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合纵连横
一个两百人的队伍,行走在通往太和城的山路上。这些人看起来已经走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夹在队伍中间的一个贵族公子,已经走不动了,得靠两个人架着,才不至于倒下。
奇怪的是,这支队伍并没有停下歇息,兵士们也没有一点怨言,坚持往前走。仔细看的话,他们身上的盔甲还带着血迹,看来这个队伍刚经历过大战、从战场上下来。
“快出斜阳峰了,大家振作点,再有不到五里路,就到太和城了!”领头的一个人低声道。
后面的人听说快到了,都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很快便来到了太和城外。此时,正是午夜时分,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领头的人示意大家停下:“歇一柱香时间,准备战斗。”
众人都纷纷最后一次检查自己的武器盔甲。这位领头之人又来到贵公子面前:“到时候怎么做知道了吧?”
边问边一把握断了身边一棵拳头粗细的树:“你的脖子没有这棵树硬吧?”
贵公子吓的不停点头:“一定配合,一定配合!”
领头之人又给身边的一个人交待:“到时候由你用南召话叫门!”
看着一切准备妥当,才道:“出发!”
队伍又开动了,大摇大摆的往太和城西门而去。太和城建在点苍山马耳、斜阳两峰之间的缓坡上。点苍山的险峻在城的东面成就一道天然屏障,洱海又在城的西面隔出一片苍茫。要想逾越点苍山和洱海进太和城,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太和城没有必要像大多数城池那样四面防守,而主要是加强南面和北面的防御力量,城墙主要着力建造南、北两道,东面向点苍山敞开,以山为墙;西面向洱海敞开,以水为池。
但是,太和城却分为内外两城,外城虽然只设两道城墙,金刚内城东半部城墙和外城南北城墙的东段,实际起到东城墙的作用,在点苍山与太和城之间增加了一道防御墙。南北城墙向西延伸,依山势自然向西,直抵洱海之滨。
太和城的城墙,长老他们和法舜说的基本一致,主要为夯土筑成,但是在不同的地段,又根据地势、土质杂以岩石沙土,并且在建城墙的同时,再次利用了点苍山的地势,在有的地段利用山坡与溪流相间所形成的沟壑,大大增加了城墙的高度;又以点苍山奔流而下的溪水,作为天然的城壕。这样,以山为壁,以水为壕,内高外下,仰攻甚难,整座城池高壁危构,巍然屹立。
为了加强外围的防御,南召王在太和城北六十里处筑龙口城,用以阻绝北方的敌人,又在城南面约二十五里处,西洱河的北岸筑有龙尾城,可以抵挡南面、东面和西面的来军。两座城池就好似都城的南北门户,形成犄角之势,有效地保障了太和城的安全。面对这样的一座城池,不管是中土还是悉勃野王国,经几次图谋,都未能得逞。
这队人马从东而来,直接从太和城的东面进了城,直接奔向了金刚内城东门,远远可以看到南北两道城墙连接着点苍山。由于早就接到了消息,说是有外敌入侵,金刚城的守卫增加一倍,守城将军也不时上城巡查。这时候,午夜已过,将军早就睡着了,守卫也柱着长枪,昏昏欲睡的。
突然,城门下有人大喝:“快开门,王子救出来了!快开门!”
守卫急忙往城外一看,一队南召兵士,打着旗号,看来走了很长时间的路,都一脸疲惫,盔甲都有些不整,甚至还有几个士兵看着好像受了伤,中间站着一个贵族模样的年轻男子脸。天太黑看不清脸,但看样子好像就是法舜王子,忙跑去叫醒了守城的将军。
法舜王子被虏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守将听说王子被救回来了,忙跑上了城墙,只听到城下早就嚷嚷开了:“王子回来了,你们还不开门,是不是想造反?”
这位王子可不是个善与之辈,平常没少干欺人霸主的事,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大小官员,都对他敬而远之。这回听到他的手下骂人,不由得就想开门。可心里一转,永昌、银生两节度使早上才出兵,晚上就把王子救回来了?速度也太快了,便望着下面问了一句:“王子真回来了,打胜了?”
