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家小农女
字体: 16 + -

94 旺家小农女

    两日后,周氏挎着篮子、拎着布包,带上种种补身的吃食,以及给小娃儿做的鞋帽、肚兜等回了娘家,章云本也想去瞅瞅三舅的小宝宝,可修祠堂的活还没完,家里总得留个人,好烧点心送去给爹、大哥他们填肚子,因此就没能过去。【 ]

    好在周氏也没留着过夜,当天下晚就赶了回来,同去时一样,也带了零零总总好些东西回来,都是外婆、大舅母、二舅母定要娘带回来的,说是一点心意,顺道还带回了外公给吴夫子做的拐杖。

    吴夫子得了拐杖,自然又是千恩万谢,周氏到是啥也不瞒着,就说自个原也没想到,到是闺女心细记在心上,才做了这副拐杖,吴夫子原本就爱夸章云,听了这话,更是连声道:“有女如此,真乃好福气。”

    第二日洪成又来送药,刚到院门处,就见到吴夫子夹着拐杖,一拐拐地小心移步,忙跑了上去,“夫子,师傅可有吩咐你挪动?你这拐杖从何而来?”

    吴夫子走得满头冒汗,见洪成跑来,借此歇下步子,一旁候着的吴旭朗忙也快步上来,舀手里的巾子给他擦汗,嘴里回道:“林大夫前日曾说过,我爷爷的伤势有所好转,可试着挪步了,至于拐杖,是章家姑娘托了外祖给做的。”

    听完这话,洪成才算放心下来,吴夫子伸手接过了巾子,自个抹着汗,嘴里笑道:“要常时给老叟送药,真是劳烦小大夫了。”

    “哪的话,这本是我该做的。”洪成说着话,就同吴旭朗一道,搀扶着吴夫子进屋歇息。

    洪成一边往屋子走去,一边四处张望了一番,却没见到章云的身影,心里不免有些失落,等到扶了吴夫子进屋坐下,稍稍说了一会话,搁下手里的药后,就告辞了出去。

    而那边章云送完点心从旧祠堂出来,一路往回走时,就在想今儿听到的事,里正准备修葺好祠堂后,在最里端隔两间屋出来,好让吴夫子爷孙两人能有个落脚的地方,不必再借住在章家,如此一来,她再不用接着睡硬地板了。

    三日后,祠堂终于修整完工,屯田村的学堂也算正式建成,在这日,里正亲自过来章家,邀请吴夫子爷孙两人,学堂建成的同时,他们住的地方也弄好了,自然得请他们搬过去才好。【 ]

    吴夫子这些日里,看着屯田村村民们为了学堂劳心劳力,对他又尊崇有佳,想想自己爷孙两人,原是投奔亲戚无果,弄得落魄伤残、无以为家,却得到乡民们众多帮扶,心里实在是感激涕零。

    “常里正,老叟真不知该如何感激贵村,既然你们看得起老叟,那老叟就当仁不让了,不过,贵村人对老叟祖孙二人恩同再造,我是万万不能收村里人束脩的,这点你定要应承老叟。”吴夫子只觉无以为报,愿出点绵薄之力,报答屯田村人的厚爱。

    常向阳听完这话,到颇有些为难,“夫子这怎么能行,要是不收束脩,你祖孙二人用什么过活?咱们怎好让夫子饿着肚子教书。”

    “不妨事的,咱们手里还有一点积蓄,一时到不会挨饿。”吴夫子忙又说道。

    常向阳还是觉得这样不行,他们帮衬吴夫子爷孙,并不是贪图什么,要是这事传出去的话,邻村的人还不知会咋看,不由眉头一皱,道:“夫子,你提这事,真的让我为难。”

    两人正为了这点僵持,章云从厨房端了水进来,准备端给里正、夫子他们,却正好听到了这番话。

    “里正、夫子,能不能容我说上几句?”章云将水碗分别搁在两人面前后,就轻声问了一句,这可是男人们谈正紧事的场面,一般上女子是不能随意插嘴的,章云自然得询问过,才好说出心里的想法。

    “没事,你说。”常向阳到是对章云印象蛮不错的,虽然不晓得章家最近的事,大多出自章云的主意,却打心眼里觉得这小姑娘挺聪明、挺有主见的。

    得了里正的允许,章云这才开口娓娓说道:“夫子你听我说一句,你要是一直不收束脩,那么攒的积蓄总会用完,到时候怎么生活,所以咱们不如取个折中的法子,就定下第一年不收束脩,往后还是如数收下,那样也免得里正为难,你们看如何?”

