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传
字体: 16 + -

第6章 悻悻而归

    老和尚缓缓的说道:“这解救之法倒也不难,只需用狗血将门窗院墙涂上一圈,每日早间熬一晚姜汤喝,十天半月即可安然无事。最要紧是得赶快远离这把镇妖锁。”

    压在三人身上的这块石头终于有了着落,张木匠长舒一口气说道:“我们真是前世积了德了,遇到您这样的得道高僧,命不该绝啊。高僧爷爷在上,来来来,给高僧爷爷磕头!”三人齐刷刷跪在地上给老和尚磕了三个响头。礼毕后李狗剩说道:“高僧爷爷,您看这锁怎么处理?”

    老和尚略有所思,沉吟片刻说道:“我方才算来,这锁与此地还有甚深的因缘,不然李二郎当年也不会随便找个地方就把它藏了,我观此地风水甚好,等明天你们带我去这周围转转,我寻一处合适的地方先将这锁安放起来,老僧将来还要再回此地,若是有那个机缘,便在此开山建寺,借着这锁的灵力,弘扬佛法,善哉,善哉。”

    第二天,老和尚随着三人在山中寻了个幽深的山洞,内有山泉通着地下的暗河,他们将这镇妖锁藏在了洞内泉眼之中,这三人回去之后按照老和尚所说的方法撒狗血,喝姜汤,果真安然无事。

    一晃眼,多年之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时间到了民国时期,老百姓并没有迎来安居乐业的好日子,那时候军阀割据,地方袍哥民军四起,混战不断,民不聊生。那老和尚闭关峨眉山,苦修不辍,后来听风悟道,于是下山弘法,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德高僧——空性法师,之后得到四川王刘湘的资助,返回了神锁镇开山建寺,那时王二赖、李狗剩、张木匠三兄弟却早已不在此地,搬迁、从军、战死、病死皆有可能。村里人口依旧是稀拉拉的十来户人家。

    空性法师就在当年地洞的旁边山腰豁口处建起了一座寺庙,取名镜心寺,在那地洞之上,老和尚挖了一口深井,直通当年李狗剩寻锁之处,井挖好后,他找到当年藏在山洞里的镇妖锁用铁链拴住,沉入井底。给这口井取名上善井,并在井边种了两棵银杏树。就是咱们眼前的这两颗。

    算命老头用手指了指已经一抱粗枝叶繁茂的银杏树。

    袁本凡呆呆看着银杏树,思绪还沉浸在算命老头所说的故事当中:“真是长了见识了,原来这寺庙和这口井不是现在的名字啊。”

    老头点点头说道:“恩,空性法师在这里做了一寺的主持,渐渐的,周围的善男信女闻名追随法师而来,有向这井许愿祈福的,据说有求必应,很是灵验,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云门寺借着这口井变得香火日盛。人们开始还叫这井是上善井,后来不知谁从哪里听说了这井里沉着一把神锁,就都称呼这井为神锁井,顺口将这寺庙叫成了神锁寺。这寺庙旁的村落,也沾着寺庙的光,来此聚居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便有了村名,干脆把村名叫成了神锁村。我出生的时候,这寺庙才建成五年,在我大概六七岁的时候空性法师圆寂,我还模糊的记得他的模样,人们都说他活了150岁,哈哈,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后来到了文革时期,破四旧,寺里的和尚全被赶跑了,寺庙也被拆成了残垣断壁,但这神锁村的人口却增加了不少,摇身一变成了神锁镇。文革后,这寺庙成了政府保护的文物并加以修缮,后来又过了三十多年,寺庙被佛教协会接管,派驻了主持与和尚,又重新恢复了寺庙的功能,佛教协会干脆将这寺名改成了当地人已经叫顺口的名字——神锁寺,寺门外那口老井的名字也改成了神锁井。”

    袁本凡问道:“老伯,那这井里沉着的真是一把神锁?”

