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那排男生
字体: 16 + -

第0068章 学生时代的感觉

    mon nov 23 14:46:39 cst 2015

    第0068章 学生时代的感觉

    这个该死的基地还真的是在沙漠里,更恶心的是基地大门口挂着的牌子“预备役军官培训学校。”也亏得是没有向大家收学费啊,不然李浩南真的怀疑这里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假军校。

    “下车,下车”带队的军官对着大家喊道,后来这位身材瘦高,口音怪异的军官恰巧就是李浩南他们的区队长。姓毛,叫毛永刚,浙江人宁波人,陆军上尉军衔,是从总参二部某行动队抽调而来的军官。

    李浩南拿着背包下车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停车场还真不小,估计一次能停上百台车,不过除了整整齐齐的十二辆大客车外,其他的车位都是空着的。陆陆续续从这些大客车走下来的学员目测差不多有五六百人,纷纷在各车的负责军官带领下走向校门。

    这个很大的停车场其实还在校门外,按照李浩南的想法,这漫天飞舞黄沙的地方修这么个停车场还真是浪费,一点含义都没有,这车停哪里都不是停啊?

    真正让他的小心脏不争气乱跳的是校门两侧的围墙,尼玛,这是学校还是监狱啊,这围墙居然修了十米高,这还能翻墙翻出来吗?更高效的是再围墙上还有岗哨,岗哨上居然还有肩背九七式自动步枪的哨兵在交叉警戒,那步枪上居然还插着明晃晃的刺刀,刺刀的刀面反射出来的光芒似乎在告诉墙下的学生兵们,这枪是能杀人的。

    校门很一般的军事基地的大门没什么两样,不过用的是一把军号做的门头。不过走进门就发现这里的戒备很森严,大门的门卡居然用的是左右双哨四个哨兵,这还是明哨。估计要硬闯的话是不大可能的了,因为校门内侧居然还有两个对内的用沙袋堆成的半圆形机枪阵地,两挺军用单肩机枪就这样对着校内方向,这又是什么情况?

    “大家注意了”一个嗓门很大,佩戴少校军衔的军官对着六百名刚刚在校门内完成列队的学兵道:“这里就是总参二部直属的999基地,也是总参二部的13号培训基地,你们在这里将接受最为严苛的训练,以期你们能报效祖国。现在我先带你们搞清楚整个基地的情况,你们认真记,我只说一遍,如果以后走错地方,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明白吗?”

    “明白!”众学员齐声道。

    “大声点,我听不见”少校吼道。

    “听到了”大家声嘶力竭的喊道。

    。。。。。。

    “这条校道以后你们就叫勇士大道,大道宽度二十二米,长度五百米。大道的尽头是咱们军校的大礼堂,最大可以容纳3000人的集会,不过我们军校目前就是你们这六百个什么也不会的学兵”少校开始了介绍,“勇士大道一共六栋大楼,三点钟和九点钟方向,分别是军校办公楼和军校武器库。大家记住了,没有命令,任何学兵都不得靠近这里,否则格杀勿论。二点钟和十点钟方向分别是一号教学楼和二号教学楼,主道这边都是红砖色建筑,具体用途不要多问,每个教学楼都是四层,四个三百人的大教室和八个二百人的大教室,还有十六个四十人的小教室。一点钟和十一点的方向则是一号实验楼和二号实验楼,这里也是禁区,没有学习任务不得入内。”

    “大礼堂的左侧为田径场,右侧为军事室内训练场,后方为野战模拟训练基地,没有训练任务不得入内。”少校继续介绍,“教学区外侧的两条通道共修有十六栋教官宿舍,这里也是禁区,学员不得私自入内。蓝色的教官宿舍分列主道教学区两侧,具体情况你们不需要知道,重要的是再教官宿舍的两侧,是你们这些学兵的宿舍区,灰白色的两层建筑,男生在左侧,女生在右侧,如果我们发现有男女学员私下接触,对不起,等待你们的将会是被开除。下面我宣布一下作息时间,至于分班表格就贴在大礼堂门口,等下大家按照车次排序,排队前去观看。。。”

    大礼堂占地近万平米,三层楼高,此刻,陈浩龙就站在三楼的大厅透过窗户看着下面齐整的学员。他最新的公开身份并不是什么赤龙别动队指挥官,而是总参二部13号培训基地司令员兼政委,以及这所预备役学校的校长兼党委书记。

    整个基地其实最早并不是什么军事基地,而是总政名下一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最辉煌的时候,这里关押过一百二十多名在政治斗争中犯下了路线错误的将军,这也使得总政在硬件上还是给予了足够保证的。

    但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随着人民党改弦更张,逐步摒弃了阶级斗争的路线而改抓经济建设以后,这个监狱也就荒废了。

    在军事现代化改革开始后,这里也被总政移交给了总参二部管理。

    总参二部一度把这里作为特工的培训基地使用,这才有了那么多比较现代的教学楼。

    不过三年前,随着人民军国际关系学院的设立,总参的特工培训工作被移交给了这个学院,这个基地再次荒废了。一年前,这里就被总参二部下令撤销,上报军委的方案是在这里该设一个预备役军官学校,就是留下总人数不到二个排的管理队伍,保留所谓预备役师的建制,把燕省军区预备役第一师的培训基地放在这里。

    如果不是为了这个什么赤龙行动队,这里按道理就该如期移交给燕省军区了。

    但是田部长已经为此修改了方案,这里不再是预备役第一师的驻扎基地,而是变成了一个不知所谓的预备役军官培训学校,而且隶属关系也不再是燕省军区,而是京都内卫区。

    就在陈浩龙外出招募合格学兵的三个月时间里,总参二部调拨了大量的金钱、物资和人力,对这里进行的大规模的翻新,而且还背着总参谋部的高层,将许多先进的设备移交给了这个基地,田部长也算是为了一号首长下了血本了。

