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芒的遗珠
字体: 16 + -

第4章 推理测试

    令仪:“采苓,你想说这类特殊精神生命体,即使没有实体,也能通过干扰他人的感官,达到让自己拥有实体的地步?”

    采苓:“对,就是这意思。我们人类是靠触觉来分辨物体的实质性,要是我们的触觉都受到干扰,分辨不出其中差异的话。那么就算我们明明触摸的是空气,但传达到大脑中的信息也会显示,我们已经触摸到了那个人的身体。光想想都觉得帅的不行,简直就像是超能力一样。但是,这种力量如果不仅仅是干扰人类的触觉,甚至连听觉,视觉,嗅觉,味觉都能影响的话,岂不是等于能凭空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类一样。因为我们无法分辨它和真正人类的区别,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默认它就是人类,与人类无异。”

    和豫:“啧啧啧,真是想想都脊背发冷的可能性啊。要是这样的话,我们身边的到底是人还是鬼,都分辨不清了。以往人类对于鬼魂的认知,只是觉得它们是虚无缥缈的存在,要是一旦证明事实并非如此。那种特殊精神生命体,拥有那般特殊的力量的话。唉,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我都不敢想了。”

    明哲:“嗯,确实是个很可怕的想法。同时我也认为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如果有一天我有机会遇到这样的特殊精神生命体,我还真想把它抓起来,好好研究。”

    采苓:“哎哟,学长,看不出来啊,你也不是什么善类啊。”

    明哲:“怎么?你什么时候开始认为我是好人的呢?”

    采苓:“可是,学长啊,你都说了那是特殊精神生命体,就算真的瞎猫碰到死耗子,让你给遇见了,你难道真的有方法可以制服它吗?我就在想啊,它不是精神生命体吗?会不会穿墙啊?就像幽灵那样。”

    明哲:“如果它真能穿墙而过,你觉得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吗?”

    采苓:“说的也是,毕竟是学长你嘛,没办法也是正常。”

    明哲:“嗯?你什么意思?”

    和豫:“咳咳,好了,时间不晚,我也是时候该送你们回家了。”

    采苓:“哎呀,不说都忘了。啊啊啊,气死我,活动时间都过了。”

    令仪:“老师,不好意思又要麻烦您了。”

    和豫:“没事,你们到楼下等我,我结完帐就来。”

    明哲:“嗯,有劳了。”

    采苓:“谢谢老师!”

    令仪:“老师,谢谢。”

    和豫无奈的摇了摇头,不得不承认这三个人真的是太有个性了。随后,和豫在前台结完帐,便下楼开车送他们三个回家。在路上时,他们三个都不约而同的先后表示,今天晚上聊的是意犹未尽,如果可以希望改日再约时间出来聊聊。和豫真怕自己又被采苓给宰一顿,率先提出让他们三个人,明天十点在市中央公园后门等他,自己会开车把他们接回自己家。于是乎,第二天明哲,令仪,采苓三人成功到达,和豫所居住的别墅中。

    采苓:“老师啊,我能问一下你一个月赚多少啊?”

    和豫:“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是我做老师一个月的工资真的不多。主要还是这房子便宜,别它是别墅的样式觉得贵,要是和市中心热闹的地方公寓比,我这还算是便宜的了。而且我这是郊外的群居别墅,再加上我是分期付款,所以还是没问题的。”

    令仪:“老师,应该没这么简单吧。”

    采苓:“哦?令仪姐都发话了,老师你刚快从实招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和豫:“唉,我也是拿你们没办法。其实我有副业,有空的时候会写写小说。”

    采苓:“哇噻!哇噻!哇哇噻!老师你还有空写小说,厉害厉害,有时间我一定要拜读一下。话说老师你写的是关于哪方面的小说啊?”