领头之人卡在脖子上的手一紧,贵族青年马上觉得气都上不来了,想起了那棵拳头粗的小树,忙低声求饶,待感觉脖子上的手松了,气顺了,不由把气撒到了守城将军身上:“狗头不想要了是吧,还不快开门?”
这位将军守城多年,没少和法舜打交道,像这样半夜叫门的事以前也有过,不是法舜那破锣嗓子还有谁?忙叫手下打开了城门。众人一拥而入,进入了金刚内城。一支响箭伴随着凄厉的声音冲天而起,更多箭支射向了守在城门的卫兵,这队人马继而分做两队,从左右两个方向冲上了城墙,砍倒了还没反应过来的守卫,牢牢控制住了金刚城东门。
一队骑兵从黑夜中冲了出来,向着响箭的方向,直冲进了金刚城。后面还有大批的骑兵,不断从黑夜里冲了出来,涌进了金刚城。刚进城的骑兵依次把守各处要道,后面进城的直向前奔,直到有一队骑兵沿着南北向的大街向南,奔向了南召王的太和宫。由于这些骑兵的速度太快,前面东门又很轻易被他们控制,太和宫没有接到消息,没有防备。加之宫门并不结实,几下就被撞开,守卫虽然拼死抵抗,却那里抵挡得住铁骑的冲杀,不几下就被杀的七零八落,南召王刚从睡梦中惊醒,悉勃野兵士的战刀已经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沈荆只是带人打开了东门,并没有参与后面的战斗。这些功劳本来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参与的已经够多了,就让别人去抢吧。他来到了城楼,夜风吹来,空气中满是血腥味,便又下了城楼,沿着大街往前走。前面王宫里的战斗还没结束,有喊杀声传来,他不想过去,本想转身回去,忽然看到了前面几步远处立着的一块石牌,高一丈多,宽不到一丈,这么大的石碑很憾见。不由走上前,火把凑近一看,竟然是汉文阴刻:恭闻清浊初分,运阴阳而生万物,川狱既列,树元首而定八方。故知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崇高辨位,莫大于君臣。道治则中外宁,政乖必风雅变...。洋洋洒洒三千多字,记载了诸蛮的诸多史迹,如城廓建置、职官体制、农田水利以及养马、纺织等,以诸蛮王的伟业丰功为主,同时又表达诸蛮不得不叛唐兴兵的苦衷,又陈明了归附唐室的心迹,由清平官郑回撰写碑文。
看完之后,沈荆不得不叹服,碑文叙事委婉曲折,如千溪百转;陈理则一泻千里,如长江大河;抒情则瑰丽动人,如春风舞柳。抒写了诸蛮的凛凛正义,诸蛮军队的锐不可当,字行之间,颇有顾盼自雄,天下莫之与敌的豪气。又以曲笔千秋,叙诸蛮大胜之后,召令道“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亡大礼”,于是“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以存恩旧”,表达出诸蛮王进退有度,知时守礼的大智大谋和大仁大义。更有对诸蛮的赞美:恩德广布,气度中和,德含覆育,才出人右,辩称世雄,高视则卓尔万(寻),运筹则决胜千里。观衅而动,因利兴功,事协神衷,有如天启。故能拔城挫敌,取胜如神,以危易安,转祸为福……”
特别是对诸蛮与大唐和番勃野的合纵连横初衷与过程写的让人动情:南诏得到新上任的剑南节度使王昱支持,请求六诏合并为一,逐步地兼并六诏,以太和城为其政治中心。时诸蛮攻施浪诏,施浪王施望欠遣女求和。施望欠死后,其弟望千得到悉勃野的支持,立望千为王,与其部下数万之众,居住在属于悉勃野势力范围的剑川一带,与诸蛮及大唐对立。望千死后其子千旁罗颠立,后诸蛮攻破剑川,千旁罗颠投奔悉勃野。因破剑川之功,诸蛮王被唐封为南王,唐悉间的争夺和诸蛮王的雄才终于促成诸蛮各国的建立。诸蛮的强大引起了唐的不满,唐朝的边将转而采取高压政策。 唐朝和诸蛮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唐南太守张虔陀的暴行引起诸蛮的强烈不满。指控张虔陀有六大罪状,云:“悉勃野是唐积仇,遂与阴谋,一也;诚节王之庶弟,以其不忠不孝,贬在长沙,而彼奏归,拟令间我,二也;崇道蔑盟构逆,罪合诛夷,而却收录与宿,欲令仇我,三也;应与我恶者,并授官荣;与我好者,咸遭抑屈,务在下我,四也;筑城收质,缮甲练兵,密欲袭我,五也;重科白直,倍税军粮,征求无度,务在敝我,六也。”?