    至于六百学兵这么大的规模,也是陈浩龙一时半会很难找出足够的精英的缘故导致的现象。陈浩龙的思路很清楚,所谓赤龙别动队,不在多,而在精。自己要做的就是把具有精英潜质的学兵招募进来,进行培训和筛选,最终的优胜者自然是精英中精英,也就符合了别动队的要求。至于被淘汰者的未来,陈浩龙已经考虑好了,第一批淘汰者将被送去燕市步兵指挥学校学习,第二批淘汰者将会被送去江宁步兵高等学院学习,第三批淘汰者也就是最后的淘汰者则讲被送去人民军国际关系学院学习。他们甚至还依此制定了相关的学习课程,陈浩龙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不负一号首长和田部长的重托。要知道,就在半个小时前,总参二部正式下达了任命,任命自己为总参二部一局副局长,虽然这个副局长只是排位第三的普通副局长,虽然军衔依然是大校,虽然行政级别依然是师级,但是从这个任命下达开始,陈浩龙的前途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自己依然还是广州工作处的主任,那么等到二年后,自己年满四十还不能被纳入总参二部的管理架构,那就会被调出总参二部,到某野战军担任一个赋闲的上校副参谋长(降半级),随后因为不具备专业知识而长期靠边站五年后,四十五岁的自己也许会升回一个普通的大校,然后下放到所谓的军分区,担任一任参谋长,运气好点会是副司令。任满之后运气再好点是就地升任司令,差点就是调去省军区某部任部长。再然后就是完成从三十五岁到五十五岁,长达二十年的大校军衔,长达二十年的师级干部,最终光荣退休。

    这不是不可能,人民军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一个人没有背景也能混到少校,只要你肯干下去就好,努力一点也能混到中校上校,有功劳的甚至还能升到大校。但是那颗将星,很多人苦熬二十年都难以染指。

    现在则不同了,总参二部一局副局长,虽然军衔不变,级别也不过是从副师变成了正师,但是地位和待遇却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一刻起,陈浩龙变成了总参二部的直管干部,一局的党委成员,真正的局领导了。将来的前途绝对是值得期待,如果自己能成为一局的局长,那么将星就会朝自己招手。。。这在过去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就冲这一点,陈浩龙暗暗下定决心,赤龙别动队的差事,自己无论如何要办好!

    。。。。。。

    李浩南现在真的感觉重回学生时代了,甚至还有了点所谓大学生活的感觉。

    也许是学兵数量不多的缘故,原本八个人一间的四十平米的大宿舍实际上只住了四个人,于是行李什么的杂物就被丢在了上铺,大家就住在下铺,靠墙放置的四张桌子原本是供大家轮流使用的,现在好了,一人一张,人人有份。

    卫生间到是就一个,不过和一般的宿舍不同,这里的宿舍卫生间实际上是一分为二的,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浴房。这也是特工的特权了,一般的厕所和洗浴间是被放在楼道两边的,一层楼的学兵集体使用。

    不过好心情也就到这里了,首先是独立的套内洗浴房上写了一句话,每日限时供水,并且还是冷水。夏天还好,这要是放在北方的冬季,洗冷水等于自杀肯定是不可能的,估计水直接冻成了冰。这也是老问题了,而且安装热水和暖气管道的工程不小,等到七月开学的时候,实际上也就完成了教工宿舍楼的热水暖气供应工程。而这个时候陈浩龙来了,直接叫停了学生楼的改装工程,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过出于人性,他还命令把食堂附近的澡堂子给重新翻修了,冬天大家可以去那里泡泡澡。这估计会是个大问题,北方的学兵还好,半年不洗澡也死不了,而南方来的学兵估计就得难受了,一天不洗澡估计他们都搁着慌。。。

    不仅仅是洗澡问题,这个基地的后勤保障部门早就名存实亡了,就算以前还有这次也被全部调走了。开玩笑,这个基地目前的保密级别是绝密级,总参的参谋长都不一定清楚这里在做什么,总参二部在这个基地的问题上是直通总书记办公室的。所以新的校办的后勤工作有意无意的就被滞后了,明明在很多高校和军校,自动输水系统已经普及,饮水机也都配发,但是在这里,全部都没有,每个学员配发了一个热水壶,每天喝得,洗脸的热水就得自己拎着个热水壶一晃一晃的去一楼的墙角边排队去打了。这个也是限时供应,去玩了你就磕着好了,基地里面没有超市,什么物资都是配发的,就算你有本事从十米高墙翻出去也没有,四周全是黄沙,小卖部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上网、电话机、通信自由,这些和外界联络的东西也统统不存在。

    唯一让李浩南满意的大概就是配发的物资了,不仅仅是全套的被褥,还配发了水桶、牙刷、毛巾和手电筒。每个宿舍配发了一台收音机,每周每人还能拿到一份经总参二部自由裁定精选而成的杂志《世界之窗》,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需要,通过这本杂志了解部分世界时事。

    每个教室都有电视机,不过频道有限制,打开电视就四个台,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频道(4号)、体育频道(5号)、军事频道(7号)、新闻频道(13号)。

    最让李浩南能产生学生时代感的就是分班和选班长了,一共六百名学员,三百男兵,三百女兵,被分成了男女二个学区,每个学区设立一名大队长,每个大队下设三个区队,每个区队下设五个班,每个班二十人,选班长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