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许采臣
字体: 16 + -

003 小考

    白云县县学坐落于县城东南角,占地十余亩,原为前朝大元一个王爷的私家园林,大乾立国后改为县学。三步一景,五步成诗,十步入画,尽得江南园林匠心之妙。

    “许兄,早。”

    “林兄,早。”

    “许兄今日比以前来的可要晚。”

    “早上有点事耽搁了。”

    “可有炒蚕豆?”

    “有的有的,这等宝贝怎么都不会忘,哈哈。”

    学堂内共有二十二人,除了少数几个,绝大多数都热情地与许采臣打着招呼,有说有笑。

    他两世为人,前世还在社会上厮混过几年,人情世故熟稔于心,入学不过半个月的功夫,已经与同窗打成一团,隐隐有成为领头羊的架势。

    不论什么世界,一个人都难以成事,不然强者也不会开宗立派,一人独战天下即可。

    所以除了追求自身强大之外,笼络一批人打造一个势力也是重中之重。

    身在县学内,没有什么比这些年轻学子更加好笼络潜力更大的。

    每天花十文钱买上两斤炒蚕豆,在夫子授课之余一起分着吃,教他们玩斗地主玩魔改版的剧本杀狼人杀三国杀等,入学不到十天彼此便形成以许采臣为首的小圈子。

    说笑一阵,陈夫子背着手步入学堂内,众人立刻噤声。

    陈夫子全名陈三全,为人古板,尤其厌恶弟子嬉戏打闹,头几天看到许采臣聚众剧本杀,气得狠狠抽了他十戒尺,疼得左手三天拿不了东西,现在还隐隐作痛。

    不过也是因此导致许采臣在同窗之间人气更盛,领头的位置几乎不可动摇。

    严格说起来,他那顿打是替所有参与游戏的人挨的,地位上升是应有之意。

    “上课。”

    “夫子好。”

    陈夫子看着恭敬的众人微微点头,道,“尔等八月十六入的学,今日九月初二,算一算已有半月的功夫,也恰好赶上秋日,便考一考大家的诗词水平,以秋为题做一首诗吧。”

    乡试虽只考一场,但分为三部分,分别为经义、策论与诗词,所以陈夫子对这一部分极为重视,隔三差五便要小考一次。

    之前有以入学、同窗、菊花、中秋等为题的,不过许采臣不想出风头没有去抄袭,只是凭自身水平随便做了几首,拿了个中等偏上的评价,不温不火。

    县学对各学子一视同仁,没有高下之分,也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去争这种排名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惹麻烦,凭许采臣无利不起早的性格肯定不会用心。

    陈夫子顿了下,从袖中拿出一方墨麒麟镇纸,道,“既然比拼诗词,没有彩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这方镇纸是我们县学的前任山长赠送于我,已有百年历史。山长年轻时对其爱不释手,无论看书写字都要拿着把玩一二,今日小考谁若能夺魁我便赠送于他。”

    

    系统的提示声将走神的许采臣拉回现实,这方镇纸内蕴含着系统需要的能量。

    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双眼紧盯着陈夫子的手,充满渴望。

    现在还搞不清系统吸取能量是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所以这方唯一的镇纸绝不能错过,哪怕没法研究出具体的标准,也要把这份能量吸走正式开启系统。

    “这是逼着我当文抄公啊。”

    在心中默念一句,许采臣收敛心神,静静等待陈夫子的安排。

    “方希文,上次你夺了第一,今天由你开个头,如何?”

    方希文身穿锦衣,腰悬玉佩,俨然一翩翩佳公子,他站起身来,冲四周拱了拱手,“夫子有命,弟子不敢推辞,那就献丑了。”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一诗吟罢,方希文又拱了拱手,“这首咏秋兰是学生有感而发,请夫子与诸位同窗多多指教。”

    言词虽然谦逊,但却毫无谦逊之态,反倒自傲得紧。

    “好,不错。”陈夫子称赞道,“幽姿逗晚香,算是写出了秋兰之神,又托物言志,风前寄傲,霜后留芳,希文这首诗称得上上乘,哪怕放在乡试上也足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名次。”

    方希文闻言得意的看了眼许采臣,充满鄙夷与嘲讽,到底是贫民子弟,哪怕侥幸在童生试中得了魁首,也只是靠记忆力熟背经义,根本不通诗词歌赋,更不要说琴棋书画。

    方家是白云县出了名的大族,方希文又是方家少主,从小众星拱月,走到哪儿都是众人围观吹捧的中心。

    没曾想入了县学后没人把他当回事,除了之前认识的两三个小弟还陪着他,其他人都以许采臣马首是瞻,正是因此他心中一直对许采臣不爽。

    许采臣没有理会方希才的小动作,轻笑一声站起身道,“夫子,学生最近侥幸做了首好诗,恰好与秋相关,请您指点。”

    换做平常他是没有心情与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斗气的,但这次事关系统,只能怪方希文运气不好了。

    “说来听听。”陈夫子有些提不起精神。

    “秋词。”许采臣平复下呼吸,吟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鸦雀无声。

    一时间无人开口。

    “好!”

    “许兄好豪情!”

    “我看这首秋词足以排在历代咏秋前十之列。”

    片刻后,学堂沸腾起来,学子们热情地讨论着。

    他们本就是年轻人,秋日寂寥感受不到太多,许采臣的诗恰合心意。

    “安静。”陈夫子敲了下戒尺,“一鹤凌云,豪气冲天,好!”

    感叹几句,他叹了口气,道,“可惜了,这首诗若是放在清河诗会上,采臣你的才名怕要传遍江南府。”

    方希才面色铁青,想到自己刚刚的嘲讽,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好像开了染坊。

    不过所有人注意力都在许采臣身上,倒也没有人搭理他。

    “学生在诗词一道上平平无奇,只是运气好才能写出来。哪怕真得了才名,也是滥竽充数之辈。”许采臣谦虚道。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可不想成为什么江南府才子,到时候整天被人找上门骚扰,别说练武修道怕是学习的时间都没有。

    “我看你前几次做的诗词,基本功极为扎实,只是缺了些许灵光,现在灵光来了,有这样一首佳品也不足为奇。”陈夫子深深看了眼许采臣,道,“日后在诗词一道上深耕下去,未必不能获得大成就。”

    “下一位谁来?”

    众学子连连摇头。

    “采臣珠玉在前,夫子就别让我们献丑了。”

    “写的太差,还是不拿出来为好,免得污了大家的耳朵。”

    方希才听到这话脸色更差了,意思是你们写的比许采臣差不拿出来丢人现眼,只有我脸皮厚不自量力呗。

    陈夫子扫了一圈,看真的没有人乐意再写诗,拿着墨麒麟镇纸走下来,“今日这方镇纸看来非采臣你莫属了。”

    许采臣心中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接过镇纸,道,“谢夫子赐宝,学生定当努力进学,不负山长与夫子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