唐与诸蛮关系破裂,故诸蛮王引兵攻杀张虔陀,攻下姚州等地。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八万进攻诸蛮,诸蛮王遣使谢罪,且言:“今悉勃野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悉勃野,唐南非唐有也。”?
但鲜于仲通一意孤行,囚禁诸蛮使者,进军至西洱河。诸蛮派首领杨利等至浪穹向悉勃野御使论若赞告急,论若赞“通变察情,分师入救”。在悉勃野军队的协助下,诸蛮王打败鲜于仲通,唐朝士卒死者六万人。 有诗云:“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覆没,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枯骨。”?此役使唐与诸蛮彻底决裂,而悉勃野与诸蛮的关系则密切起来,当诸蛮打败鲜于仲通后,“遂遣男铎传,旧大酋望赵全邓、杨傅磨计等子弟六十人,赍重帛珍宝等物,西朝献凯”。悉勃野非常重视这次事件,派出宰相于良辰吉日对诸蛮进行隆重的册封,给诸蛮各王赐金印,并持金冠、锦袍、金宝带、金帐床、安扛伞、鞍、银兽及器皿、珂贝、珠、毯、衣服、驼马、牛革娄等,赐为兄弟之国,大玉瑟瑟章饰都知兵马大将,凡在官僚,宠幸咸被,山河约誓,永固维城。还封百官,赐章饰、金银财宝。唐再置姚州府,诸蛮以将军洪光乘等和悉勃野神川都知兵马使论绮里徐联合围攻府城,姚州府破,士兵被驱逐。唐派李宓统军十万进攻诸蛮,论绮里徐又率悉勃野军队支援诸蛮,与诸蛮再次联合击败唐军,唐主将李宓沉入江中:“时神州都知兵马使论绮里徐来救,已至巴山,我命大将军段附克等内外相应,犄角竟冲。 彼方弓不暇张,刃不及发,白日晦景,红尘翳天,流血成川,积尸雍水,三军溃血刃,元帅沉江。 ”
自此役后,很长时间内,悉勃野在唐南保持着优势。后来,唐朝剑南节度使严武击败悉勃野七万众,攻下当狗城,又攻破盐川城,悉勃野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出兵二十万,由四节度统领,内有突厥、吐浑、氐、蛮、党项等部的人马,也许由于过分庞杂,属部不愿苦战,被唐军打败,死伤无数,大量牛羊及军资器械落入唐军手中,损失惨重。又进攻黎、雅州,无功而退。又联合诸蛮共出兵十万,分三路入进:一出茂州,一出扶、文州,一出黎、雅,过邛崃关。唐朝派名将李晟率精锐之士入蜀,阻止悉勃野、诸蛮的进攻,予以反攻,克复很多失陷州县。 唐朝的这次胜利反攻,使诸蛮受到极大的震惊,渐次对悉勃野发生不满,悉勃野与诸蛮间出现了裂痕。 自从诸蛮成为悉勃野的属国,从诸蛮征收赋税,并常征发诸蛮的军队参战。