    和豫:“推理的,胡乱写而已。”

    采苓:“咳咳,既然如此那我就来看看老师你的实力。请听题,暑期放假,炎热的正午时分,阳光照进小明的卧室中,留下一条细长的树影。小明躲在自己的房间,吹着空调,敲击着自己最爱的架子鼓。随后不久,小明放在桌子上的玻璃饮料杯突然爆炸,将小明重伤送进医院。请老师自己寻找以上叙述中存在的问题,并解答。”

    令仪:“嗯,挺简单的,但想要解答的话,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专业知识。”

    明哲:“确实,不过问题可不止这些。呵,有点意思。”

    和豫:“好吧,那我就开始了。第一,正午时分,和留下一条细长的树影,这两句话前后矛盾,同时也是采苓特地留下的叙事错误。根据中午的时间,当太阳高悬于天空中时,不管树木的高低,都不会留下细长的阴影。另外暑期,炎热,正午,阳光这都是为了强调树影这个词存在性,提高它的存在感,以达到扰乱推理者的注意力。通常人被树影这一字眼吸引之后,就会犯下一个重大的失误。既然会在卧室中留下树影,说明这件卧室确实存在着一个窗户,不管位置在哪,窗户外一定会有一颗树。之后显而易见的,就会把推理方向朝室外移动。所以我要寻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以上叙述中,是否存在着假话?我的答案是,有。暑期放假,炎热的正午时分,阳光照进小明的卧室中这三句话前后对应,相互证明,唯一说谎的一句话就是,留下一条细长的树影。”

    采苓:“漂亮!恭喜老师找到了第一个问题,并解答成功。”

    令仪:“原来那里的叙事错误是故意的,我还以为是采苓的失误。”

    明哲:“哼,怎么可能。别看她平时疯疯癫癫的,心却比谁都细着呢。”

    和豫:“第二,小明躲在自己的房间,吹着空调。按常理来讲,吹空调为了不让冷气跑走,正常人都会紧闭门窗。刚刚的描述中也并未有第二个人物的加入,所以不管房门和窗户是否上锁,我们都能从这可以说明一件事,小明的房间在叙述中,是以一种密室的方式存在着。由于有叙事错误的前车之鉴,我猜第二个问题就是,小明当时是否在敲击着自己最爱的架子鼓?我的答案,是。小明躲在自己的房间,吹着空调这两句话,联系前文,相互对应,彼此证明,显然是真话。敲击着自己最爱的架子鼓,这句话看是独立,但却是一个陷阱,如果有人解开了第一个问题,那么多多少少都在这里犹豫几分。可是,这句话偏偏是叙述中最不可能是假话的存在,因为整段故事的叙述,都在为它的真实性做出证明。”

    令仪:“老师,厉害。我都没想到叙述中还存在着这些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该让我看看老师的专业知识,是否了解。”

    和豫:“嗯,这不难。敲击着自己最爱的架子鼓,这句话同时告诉了我们,当时的小明正在做什么事,对,就是简简单单的敲击架子鼓。这说明凶手的作案手法,必须要通过架子鼓才能做到。忙于敲击架子鼓的小明,不会腾出手去做别的事,因为那是他最爱的架子鼓。所以架子鼓有什么?炸药吗?显然不可能,因为突然爆炸的是玻璃杯子。那么架子鼓还有什么?对,声音。随后不久,小明放在桌子上的玻璃饮料杯突然爆炸。叙述中提到了随后不久,说明敲击架子鼓,和玻璃杯爆炸之间,有着时间间隔,但并不长。那这段时间中,能做到的事情有什么,应该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声音传播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第三个问题就是,凶手的犯罪手法是什么?”

    和豫:“犯人趁被害人外出,家里没人的时候,悄悄地溜进屋里,往火药里掺上氨溶液和碘的混合物。如果在氨溶液里掺入碘,在潮湿的状态时是安全无害的,但在干燥的环境中,其敏感度甚于黄色炸药,哪怕是高音量带来的震动也会引发爆炸。所以,被害人是在用架子鼓敲击出足够的音量之后,其声波震动了烧杯里的炸药,引起了爆炸。”

    采苓:“哇偶!三个问题全部找到,而且都回答正确,恭喜恭喜,老师的实力真的是厉害啊。我对您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决,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和豫:“怎么?现在就结束了吗?不是还有第四个,和第五个问题吗?”

    采苓:“啊啦,老师。你是要挑战附加题吗?这可是超纲了的哦。”

    和豫:“嗯,那我继续了。根据最后一句,将小明重伤送进医院,再连接整篇叙述的前后,我们可以得出最后的两个问题。第一,凶手是谁?第二,凶手的犯罪动机是什么?”

    采苓:“啧啧啧,我还真小看了老师您啊。这推理能力简直可以用怪物来形容,不过,真的还要继续下去吗?那可是一个十分,十分悲伤的故事啊。”

    和豫:“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家,我必须还原事实的真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