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志异
字体: 16 + -

第1章 楔子

    本篇仅供介绍,不属正文。

    时间:红朝六十七年,冬腊月。

    地点:天府,阿坝藏区。

    介绍一:青城黑虎下山头。

    暮岁玉尘封山,西川青天蜀道。

    汽车鸣笛响彻峡谷,叠嶂间,一辆黑色路虎冲出鹧鸪山隧道,此处后退是牦牛和盘羊的翘首目送,往前则是形似挺拔玉兔的素裹崇山。

    如果没有岚风中的雪绒,或许能看到此行的目的地————横亘在天穹边陲的邛崃山脉,四姑娘山。

    路虎揽胜里拢共坐着三人,让这铁老虎在盘山公路上行若一马平川的,是个四十方刚的秃瓢男人,其熟稔的驾驶手法,使得坐下猛虎犹如添翼。

    车窗外是封山雪暴,车厢内则是恬淡的倭国轻音乐,如此内外辉映,便是下山猛虎那颗不为左右的平常心。

    秃瓢向稳坐副驾的另一中年人问来一支烟,叼在嘴角,得意的问他:“道成,青城山肯定没有藏区里这么漂亮吧?瞧瞧,这窗外的大雪,像不像我们吉林的老家?”

    副驾的中年男人不吭声,神情倥偬,就呆呆的坐在那里。

    秃瓢用余光瞟着他,吐出一口烟,谄笑道:“道成,你这刚下山就和幺爹摆脸色,幺爹之前都跟你保证过了,这次下山以后就不回去了,以后就跟着幺爹,不就是十七年的斋馐以啖吗?没事,你今年刚好四十,往后还有三个十七年,以后幺爹顿顿请你吃肘子,把你在青城山受的鸟罪都补偿回来,好吧?”

    副驾男人缄口不言。

    坐在后排的是个二十来岁的水灵姑娘,身子被一件臃肿的棉袄子裹得老紧,瞧得氛围尴尬,就开始打趣解围:“马叔,瞧你,把十七年说得这么轻松,换了是你,在寺庙里、道观里呆上一个星期肯定就受不了了。”

    话罢,又看向副驾男人,笑容如和风煦日,软语道:“道成老哥,都说男人四十一朵花,你正年轻着呢!你可能不知道,马叔时常在我爸爸面前提起你,说你在青城山跟着掌教天师学功夫,学得可到家了,我爸爸特别想见你,还说等你下山了,要给你安排一个好差事呢。”

    秃瓢捡着话,接茬道:“看看,小姐都帮着你说话,行了啊,开口说句话,别以为在山上呆了十七年,下山以后就可以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武侠小说看多啦?这样,你要是心里不舒坦,就拿出你压箱底的能耐,兹要是把老板交代的事儿办成了,幺爹任你打,任你骂,还管你叫爷爷,行不?”

    副驾男人依然沉默。

    这被唤作道成的副驾中年人生了一副悲天悯人相,像是家里才办过白事。

    相学的望气观相,甚至要比道教还要早出世很多年,观史之人尤其对相术一说最是熟悉,究其原因,它的神秘性往往会在开朝帝王或是乱世人杰的身上彰显出来。

    如额骨似龙犄的汉高祖刘邦,胸有三乳的唐高祖李渊,左手掌心攥着白字、右手掌心镂着王字的隋高祖杨坚,还有生而金身的宋太祖赵匡胤。

    而这位名叫马道成的中年人,年轻时也有过一段猎奇故事,说是让青城山上的大天师通过其面相,推算出了他的一生命数。

    用道家术语来说,他的面相是天庭中拆,地廓分流。

    天庭中拆,显而易见,是说他不受天命眷顾,运气不好。地廓分流,一分为三,是官场、商界、黑道的三道运气都顺着下巴流走了,不能在这三个行业里混,否则会被太岁所克,变成类似华英雄那样的天煞孤星。

    并说他眼不明,耳不聪,不够聪明,唯独从他那张嘴上面看出了蹊跷,说这张嘴是好福气,被灶王爷开过光,很有口福,盖棺定论一总结,就是一饭桶。

    然而在那位大天师观察了马道成的手相,并仔细将他的身板一打量以后,那叫一个惊为天人,只道不得了不得了,说楚汉有项王,力拔山河气盖世,说隋唐有元霸,一锤千军色难开,是因为两人皆有一种叫体魄的东西,如果再说玄一点,可以把他马道成说成金刚托世,齐天大圣下凡也不一定。

    作为比马道成大不了两岁的幺爹,这位领着侄子上山算卦的马四爷,当时以为那老道士是信口胡诌,这帮人,穿上道袍是半仙阿宝,脱掉道袍吃喝嫖赌不比流氓生疏,其招摇撞骗最普遍的把戏,无非就是‘福祸相依’四个字,威逼利诱而已,不算高明。

    不就是求财嘛,索性拿了二百块塞进老道士兜里,也顾不得那道士说不要钱,拉着马道成的手,跑下了青城山。

    那年的马四爷才二十岁,容光焕发的年纪,尚未变成秃子,马道成也无非是个刚成年的愣头小子,两叔侄屁颠屁颠下了青城,一晃就是二十年过去了,在这期间,马四爷从那个年轻气盛、为老板看守夜总会的混混,变成了靠倒卖牦牛而独霸一隅的头脸人物。