为了进一步控制诸蛮,悉勃野“悉夺其险立营候”,诸蛮深感所加负担沉重,逐渐倾向唐朝。悉勃野发兵十万攻西川,同时让诸蛮发兵数万驻扎于泸北。唐朝经营西南一方的是韦皋,很有谋略,他使尽全力想让诸蛮脱离悉勃野,?悉勃野也对诸蛮的不信任感增强,将诸蛮许多大臣的儿子带到悉勃野,作为人质,自以为是很明智的做法, 却起了反作用,诸蛮更加怨恨:委利罗式甲士六十侍卫,因知怀恶不谬,此一难忍也;悉勃野阴毒野心,辄怀搏 ,实污辱先人,辜负部落,此二难忍也;往退浑王为悉勃野所害,孤遗受欺。西山女王,见夺其位,每虑一朝,亦被此祸,此三难忍也;往朝廷降使招抚,情心无二,虽知中夏至仁,吞声无诉,此四难忍也。诸蛮最忌讳的是悉勃野笼络其周边的部落册立封王,而神川都督公开利用诸蛮之浪人,目的是以此分化诸蛮的力量,扶持许多更亲近悉勃野的小诸侯,因而诸蛮特别担心悉勃野利用其他部落替代诸蛮的地位,诸蛮归附唐朝自有其苦衷。
胜利者而取低姿态,战胜者而倾心归附,诸蛮王的作为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非但勒石刻碑以诉衷情,诸蛮王还采取了一系列消除后患的措施,他将唐军阵亡将士的遗骸建成一座“大唐天宝战士冢”,即俗称的“万人冢”,岁时祝祭。还在点苍山斜阳峰麓修建“唐李公之庙”,即习称的“将军庙”,祭祀唐军阵亡主帅李宓及部将,如此等等,足见诸蛮王用心之深。
诸蛮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受中土控制,受中土文化的影响很大,能在这里看到这么一个东西,也属正常。让沈荆有些叹服的是,诸蛮王能在中土和番勃野王国之间左右逢源,绝对不是偶然,碑文虽然有些夸赞,但诸蛮王的确是有能力的人。
奇怪的是,这支队伍并没有停下歇息,兵士们也没有一点怨言,坚持往前走。仔细看的话,他们身上的盔甲还带着血迹,看来这个队伍刚经历过大战、从战场上下来。
“快出斜阳峰了,大家振作点,再有不到五里路,就到太和城了!”领头的一个人低声道。
后面的人听说快到了,都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很快便来到了太和城外。此时,正是午夜时分,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领头的人示意大家停下:“歇一柱香时间,准备战斗。”
众人都纷纷最后一次检查自己的武器盔甲。这位领头之人又来到贵公子面前:“到时候怎么做知道了吧?”
边问边一把握断了身边一棵拳头粗细的树:“你的脖子没有这棵树硬吧?”
贵公子吓的不停点头:“一定配合,一定配合!”
领头之人又给身边的一个人交待:“到时候由你用南召话叫门!”
看着一切准备妥当,才道:“出发!”
