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登陆
字体: 16 + -

第4章 分歧

    从岛正面上空足够高的地方向下看,这座岛大致呈一个不那么规矩的圆形。岛上有一座断断续续的山脉,坐南朝北俯瞰下去,它像是一个周期的正弦波一样横贯整个小岛,因此这座山被摩西命名为正弦山。山上有三座特别明显的山峰,分别是位于“正弦波”一端的日出峰,以及位于正弦山“波峰”位置的波峰,和位于岛中心的汲泉峰。顾名思义,日出峰即是岛上日出的地方,摩西将它定义为岛的正东方;汲泉峰是岛上水源的发源地,河流从这里流向岛上;而波峰只是因为它矗立在正弦山波峰的位置。

    摩西依然将这个星系的恒星命名为太阳,将已改造成为人造太空岛的方舟命名为地星。为了模拟日夜交替,方舟人类为地星设计了自转和公转,由摩西最终部署和执行。有一条贯穿汲泉峰的南北连线,是地星自转的轴。这条线被摩西命名为子午线。圆圆的小岛上的正西方是正弦山的末端,有一个湖,被命名为夕湖。从岛上看,太阳每天从日出峰升起,在夕湖落下。岛的北部是一大片森林,从汲泉峰上流下的一条河分成无数条小溪穿梭其中。南部是一片草原,三人苏醒的能量水晶就坐落在南部草原上,靠近正弦山“波峰”的东侧。地形的公转轨道不会被行星挡住阳光,因此岛上不会发生日食现象,公转周期是28天。由于这种公转和自转方式,在一些特定的季节,岛上的太阳也可能出现在天空的北侧。

    以上知识全都写入了新生三人类的大脑。

    现在,三人正走向日出峰山顶。岛上四季如春,气候宜人,三人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每一天,太阳都从同一位置升起,再由同一位置落下,白天16小时,晚上16小时,精确无比。岛上没有除三人之外的其他动物,植物是摩西种植的,至于方法,按照他的说法是“我也可以有限地操控能量元”,并且为三人演示了一番——从地面生出了一张“嘴”,吃掉了从远处不断被地上冒出的土丘弹过来的种子。三人已经走了五天,这一天,日光将尽,他们也即将走到山顶。于是,伴着星光,他们又多赶了一个小时的路,到达了山顶。山顶有一大片平地,三人分别坐下,开始欣赏夜景。

    日出峰岛外的一侧一片漆黑,深不见底,还要再等15个小时才会有光线照亮山崖石壁。另一侧完全不同,只见天上一颗蔚蓝的行星反射着太阳的光,铺洒在整座小岛。岛的直径约有1800千米,三人夜晚只能看到很小的一部分。清幽的北部森林,宽广的南部草原,蜿蜒的正弦山,全部被淹没在远处的黑暗中。视所能及,一片安静祥和。

    这时,耳边传来了阵阵音乐。三人仔细辨认,是竖琴曲《水晶序曲》。由于摩西可以通过岛上的能量元随时与三人进行交流,经过一段日子的相处,三人对于摩西播放音乐的习惯早已见怪不怪。虽然,据他自己介绍,作为一个“机器”,他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感,甚至将情感描述成对其来说“完全无法凭空创造或理解,类似更高维度的物质”。但是在音乐响起时,他却经常流露出不寻常的言辞,很明确地说出听到一首曲子的感受,有时三人会隐约觉得,摩西运行着一种可以模拟人的情感的算法。当然,大多数时候,摩西会展现出一个机器人应有理性。

    比如提到方舟三号的地球撤离事件。

    最先提出质疑的是1,起初是因为好奇,他只想知道,在方舟驶向太空时,船上的乘客是如何进行筛选的。摩西讲述了真实的历史——没有人决定,整个计划秘密策划并执行。人类生存组织的所有人起初都在毫无线索的情况下自行研究,得出地球即将毁灭的结论,在网络上寻求解决方案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谜题,猜得到谜底的人将受邀加入人类生存组织。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都是世界上顶尖智慧的人,其中不乏世界级富豪,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包括四位创始人。因此,不需要筹备,所有人自愿贡献自己的财富,加上当年发生的一起虫洞事故,太平洋中部出现了一个绝佳的研究地点,天时地利人和,撤离计划就成功地执行了。之后,三人对于这一事件评论不一,这也是三人第一次出现了意见分歧:

    0认为,由精英决定人类未来、制定规矩是最合理的延续生命的方案。如果将真实情况公诸于众,大概率会引起恐慌,阻碍撤离计划,甚至人类因此彻底灭绝;

