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已过那年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屌不要过于相信《平凡的世界》

    sun nov 01 21:07:04 cst 2015

    潘石屹说,《平凡的世界》他看过了7遍;马云说,是《平凡的世界》改变了他马云,成就了他马云;我说,《平凡的世界》与其被吹捧的天花乱坠,甚至被归类到名著的档位上去,还不如将其当做极其普通的文学作品来阅读,仔细的翻阅一遍就算能够对得起作者路遥了。当然这是站在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

    《平凡的世界》,历史背景是**前后,穿梭其中的主要人物孙家的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润叶、润生等人物。通过对农村小人物没有通过读书,通过劳动,在重重波折与磨难中,活出自我的尊严。孙少平在煤窑中担任班长,获得先进个人的荣誉,少安的砖窑厂的发家致富,甚至连田晓霞的死,都被蒙上了一层光辉。

    如果作为粉饰政治的文学体裁来说,在某些程度上,《平凡的世界》有其可取的地方。小人物没有对政治敏感问题圈圈点点、百姓本本分分靠勤劳发家致富。非常契合当时劳动光荣的口号。包括其中所蕴含的人性的光辉部分也是令人感动。但是如果说要问鼎名著的殿堂,它还是缺了点什么,甚至说,这部作品本身就有着不能够成为名著的基因,虽然它已经被很多读者津津乐道为是经典与名著。

    虎头蛇尾,我想这个词用来评价《平凡的世界》的整体脉络是合适的。开始部分,情节缓缓流动,由于人物的命运都还是在流淌着的,整体的文风纯正,矫揉造作的文笔也少。感觉这与实际的社会也是很相似的,开始的时候往往都是美妙动人,朴素自然,一切宛如天成,故而读《平凡的世界》的开始部分甚至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只是小说的后面部分甚至都让人怀疑是否由他人进行捉刀。

    孙少平,一个普通的苦力劳动者,虽然有着**时期高中文化的底子,但是在人性却被任意拔高,曹书记在原有的基础上略微提高一点工资对他作为回报,被他千方百计的拒绝;对知识的渴望,我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苦力劳动者,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为何不是趁晚上收工去看看有没有其他挣钱的途径,而非要一个人独自点着蜡烛在不蔽风雨的建筑物里邋里邋遢的整晚的看一些高逼格的名著。而正是对知识的这种急切的渴望是政治上所需要进行鼓吹的,反而对《平凡的世界》进行一定形式的宣传。

    而对孙少平的命运的安排上也是有很多不是很符合情理的地方,如果说《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主要目的是想说明通过小人物孜孜不倦的努力想在那个时代中达到一定程度上功成名就,我想《平凡的世界》是失败的。仅仅是因为少平少要了曹书记的一点工钱,曹书记就好像是对他一个城市里的普通的打工仔有一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又是寻思着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又是给他转户口,安排工作等等。这不是共产主义,这是当时社会很不富裕的中国,这是一个阶级非常明显的中国,这是处在一个人情如纸薄的时代,如此任意拔高,不惜破坏了整部小说的价值,不得不说是一个败笔。

    同样,在少平矿上的工作,上面仅仅说是看到少平能打,镇得住下面的人,在前任班长死后安排少平担任班长。然后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收尾的步骤往下走。这样怎么能够令读者满意?那前面安排少平超乎常人的努力的故事情节有什么用?仅仅是想用这些情节表现出少平是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青年,然后田晓霞就对他死心塌地?这唯有作者是男性才能够设计出这样的情节,违背了正常的女性在追求幸福上的普遍心理。因为孙少平并没有靠他的才学取得特别令人为之眼前一亮的成就,当然也不能够完全否定,比如说在待人接物上,有着已经被任意拔高的光辉了。

    孙少安的砖厂从诞生,到遭遇波折,到解决了问题,到最后砖厂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其实如果仔细的关注作品中生死关键的细节的时候,作者反而是一笔带过。比如开始砖厂的贷款为何基本上一帆风顺,比如当河南师傅的技术不行就立刻导致砖厂关闭,已经在常理上违背了做生意的常理,还有为何少安的媳妇每次回山西借钱都是顺风顺水,要知道,在那个时期少安对自己的家里人都关心不过来,更不用说对远在千里之外的老丈人,难道老丈人家里就是那么富裕,几次借数额比较大的钱都一点都没有意见?

    《平凡的世界》如果作为一般性的文学作品欣赏,当然已经远远超过了如今市场上汗牛充栋的作品,但是作为文学名著,其实背后还是有着政治因素的推动或者说是煽动,甚至以不惜违背很多常理来达到目的。这其实与现在很多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以及富豪在做演讲与访谈的时候都会对自己以前的辛勤、贫穷、忍耐进行大谈特谈,却往往对自己的人生事业起到关键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的细节含糊其辞,其实这些细节里面的水才是最深的。所以,屌丝还是不要过于相信《平凡的世界》,因为那其实是平凡的世界里面几个平凡人的不平凡的运气的世界。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存在这些看似不合理却又是必然存在的故事情节,也许也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