队伍又开动了,大摇大摆的往太和城西门而去。太和城建在点苍山马耳、斜阳两峰之间的缓坡上。点苍山的险峻在城的东面成就一道天然屏障,洱海又在城的西面隔出一片苍茫。要想逾越点苍山和洱海进太和城,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太和城没有必要像大多数城池那样四面防守,而主要是加强南面和北面的防御力量,城墙主要着力建造南、北两道,东面向点苍山敞开,以山为墙;西面向洱海敞开,以水为池。
但是,太和城却分为内外两城,外城虽然只设两道城墙,金刚内城东半部城墙和外城南北城墙的东段,实际起到东城墙的作用,在点苍山与太和城之间增加了一道防御墙。南北城墙向西延伸,依山势自然向西,直抵洱海之滨。
太和城的城墙,长老他们和法舜说的基本一致,主要为夯土筑成,但是在不同的地段,又根据地势、土质杂以岩石沙土,并且在建城墙的同时,再次利用了点苍山的地势,在有的地段利用山坡与溪流相间所形成的沟壑,大大增加了城墙的高度;又以点苍山奔流而下的溪水,作为天然的城壕。这样,以山为壁,以水为壕,内高外下,仰攻甚难,整座城池高壁危构,巍然屹立。
为了加强外围的防御,南召王在太和城北六十里处筑龙口城,用以阻绝北方的敌人,又在城南面约二十五里处,西洱河的北岸筑有龙尾城,可以抵挡南面、东面和西面的来军。两座城池就好似都城的南北门户,形成犄角之势,有效地保障了太和城的安全。面对这样的一座城池,不管是中土还是悉勃野王国,经几次图谋,都未能得逞。
这队人马从东而来,直接从太和城的东面进了城,直接奔向了金刚内城东门,远远可以看到南北两道城墙连接着点苍山。由于早就接到了消息,说是有外敌入侵,金刚城的守卫增加一倍,守城将军也不时上城巡查。这时候,午夜已过,将军早就睡着了,守卫也柱着长枪,昏昏欲睡的。
突然,城门下有人大喝:“快开门,王子救出来了!快开门!”
守卫急忙往城外一看,一队南召兵士,打着旗号,看来走了很长时间的路,都一脸疲惫,盔甲都有些不整,甚至还有几个士兵看着好像受了伤,中间站着一个贵族模样的年轻男子脸。天太黑看不清脸,但看样子好像就是法舜王子,忙跑去叫醒了守城的将军。
法舜王子被虏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守将听说王子被救回来了,忙跑上了城墙,只听到城下早就嚷嚷开了:“王子回来了,你们还不开门,是不是想造反?”
这位王子可不是个善与之辈,平常没少干欺人霸主的事,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大小官员,都对他敬而远之。这回听到他的手下骂人,不由得就想开门。可心里一转,永昌、银生两节度使早上才出兵,晚上就把王子救回来了?速度也太快了,便望着下面问了一句:“王子真回来了,打胜了?”
领头之人卡在脖子上的手一紧,贵族青年马上觉得气都上不来了,想起了那棵拳头粗的小树,忙低声求饶,待感觉脖子上的手松了,气顺了,不由把气撒到了守城将军身上:“狗头不想要了是吧,还不快开门?”
这位将军守城多年,没少和法舜打交道,像这样半夜叫门的事以前也有过,不是法舜那破锣嗓子还有谁?忙叫手下打开了城门。众人一拥而入,进入了金刚内城。一支响箭伴随着凄厉的声音冲天而起,更多箭支射向了守在城门的卫兵,这队人马继而分做两队,从左右两个方向冲上了城墙,砍倒了还没反应过来的守卫,牢牢控制住了金刚城东门。