    1认为,无论可能性如何,让公众得知真相是必要的。集全球人类的智慧,或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投票决定未来如何,不该因为有恐慌的概率就决定别人的生死;

    2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人类生存组织也是这样,尽管在人道主义上不负众望,但是对于个人,这样决定无可厚非,组织之外的人类也因能力的限制做出了放弃的决定。

    摩西的看法更为冷静,甚至可以称为冷血。一方面,人类不能够灭绝;另一方面,地球人口超过百亿,没有任何空间飞行器可以容纳这么多人,就算有,也会因为质量过大而影响飞船的质量。因此,只带走延续文明所必须的特定人物和数量足矣,除此之外都可以弃之不顾,无论对社会的贡献如何。这和0的观点很像,不同是,0考虑的单位依旧是人,作为精英人类的人,而摩西考虑的只是人类、社会、文明,其中的个体都是可以再造的。三人都坚信自己的观点可以真正地延续人类,于是,分歧开始了。

    争论由第二天开始,从最初的讨论,到后来的争辩,到现在,三人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三人观点的优劣处其实一目了然:

    0所希望的社会行动力强,并且总能做出当前最利的决定,却也可能最终形成反乌托邦社会,使得作为生命体的人类不再有创造的欲望,而是作为整个社会的螺丝钉日复一日无目的地劳作;

    1提倡的群体智慧,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但由于地域、时间等一系列不可抗力的限制,任何事情的决断都会因此而变得异常缓慢,由此可能耽误必要的时机;

    2向往的完全自由,对于社会的每个个体来说是极大的解放,但同时也完全失去了对个体的约束,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当个人决定贯彻自己所信仰的“正义”时,极有可能完全失控。

    三人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方式可以塑造不完美但足以让人类健康繁衍下去的世界,每个人都不肯让步。尽管从私人的关系来讲,他们仍然是挚友,甚至有着可以向对方托付生命的觉悟和信任。然而观点的不同,使得他们都将这一晚视为与其余二人最后共度的时光,做好了分别的准备。因此,即便是深夜,三人毫无睡意,怔怔地站着,望着远处的蓝色星球。那是一颗从零开始孕育了新的人类、新的生命的星球,蓝色是海水的颜色,海水是生命的象征。他们都将这颗行星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希望引领新人类走向无限的繁衍生息。

    良久,0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发动了意念力,转瞬之中便消失不见,远处闪过一道金黄色的亮光,她传送到了二人目不可及的地方。此前,1和2只知道她的视野好得出奇,而且随着意念力的锻炼而越来越好,这次她不不告而别,显然是借着夜里有限的光看到了什么。无暇多想,1、2为了恢复精力分别睡下。第二天清晨,2睁开双眼,看到太阳在地平线露出了一半,接着冉冉升起,自己也渐渐融入阳光,融入自然,感到体力无比充沛。四下找了找同伴,0在昨晚就已经利用传送能力出发了,1拥有三人之中最好的体力,想来恢复得比较快,之前的五天都是他最先醒来,等待二人出发。利用阳光,2向远处望了望,他希望找到一个离开地星、去往蓝色行星的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摩西,但早在他们击破水晶平安着陆之时,三人已经尝试过了,然而后来话题转到了“如何重建人类文明”,最终以三人的争论收场。摩西因此而拒绝透露离开地星的方法,理由是三人有大概率会因此发生死斗。现在,2又想到了这一点,于是问道:

    ”摩西,你可以单独告诉我去往行星的方式吗?“

    摩西回答:

    “我给你以及其他二人的答案与之前完全相同:当你探索过整个地星,就可以发现去往行星的方式。”

    2又问:

    “那我可以知道其他二人都去哪里了吗?“

    摩西回答:

    “透露任何一人的地点,有95%以上的概率造成三人之中某个人生命的终结,从而使其意识回到能量水晶,记忆重置。这对于重建人类文明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不能告诉你这一信息。“

    2又问: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的身体可以无防护地适应太空环境吗?”

    摩西回答:

    “三位当前的身体状况可以在暴露在太空的状态下生存,但由于太空物质稀薄,你门到达太空后,将无法找到足够的能量元发动意念力。如果你尝试使用肉体飞过去,按照我的计算,你们会在脱离地星的引力之前停止继续前进,被吸引回小岛。”

    2道谢,随后思考摩西的话。有一个结论是肯定的:岛上有足够的知识和资源供他们抵达行星,甚至有可能存在一艘宇宙飞船。想到这里,他开始俯瞰这片大陆,寻找可以让0恍然大悟、在黑夜中冒着体力耗尽的风险传送的理由。放眼望去,没有任何线索,于是他决定下山。那么是原路返回,还是去往山脉的另一侧呢?他略一思考,想到如果选择回头路,那么前五天大概率不会有任何新收获,于是快步向另一侧远处的森林走去。

