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天成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九章:移风易俗

    第一百九十九章:移风易俗

    做善事,真正要落到实处的时候才会知道有多困难。。шщш.㈦㈨ⅹs.сом 更新好快。

    就像小‘玉’以前读书时常听人说的一句话:做一时的好人很容易。做一世的好人非常难。

    照顾这些孩子,可不单单拿钱出来资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但是光每天吃喝的钱也要‘花’去不少。幸好宋潜思想缜密,知道这是桩流水功夫,便预先让她在城外买了四十亩地专供孤儿院里使用。

    这地现在赁出去给佃农耕种,等收上田租,便维持孤儿院的日常开支。不然小‘玉’前几年挣--了再多钱,也不够填下去的。

    小‘玉’暗叹,农业社会里,果然有田地这种不动产才是硬道理啊!

    “夫人,您可知道街上人怎么说您来着?”

    梨‘花’去了趟街市给小‘玉’买果子,回来脸上喜滋滋的。

    小‘玉’忙着哄明儿睡觉,漫不经心应了一句:“好话还是坏话?”

    “自然是好话!”梨‘花’把洗干净的果子放在白瓷盘里,端到桌上放着。“卖果儿的大娘听说我是宋大人家的丫头,死活不肯收我的钱,说是大人和夫人做了大善事,他们感谢得紧。”

    “你不会真没给人家钱吧?”

    小‘玉’回头瞪了梨‘花’一眼,梨‘花’缩了缩脑袋,一吐小舌头笑着说:“我哪儿敢啊,真要这样,回来肯定被您家法伺候来着。我瞅着她说的高兴。把钱往她摊子上一扔就跑回来了。”

    “这还差不多……把‘奶’娘叫过来,让她带小少爷去休息。”

    对于明儿,小‘玉’不禁有些愧疚。别人家母亲每天在家带孩子,她却忙得只有晚上才有空抱抱他。幸好明儿‘性’子随他爹爹,不爱哭闹,也不怕生人,家里人人都爱煞了他。

    “再过些日子,明儿就该会说话了……”

    小‘玉’想着教儿子学说话的有趣场面,不禁笑了起来——

    原想三月该是暖‘春’了,没想到一会儿天气又变得奇冷无比,小‘玉’开始后悔今儿没坐轿子出‘门’。

    本以为只是走到邻街去找匹缎子给儿子做新衣,没多远路不必劳烦轿夫们了。谁知道走了一段才发觉,倒‘春’寒还是‘挺’有威力的,嗖嗖的冷风灌进脖子里,小‘玉’不由得抖一下。

    “夫人,您冷吗?”

    梨‘花’跟在小‘玉’身后,看小‘玉’微微一颤,忙上前扶着她。

    “我又不是七老八十,不用搀着我啦。没事,就是打了个哆嗦。走走就暖和了,走吧!”小‘玉’觉得自己就是在屋子里头待太久了,身子才会这么受不住风寒。多出来呼吸点新鲜空气才好!

    “咦,那是什么?”

    小‘玉’路过街边井头,看见有个小包袱放在那儿没人管。

    她好奇的上前看一眼:“这是不是谁落下的包裹啊?……呀!”

    小‘玉’惊呼一声,她刚才凑近了看才发现那是个小婴儿!

    “这儿怎么会有个孩子?”

    小‘玉’也顾不上地上脏,蹲下来就把孩子抱在怀里。可是那孩子整个人冷冰冰的,早就断了呼吸。

    旁边有位大娘过来打水。看见小‘玉’如此‘激’动,叹息道:“小娘子定然是外路人吧?这种事情,常常有的,不用惊奇!”

    小‘玉’心里难受极了,这个孩子看模样也是才出生,还是个娇滴滴的‘女’娃娃。怎么就被人抛到这儿来了?

    那大娘边打水边说:“小娘子,你莫伤心啦,我们都见怪不怪了。”

    小‘玉’轻轻将孩子放下,想着待会让家人来带她到城外好好安葬。她抹一抹眼角泪‘花’,问那大娘:“大娘,常有小孩子被放在这井边吗?”

    那大娘点点头说:“是呀!时俗如此,也怪不得人!”说罢,又是几声叹息,提着水桶走了。

    至此,小‘玉’也没心情去买缎子了。她想着那位大娘说的“时俗”,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回府招来本来就在官邸中做事的官家问话,才明白这所谓的“时俗”,便是“溺‘女’”!