一队骑兵从黑夜中冲了出来,向着响箭的方向,直冲进了金刚城。后面还有大批的骑兵,不断从黑夜里冲了出来,涌进了金刚城。刚进城的骑兵依次把守各处要道,后面进城的直向前奔,直到有一队骑兵沿着南北向的大街向南,奔向了南召王的太和宫。由于这些骑兵的速度太快,前面东门又很轻易被他们控制,太和宫没有接到消息,没有防备。加之宫门并不结实,几下就被撞开,守卫虽然拼死抵抗,却那里抵挡得住铁骑的冲杀,不几下就被杀的七零八落,南召王刚从睡梦中惊醒,悉勃野兵士的战刀已经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沈荆只是带人打开了东门,并没有参与后面的战斗。这些功劳本来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参与的已经够多了,就让别人去抢吧。他来到了城楼,夜风吹来,空气中满是血腥味,便又下了城楼,沿着大街往前走。前面王宫里的战斗还没结束,有喊杀声传来,他不想过去,本想转身回去,忽然看到了前面几步远处立着的一块石牌,高一丈多,宽不到一丈,这么大的石碑很憾见。不由走上前,火把凑近一看,竟然是汉文阴刻:恭闻清浊初分,运阴阳而生万物,川狱既列,树元首而定八方。故知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崇高辨位,莫大于君臣。道治则中外宁,政乖必风雅变...。洋洋洒洒三千多字,记载了诸蛮的诸多史迹,如城廓建置、职官体制、农田水利以及养马、纺织等,以诸蛮王的伟业丰功为主,同时又表达诸蛮不得不叛唐兴兵的苦衷,又陈明了归附唐室的心迹,由清平官郑回撰写碑文。
看完之后,沈荆不得不叹服,碑文叙事委婉曲折,如千溪百转;陈理则一泻千里,如长江大河;抒情则瑰丽动人,如春风舞柳。抒写了诸蛮的凛凛正义,诸蛮军队的锐不可当,字行之间,颇有顾盼自雄,天下莫之与敌的豪气。又以曲笔千秋,叙诸蛮大胜之后,召令道“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亡大礼”,于是“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以存恩旧”,表达出诸蛮王进退有度,知时守礼的大智大谋和大仁大义。更有对诸蛮的赞美:恩德广布,气度中和,德含覆育,才出人右,辩称世雄,高视则卓尔万(寻),运筹则决胜千里。观衅而动,因利兴功,事协神衷,有如天启。故能拔城挫敌,取胜如神,以危易安,转祸为福……”
特别是对诸蛮与大唐和番勃野的合纵连横初衷与过程写的让人动情:南诏得到新上任的剑南节度使王昱支持,请求六诏合并为一,逐步地兼并六诏,以太和城为其政治中心。时诸蛮攻施浪诏,施浪王施望欠遣女求和。施望欠死后,其弟望千得到悉勃野的支持,立望千为王,与其部下数万之众,居住在属于悉勃野势力范围的剑川一带,与诸蛮及大唐对立。望千死后其子千旁罗颠立,后诸蛮攻破剑川,千旁罗颠投奔悉勃野。因破剑川之功,诸蛮王被唐封为南王,唐悉间的争夺和诸蛮王的雄才终于促成诸蛮各国的建立。诸蛮的强大引起了唐的不满,唐朝的边将转而采取高压政策。 唐朝和诸蛮之间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唐南太守张虔陀的暴行引起诸蛮的强烈不满。指控张虔陀有六大罪状,云:“悉勃野是唐积仇,遂与阴谋,一也;诚节王之庶弟,以其不忠不孝,贬在长沙,而彼奏归,拟令间我,二也;崇道蔑盟构逆,罪合诛夷,而却收录与宿,欲令仇我,三也;应与我恶者,并授官荣;与我好者,咸遭抑屈,务在下我,四也;筑城收质,缮甲练兵,密欲袭我,五也;重科白直,倍税军粮,征求无度,务在敝我,六也。”?
唐与诸蛮关系破裂,故诸蛮王引兵攻杀张虔陀,攻下姚州等地。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八万进攻诸蛮,诸蛮王遣使谢罪,且言:“今悉勃野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悉勃野,唐南非唐有也。”?
