻。

    楚逸眉头一皱,只说了一句‘家族规矩,风月之地不可擅入’,然后扭头便走。

    黄莺赶忙跟在他的身后,柳叶儿似的两道眉挤成了一条,下边儿那双明亮的眸子里还不时闪露出对于成福的厌恶。她虽然没怎么见过世面,却不傻,一看那阵势,也明白了那是什么地儿。没来由的,她有些羞愤,像是做错了什么事情一样。她怯生生地看楚逸,发现这个二少爷脸上有些愤怒,但转瞬即逝。

    而同样跟在身边的李傕却什么也没有说,面无表情。

    于成福见三人一走,先是一阵错愕,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失策了。于是赶紧追上楚逸,正要张嘴解释,却被楚逸打断了。

    楚逸笑笑,一抬手:“于管家不知道楚家的规矩,忙中出错,情有可原,不用解释了。”

    于成福一沉思,正要开口请罪,楚逸又说话了:“走,咱们去西边儿看看。”

    西边儿?于成福面色一变。

    “少爷,西边儿可是寻常百姓住的地儿,那里的路坑坑洼洼的,可不好走。再说了,都是些烂土房,有什么好看的?不如我们先找家酒楼,歇息一会儿吧。”于成福建议到。

    “雀儿,你累了吗?”楚逸将黄莺唤作‘雀儿’,颇有几分逗弄的意味,不过这丫头并不在意。

    “不累!今天陪少爷出来散心,我开心得不得了呢,一点都不觉得累。”黄莺在楚家的时候,可不是贴身婢女而是杂役丫鬟。每天忙上忙下的,活儿多得不得了。

    “你这丫头!你不累本少爷可累了!于管家,你说说看,这云杉镇哪家酒楼最好?”楚逸嘿嘿一笑,伸出手将黄莺的一头盘发给掏成了鸟窝:“这下总要找个地方打理一下头发吧!走,咱们歇会儿!”

    黄莺扶着乱糟糟的头发,俏脸通红,想要呵斥这个调皮的少爷却又不敢。

    云杉镇,三元楼。

    掌柜姓李,是云杉镇中首屈一指的生意人了。白手起家,从一个跑堂的做到酒楼的老板,几经风雨,摸爬滚打几十年,眼力自然不差。他远远地就看见于成福领着三个年轻人往三元楼来了。虽然楚逸到云杉镇的消息还没有传开,不过从于成福毕恭毕敬地模样来看,李掌柜便知道这个少年的身份不简单。十有八九是楚家的某位少爷无疑了。

    于成福是三元楼的老主顾了,和李掌柜熟识得很。一进楼,就招呼道:“李老哥,好酒好菜,赶紧上!特别是咋们镇上的特色,可一样不能少!”

    李掌柜道:“酒菜下人们马上就备好,二楼有雅座,诸位请。”

    楚逸带头,黄莺和李傕紧随其后。李掌柜和于成福两人则走在后面,窃窃私语,大抵是在询问楚逸消息。于成福并未透露太多,只说了‘他是楚家少爷’,却并未指明是哪一位少爷,李掌柜不好多问。

    楚逸先登上楼,回身看时,不由得感慨:时时刻刻有仆人鞍前马后,到了酒楼还有人躬身相迎,这等日子在天穆城不曾享受过。

    可感慨归感慨,身边的人太恭敬了,这反倒让楚逸有些不习惯了。

    三元楼的后院中是东厨,掌勺的是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满脸胡茬。他接过小二递来的菜单,一看,我的天,这么多菜?

    “这是哪家的公子又来摆谱了?”他无奈问道。

    小二回想起李掌柜和楚逸的对话,猜测道:“约莫是楚家的公子吧。好像是昨儿刚到的!”

    厨子大呼:“你说是楚家的公子,而不是于成福那个王八蛋?”

    小二道:“于老爷也来了,不过却对那个公子恭恭敬敬的,和平日嚣张跋扈的样子完全不同。”

    厨子点头道:“看来是楚家的公子没错了。你且再去打听打听!”

    小二抗议道:“我今儿可不是帮你打听消息的,我手里事儿可还多着呢!”

    厨子嘿嘿笑道:“大不了我今儿请你喝一壶!”

    小二也笑了:“还算你识相,得,我在帮你看一看。”

    厨子道:“快去快回!”

    小二道:“你叫大伙儿快一点,别让人等急了。”

    厨子点头,连忙催促起东厨里另外十几个厨子。东厨里一时间火光熊熊,锅碗瓢盆响声乱作一团。

    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小二回来了。

    “怎么样?”厨子拿起围裙擦了擦手,着急道。

    “是楚家少爷没错。”小二道。

    “多大年纪?”

    “十七八岁吧。”

    只有十四岁的楚逸总被人看做十七八岁,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哀叹。

    “和姓于的关系好吗?”

    “好像不太对付,这个楚家的少爷怪怪的。”

    “哪里怪?”

    “说不上来。”

    “不管了,再怪也得试试。”

    “试什么?”

    “试试让这位少爷给咋们评评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