    重男轻‘女’,本来就是封建社会固有的现象,小‘玉’还不觉得如何稀奇。但是宋人对待‘女’儿,算是比较宽和的。不但法律规定‘女’儿可以继承部分家业,连‘女’儿出嫁的嫁妆,家家户户都是备好了的。宋人的‘女’子虽然读书的不多,可是父母也自爱惜,家里贫寒点的送去学纺织厨艺,境况稍微好点,还教习琴棋书画,在家族中‘女’子的地位也并不太低。

    可是海州这个地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养‘女’妨子”的说法,认为养大一个‘女’儿费力太多,只要养儿子才好。所以当地人生了‘女’儿,多有溺死,要么就是抛到街头巷尾、井边江畔,任其自生自灭。

    小‘玉’恍然,怪不得她孤儿院里少有见‘女’童,她还以为是巧合,原来许多‘女’孩子刚出生就早早被父母扔在马桶里溺死了。

    听完官家说的话,小‘玉’心中无法平静,好几次眼泪快要流了出来,被她生生忍住了。

    怎么能这样?都是自己怀胎十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是自己的亲骨‘肉’,哪里就能这么狠心杀死她?

    许多人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掉在水里,也会慌忙说道:“不好了,不好了,谁家的孩子落水了,快去救!”难道自己亲生的一个孩子,刚在肚子里钻出来,便生生溺在粪里了。

    就连农夫看见自己的‘鸡’鸭掉进粪池,都会着急去捞上来。难道本身一个活活的‘女’儿,有眉有目,能笑能啼的,便忍心看着她在马桶里挣扎至死?

    说起来,还是“时俗”的力量啊!小‘玉’明白,很多人一辈子都活的浑浑噩噩,常常是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他也跟着去做,不问好坏。只要能把这时俗慢慢改过来,后面的人自然跟风,溺‘女’弃‘女’的风气或许会慢慢得到转变。

    这事,还得依靠宋潜才行——

    宋潜听到小‘玉’说的这些情况,心情也很沉重。

    这种风俗,对当地的生产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只是这些人还没有意识到。

    俗话说,男耕‘女’织。只有男耕,而无‘女’织,这怎么成?再说了,溺‘女’成风,往后成年‘女’子就会减少,那男子找谁来婚配,那当地人口不是急剧下降?

    “这种风俗,一定要改变!”

    宋潜一拍书桌。‘激’愤的说。他对于溺死亲生骨‘肉’这一点,也是极为痛恨,这置天理人伦于何地?

    小‘玉’说:“是呀,那杀人的强盗,图财的凶人,还要被抓到衙‘门’里去审讯判刑,枭首通衢,为苦主偿命呢。何况这杀的还是外人,杀自家人不是更荒唐了么?怎么就不用过堂?”

    宋潜点头道:“很对。可是要怎么做,才能让这风俗好转呢……”

    小‘玉’想了想,说道:“其实。这也是水磨工夫,不能一蹴而就的。移风易俗,谈何容易?我想,应该设立奖惩制度,不溺者奖,溺‘女’者惩,这见效会快一些。”

    宋潜说:“嗯,这还要细细商讨,也急不来……不过,施行教化,才是最重要的。”

    小‘玉’同意宋潜的看法。奖惩只是辅佐作用,要真正改变这里的溺‘女’风俗,还是要让民众真正认识到溺‘女’是错误的,才是正途。

    在这个晚上,宋潜夫‘妇’做的决定,让他们在离开海州的十多年后还有人不停的怀念着这对仁慈的防御使夫‘妇’。他们给海州留下的,不仅仅是万亩良田,也不仅仅是繁荣的海上贸易,最重要的是让海州人改变了那些陈风陋俗,拯救了无数‘女’婴的生命……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在宋潜忙于政务与革除旧俗的时候,小‘玉’依旧每天在“乐园”里照顾她收养的这些孩子。很多孩子是从流民堆里来的,身上都带着癞疤或者脓疮,小‘玉’便在院子里支起大锅,煮了一锅浓浓的三黄洗剂。

    这感觉,真怀念!

    闻着三黄洗剂熟悉的味道,小‘玉’觉得就像是回到了刚刚给宋潜治病那会的情形。那时候,宋潜还是个浑身脓血的少年,全靠这三黄洗剂先稳定了他的病情。这种又便宜又好用的‘药’,最适合给长癞的孩子们用了。

    “夫人夫人,这汤‘药’是可以吃的吗?”

    有个小馋猫看着锅里冒出浓烟,含着手指头问。

    小‘玉’轻笑一声:“不能吃哦!很苦呢!”

    “哇……呸呸……”

    原来早有另一个更嘴馋的孩子偷偷用指头蘸了一点吃了,刚吃进去就被苦得不行,赶紧往外吐。

    “你看你看,都说了不能吃的!”小‘玉’忙给那孩子拍背,才抬起头来,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了乐园的大‘门’。

    戚昇?他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