    算命老头笑道:“是不是神锁我就不知道了,能肯定的是井下确实沉着一把大锁,据说文革的时候红卫兵还把这锁拉出来过,可是锁拉出来之后,这井里就往外不停的冒黑色的淤泥水,人们猜测这大锁的作用就是堵住地下的泉眼,防止它往外冒水,你看咱们这周围是个群山环抱的低洼盆地,搞不好这冒出来的水堵不住就把这里给淹了,于是他们就又把锁放了回去。”

    “那咱们镇上开锁师傅的死,真的跟这锁有关系?”袁本凡继续问道。

    算命老头眯起眼睛看向天空,长叹一口气:“哎......小伙子,这个真的不好说,现在看来,反正警察是没辙了,以我占卜的卦象来看,这个绝非人为。我也只能算到这一步,六道轮回遵循着各自的法则,相互之间是不能轻易产生联系的,即使真的是山精水怪或者其它的什么东西所为,有一天劫数现前,天雷轰顶,连魂魄都灰飞烟灭,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所以若非特殊的原因,是没有谁敢这么残害无辜的。凡事皆有因果,杀人的人一定会得到比被杀还要重百倍千倍的报应,你叔叔不会白白就这么死掉的。”

    算命老头的故事虽然很传奇,听着也很真实,但袁本凡无法说服自己相信一个算命老头的故事,他更多的是希望能从他的身上寻找一些听起来合理的解释,以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安慰。至于算命老头说的那些话,都远远超出了自己常识的范围,他自始至终都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不得不说,算命老头最后的这几句话还是让自己郁闷的心情得到了一些释放,袁本凡从兜里掏出50元钱递给了算命老头。说道:“老伯,你算的挺准,所以这钱还是得给你。”

    算命老头有些受宠若惊似的接过袁本凡递过来的钱说道:“哎呀,哈哈,那我就不客气了。小兄弟,要是以后有事你再到神锁寺来找我,我免费给你算上一卦,要不,我看也别等以后了,我今天就给你算一卦如何?”

    袁本凡笑道:“不必了老伯,若是以后真有事,我就还来找你,呵呵,走了。”

    说完,袁本凡转身离开了神锁寺。

    *******************************************************************************************

    两年前,大学刚毕业的袁本凡也像其他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希望在大城市里有一番作为,买房、买车、取个漂亮的老婆。可现实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嘴巴,四年的大学学业仅仅只是让他领了一张大学文凭,并没有让他学到足以在大城市安身立命的本领,处处求职,处处碰壁,最后灰头土脸心灰意冷,从小到大十几年在交通闭塞的小镇上形成的性格及观念,有一些根深蒂固,这在充满了变化与竞争的城市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就连和同学们在一起,他也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相比好像少了点什么,这让他变得很是敏感,甚至有些自闭,于是,不得已但是不得不回了老家。

    在外面一文不值的本科文凭,在神锁镇上可是最高的学历!与在外面受到的种种冷遇不同,神锁镇上的人多少都会高看他一眼,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都会拿来请教他,这让他有一种被尊重的存在感,渐渐的袁本凡深深的喜欢上了神锁镇的一切,开始自然的融入其中。

    神锁镇上的生活很是安逸,不用太多钱就可以过的很舒服。不像那些留在大城市打拼的同学,背着沉重的生存压力。起初袁本凡想和他叔叔一样干开锁的行当,因为在神锁镇上开锁真的是太赚钱了,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自己从小在叔叔旁边耳濡目染,那套开锁的功夫早就熟练掌握了,干起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可这种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就连叔叔也不同意。父母不同意是因为那个可怕的诅咒,尽管在神锁镇开锁很赚钱,但命比钱要重要的多,还有就是开锁师傅是很难找到老婆的,他们可不想自己的宝贝儿子像他叔叔一样尽管有钱却讨不到老婆。虽然叔叔并不信邪,但一想起来自己的侄子拿着好端端的本科文凭却干起了开锁的行当,这也太丢老袁家的脸面了,叔叔对袁本凡说:没有钱叔叔可以给,但是要干开锁的行当,却是万万不能够!

    在叔叔和老爹拉了一番关系之后,没费什么周折袁本凡进了镇上的唯一一家银行工作。

    体面的银行工作,生活又不用怎么操心,这是在城市里打拼的同学们心中梦寐以求的。袁本凡也觉得很满意,银行的工作稳定、程序化,没什么压力,虽然工资不高,但很容易能找个漂亮的老婆,两个人在小镇上过着柴米油盐的惬意生活,想想也是很好的!

    *******************************************************************************************

    从神锁寺回到镇上,已是傍晚时分,暮色渐至,雾霭沉沉,南方天气的闷热潮湿,让袁本凡感到有些心浮气躁。满脑子都是关于叔叔的回忆,自己仍然无法从叔叔死去的悲伤中解脱出去来,也许此刻能够真正让自己忘却痛苦的人也只有花姐了,想起这个让他为之着迷的女人,袁本凡不自觉的露出微微的笑容。这个时候,他无比的想尽快见到她,想投入她温柔而绵软的怀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