但鲜于仲通一意孤行,囚禁诸蛮使者,进军至西洱河。诸蛮派首领杨利等至浪穹向悉勃野御使论若赞告急,论若赞“通变察情,分师入救”。在悉勃野军队的协助下,诸蛮王打败鲜于仲通,唐朝士卒死者六万人。 有诗云:“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覆没,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枯骨。”?此役使唐与诸蛮彻底决裂,而悉勃野与诸蛮的关系则密切起来,当诸蛮打败鲜于仲通后,“遂遣男铎传,旧大酋望赵全邓、杨傅磨计等子弟六十人,赍重帛珍宝等物,西朝献凯”。悉勃野非常重视这次事件,派出宰相于良辰吉日对诸蛮进行隆重的册封,给诸蛮各王赐金印,并持金冠、锦袍、金宝带、金帐床、安扛伞、鞍、银兽及器皿、珂贝、珠、毯、衣服、驼马、牛革娄等,赐为兄弟之国,大玉瑟瑟章饰都知兵马大将,凡在官僚,宠幸咸被,山河约誓,永固维城。还封百官,赐章饰、金银财宝。唐再置姚州府,诸蛮以将军洪光乘等和悉勃野神川都知兵马使论绮里徐联合围攻府城,姚州府破,士兵被驱逐。唐派李宓统军十万进攻诸蛮,论绮里徐又率悉勃野军队支援诸蛮,与诸蛮再次联合击败唐军,唐主将李宓沉入江中:“时神州都知兵马使论绮里徐来救,已至巴山,我命大将军段附克等内外相应,犄角竟冲。 彼方弓不暇张,刃不及发,白日晦景,红尘翳天,流血成川,积尸雍水,三军溃血刃,元帅沉江。 ”
自此役后,很长时间内,悉勃野在唐南保持着优势。后来,唐朝剑南节度使严武击败悉勃野七万众,攻下当狗城,又攻破盐川城,悉勃野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出兵二十万,由四节度统领,内有突厥、吐浑、氐、蛮、党项等部的人马,也许由于过分庞杂,属部不愿苦战,被唐军打败,死伤无数,大量牛羊及军资器械落入唐军手中,损失惨重。又进攻黎、雅州,无功而退。又联合诸蛮共出兵十万,分三路入进:一出茂州,一出扶、文州,一出黎、雅,过邛崃关。唐朝派名将李晟率精锐之士入蜀,阻止悉勃野、诸蛮的进攻,予以反攻,克复很多失陷州县。 唐朝的这次胜利反攻,使诸蛮受到极大的震惊,渐次对悉勃野发生不满,悉勃野与诸蛮间出现了裂痕。 自从诸蛮成为悉勃野的属国,从诸蛮征收赋税,并常征发诸蛮的军队参战。为了进一步控制诸蛮,悉勃野“悉夺其险立营候”,诸蛮深感所加负担沉重,逐渐倾向唐朝。悉勃野发兵十万攻西川,同时让诸蛮发兵数万驻扎于泸北。唐朝经营西南一方的是韦皋,很有谋略,他使尽全力想让诸蛮脱离悉勃野,?悉勃野也对诸蛮的不信任感增强,将诸蛮许多大臣的儿子带到悉勃野,作为人质,自以为是很明智的做法, 却起了反作用,诸蛮更加怨恨:委利罗式甲士六十侍卫,因知怀恶不谬,此一难忍也;悉勃野阴毒野心,辄怀搏 ,实污辱先人,辜负部落,此二难忍也;往退浑王为悉勃野所害,孤遗受欺。西山女王,见夺其位,每虑一朝,亦被此祸,此三难忍也;往朝廷降使招抚,情心无二,虽知中夏至仁,吞声无诉,此四难忍也。诸蛮最忌讳的是悉勃野笼络其周边的部落册立封王,而神川都督公开利用诸蛮之浪人,目的是以此分化诸蛮的力量,扶持许多更亲近悉勃野的小诸侯,因而诸蛮特别担心悉勃野利用其他部落替代诸蛮的地位,诸蛮归附唐朝自有其苦衷。
胜利者而取低姿态,战胜者而倾心归附,诸蛮王的作为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非但勒石刻碑以诉衷情,诸蛮王还采取了一系列消除后患的措施,他将唐军阵亡将士的遗骸建成一座“大唐天宝战士冢”,即俗称的“万人冢”,岁时祝祭。还在点苍山斜阳峰麓修建“唐李公之庙”,即习称的“将军庙”,祭祀唐军阵亡主帅李宓及部将,如此等等,足见诸蛮王用心之深。
诸蛮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受中土控制,受中土文化的影响很大,能在这里看到这么一个东西,也属正常。让沈荆有些叹服的是,诸蛮王能在中土和番勃野王国之间左右逢源,绝对不是偶然,碑文虽然有些夸赞,但诸蛮王的确是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