    常向阳一听就觉得这法子好,忙附和道:“我觉得行,夫子你就别再推迟了,就按这法子办吧。”同样坐在堂屋里,随里正一道来的几位村里长辈,纷纷表示赞同,吴夫子也就再执拗不下去,只好应承了下来。

    吴夫子应下来后,堂屋里坐的人都开怀了起来,大家纷纷说起学堂的事宜,章云也不便久留,忙从堂屋里退了出去。

    刚一出堂屋,周氏就从身后拉了她一把,将她带进了厨房,“云儿,你咋好说那样的话,夫子肯来咱们这教书,已经是对咱们的恩德了,咱们怎么好不交束脩,让夫子做白工,万一夫子的积蓄挨不过一年,那可咋好。”

    周氏越想越不妥,偏这主意还是自个闺女出的,让她都不知道该咋说好了。

    “娘,你别急,咱们不交束脩,可不代表咱们不能养着夫子,你想啊,夫子身边只有个孙子,他的年岁跟大哥他们差不多,又是一副读书人的样子,只怕不会料理家务,也不会点灶烧饭,既然这样,咱们不如把夫子他们的饭食都给包了,每日早晚烧好饭送过去,再帮着收拾一下,不比啥都强。”章云拉着周氏的手,细细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了她。

    周氏一听面上就笑了,“这主意好,夫子他们光得了银钱,却没人照顾平日的生活,真还不如咱们每日去送饭收拾,他们的日子准能过得舒适些。”

    母女俩笑着又说了会,就把这事给定了下来,这会里正他们也从堂屋出来,吴夫子爷孙就被他们给接走了,临行之前,吴夫子又是亲自对周氏她们到了谢,这才拄着拐杖,随里正他们去了学堂。

    吴夫子一心想报答屯田村人,因此又修养了几日,拄着拐杖基本能行动自如时,就准备在学堂开课了。

    这个好消息一下子就传遍了屯田村,前几日里正就已经家家户户都告知了,说吴夫子一年不收束脩,村里人全都很是感激、开怀,这会要正式开课了,村里顿时欢腾起来。

    八月初七这日,学堂正式开课了,这日一大早,章家人就全起来了,章云起炕就钻进了厨房烧早饭,并蒸了玉米窝头,今儿章兴就要去上学堂了,再不能和平时一样,早饭做迟点送去地里就行,而得早早做好,让他能带着去学堂吃,顺道把早饭带去给吴夫子他们。

    等章云将小米粥装了碗出来摊凉,蒸笼里的玉米窝头也熟了,打开蒸笼盖,让扑面的热气散去一些后,就抓出半屉来,用干荷叶包了,再用布包上一层,免得到学堂冷掉,另外用罐子装了半罐的小米粥,盖好后同布包一起放入篮子里。

    这些都弄妥后,章兴已经漱洗好了,章云忙唤了他过来,“兴子,快点喝了小米粥,夫子他们的早饭都准备好了,你喝完粥就好去了。”

    “嗳。”章兴第一日去学堂,别提多兴奋,昨晚一宿开心下来,今早还能起得来,可见心里有多欢实。

    章兴应下话,就冲到水缸旁,舀起碗大口喝起粥,章云忙又从蒸笼里取出两个玉米窝头,让他就粥,等粥喝完后,章兴就抓着还未吃完的玉米窝头,拎着篮子准备去了。

    “兴子,呐,再带两个去,要是晌午饿了,也好填填肚子。”他还在喝粥时,章云就已经把两只玉米窝头用小块的荷叶包了起来,这会见他要走了,忙上去塞进他斜挎在肩上的布袋,这是周氏特意缝制起来的,好给他放学堂要用的东西。

    这会家里还买不起笔墨纸砚,因此布袋里就放了木头做的沙盆,好让章兴能在里面装上沙子或泥土,折下树枝在上面划,就能学写字了。

    第一天上学堂,总归来说也算大日子,章云就特意送了章兴过去,手里提着篮子,同章兴一道出了院子,往学堂走去。

    到了学堂外时,见有好些小娃们已经过来了,大家都纷纷往学堂里走,章云和章兴一路同相熟之人笑谈着,并一道进了学堂。

    进去后,两人就分开了,章兴和小娃儿们一道跨进课堂,吴夫子已经在最前方的案桌坐着,娃儿们进去后纷纷对他鞠躬,恭敬地称夫子。

    章云在一边的窗户外稍稍看了几眼,见章兴规规矩矩在座位上坐下,这才放心提着篮子往里走。

    没走几步,就见到吴旭朗坐在石桌旁,正手握书册低声念书。章云忙放轻脚步走上去,原想把篮子搁在显眼的地方就走,却还是惊动了吴旭朗,见到章云,他忙起身过去。

    这段日子,章云每日都会来送饭,吴旭朗到是已经适应,接过她手里的篮子,将里面的罐子、布包取出来,篮子重又递回给她,章云又询问了是否有衣物换洗,得知没有后,就准备走了。

    吴旭朗目送她转身后,就舀着罐子、布包往屋里去了。章云才刚走出几步,抬头就见到了常满,他身边跟着常娟和常东,两人应该是送常东来上学堂的。

    章云见到他们,忙笑了起来,想过去打招呼,可话还没出口,就感觉出不对,两人面上怎么都显出不自然的神色。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