    三人选择在白天赶路,黑夜中休息,主要原因是黑夜中行走视野范围有限,有可能错过路途中的关键信息。因此,想要探索全岛,最大化地利用白天时间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三人在之前的行程中,几乎是以地毯式搜索的方式前进。虽然目标不同,对于分享情报,三人毫无保留且彼此信任——虽然没有发现可以到达行星的方法,哪怕一点点蛛丝马迹。2下山途中,一边仔细回顾之前的经历,一边认真地留意下山的道路。下山和上山的道路几乎相同,厚实但浅浅的草,零星的树木。2走了一个多小时,他看到一座小山坡,慢慢地走到坡顶,回头望去山顶已经在身后很远的位置。突然,他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仔细回想,得到了答案:能量水晶!他向前又走了一段,果然看到了一个牟合方盖形状的黑色物体。随后,他意识到,0当天晚上借着夜间淡淡的光看到了这里。他走近水晶确认一下,这里距离山顶大约有十几公里,而且由于山坡的原因,水晶只露出一小块,并且是黑色的。略微惊叹了一下,他与水晶建立了连接,传送到了内部。

    2到了内部,发现这里依然是空旷无比的一个大厅,形状与之前的房间一模一样。不过地板和天花板图案不同,换成了黑白相间的条纹。他想了一下,问道:

    “摩西,岛上一共有多少个能量水晶?”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

    “我现在只能在大约水晶的正下方才能够传送到水晶内部,为什么我们在岛上任意位置肉体生命结束后,思维会回到能量水晶?另外,在生命结束之时,我们会回到哪一座能量水晶?”

    摩西再一次使用了背景音,这次是口琴主旋律的《凯旋进行曲》,他回答道:

    “这关系到水晶的另一个用途,也是方舟人类发现的能量元的进阶性质,更接近自然和宇宙本源。首先,岛上共有四十六块水晶,图案各不相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包含情感的思维是无法理解的,然而我却可以通过能量元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重现某个历史人物的思维,即便是神话、小说中的人物,我也可以找到历史上他真正的原型,再按照一般人类思维的处理流程实现这一过程。我可以理解为能量元本身具有创造万物的能力,我们只是找到了控制一小部分能力的方法。任意能量元之间可以建立联系,你可以将肉体分解,再由能量元重新聚合,水晶内的能量元保持最原始的状态,可以与任意形态的其他能量元建立连接。你提到的思维的传送便是水晶实现的这一过程。

    我们所谓的思维是使用能量元创建原始的思维,经历了历史事件,模拟的过去的历史人物思维,属于能量元整体,不可再分。而有机体是思维的容器,同时也是能量元组成的不可分的能量元整体。由‘能量元整体原则‘可以知道,只要你们活着,你们的身体就是不可分的能量元整体,同时被当前的思维所控制,当你们肉体死亡,只有当前的肉体脱离思维的控制,才能与水晶建立连接。因此,二者是分开进行的。我无法传输思维中的情感,以及所有相关的意识、记忆,因此,一旦你们肉体死亡,思维会回到水晶并重置。

    关于回到哪一个水晶,我从未做过这个实验,无法给你准确的答案。根据我的计算,理论上会回到你建立过连接的最后一个水晶。”

    2认为这段话说的并不完全清晰准确,有些模棱两可,但也没有追问。他想到了一个非常便利的主意:

    “在活着的时候,我可以利用当前的水晶同时传送肉体和思维到岛上任意其他位置的水晶吗?”

    摩西答:

    “理论上有这个可能。”

    摩西无法说谎,因此,这个答案代表他相信这样做可以实现,但自身从未实践过。得到了肯定的回答,2开始了水晶内的修行。第七天的时候,他掌握了水晶传送的方式;又过了十天,他已经探索过整个地星地表。他在南部草原的西部发现了一处可以发射宇宙飞船的地点。这天,他传送到波峰附近,准备在山中搜索制作飞船的方式。在临近山顶的位置,他发现一处有明显人类居住过的遗迹,遗迹内部像是一座图书馆,但存储介质显然不是人类可以阅读的书,更像是一块块方正的石头。然而按照摩西的说法,过去的方舟人类已经灭绝,新人类只有他们三人。因此,如果这里有人居住,摩西显然是前后矛盾的,能否再信任他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正当他准备质问时,突然发现0和1正相隔十米左右对立着,表情异常严肃,身边的能量元不寻常地波动着。看气氛剑拔弩张,随时有开战的可能性。

    2立刻跑了过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