    在这二十年之间,马四爷几乎每年都要上一趟青城山,当然,每次都是灰头土脸的下山。

    坐在后排的小妮子名叫陈雅美,是马四爷老板的千金。

    三人前往四姑娘山,要在山下孤村找到某人,设计救他脱围。

    介绍二:西北白蟒腾云飞。

    大山脚下住着一个好纸上谈兵的藏家儿郎,手里一本仓央嘉措的情怀诗集,膝下那布满色澜的大石头上,摆放着一本《鬼谷子》残篇。

    他叼着烟,抬眼望东北,深情融化了枯黄草原,忽略了五色经幡,翻过海子和雪山,看到了那辆从山体负面绕到盘山公路上的路虎揽胜,此时天间犹未雪,雨落云飞以后,一缕温柔佛光从云台斜下,印在他那不修边幅却不显邋遢的仪容上。

    “羊倌儿?”他低下眸子,向身旁的小黄狗使了个提问的眼色。

    名唤羊倌儿的小黄狗伸舌哈气,足足一副憨货体态,见主人唤它,便抬起了湿漉漉的爪子。

    藏家儿郎微微一笑,远眺那辆相距虽是三四里路、却要绕弯七八里路才能到村头的路虎揽胜,将手按在小黄狗的脑袋上,叹息道:“这黑老虎来的时候,就是我要走的时候,以后可没人赏你牛肉干了,回家以后告诉卓玛,就说我要去cd了,等我赚了钱就回来娶她,让她别等不耐烦了就跟了别人。”

    小黄狗不明就里,只顾摇尾乞怜。

    藏家儿郎从磐石上站将起来,捋平了身上灰色藏袍上面的皱褶,另一手作剑指,指向那头下山黑虎,笑道:“今晚村里搭戏台,就等你们来镇场子了。”

    藏家儿郎名唤扎西强木,二十四岁,其父汉人,其母藏人。

    三岁时,由其祖母背上青城山,寻得大天师卜卦,算得五行之中金、木、水、火、土样样俱全。

    但凡是命理当中五行俱全的人,无论在市井内抄手何门何业,都能一帆风顺。

    不过,大天师最后一句话却是峰回路转:用道教文绉绉的术语来说,就是‘无平步青云的宦海气运,也无聚宝千金的大贾气机’,就是做商人不能富,做官不能掌权。

    言简意赅,就是平凡小康的命。

    青城山老君阁,阁门外站着一位老道士,目送着一位背着孩子的驼背老妪,直到那驼背的身影消失在登山旅客的尽头,老道士掌抚白须,感慨颇多,继而抬眼望天,大雪落青城,他瞬时是老泪纵横,说道:“不为官,不为商,师父,是要把这孩子逼进江湖吗?按照这孩子的命理,白蟒腾云于西北,一旦坠入江湖,就会遇水化龙啊。。。师父,你说的果然没错,这片江湖,就要活了。”

    介绍三:白与黑。

    四姑娘山下,道丰村。

    车门关闭,副驾的马道成跳下车来,去给马四爷开门,可把这位幺爹给乐坏了,心里寻思着傻大汉终于开窍了,虽说是繁缛礼节,但好歹通了点人气,正准备夸夸这位初开智的侄子,谁料他马四爷后脚刚出了驾驶室,就见马道成抡圆了膀子把车门甩得嗙一声响,车门撞得车子是虎躯一震,马四爷当场就傻眼了。

    “短命败家子啊!老子怎么就摊上你这么个腌臜泼才啊!”

    马道成不紧不慢的走在进村的青石路上,身后是马四爷如泼妇骂街般追撵着。

    四姑娘山下,马四爷一行三人站在村门前,翘首望向村子后方的皑皑山脉。

    山上红楼殿宇飘于山壁,百十条栈道于氤氲当中若隐若现,忽闻佛楼钟声,山上的喇嘛们开始了一天的功课。

    相较汉传和南传不同的是,藏传的密宗佛教要更加的神秘,它在地域文化当中的地位、以及藏区百姓心目当中的地位,要远胜于汉传和南传对百姓思想的熏陶,毕竟藏佛的体系属于半佛半官,有‘官场’这两个字作为垂帘,神秘感自然要胜过南传佛和汉传佛许多。

    四姑娘山的密宗佛,正是他们即将要面临的摧城黑云。

    再看山下,道丰村,这里地理资源丰厚,早先有人在此开采玉脉和培养虫草,因其土地肥沃、青草茂盛,也有人在此开设牧殖基地,几里方圆的小村小寨里石楼林立,多数门前挂着羊头,少数悬挂经幡。

    村头一栋小石楼里,住着一位正在为孙子熬羊骨汤的驼背老妪,村尾,住着本地最具财力的古董老板,东头,住的是专搞牦牛养殖的地头蛇。

    道丰村的牦牛牧殖商,正是他们马上就要照面的满楼山雨。

    当马道成走近村头,瞧见了坐在大磐石上如同运功的藏家儿郎,心说是个疯子吧?

    扎西强木听闻村头动静,睁开眼来,斜眼瞟向站在镶路石板上的黑衣大汉,心说是个智力障碍者吧?

    仅是一眼,脸上的无谓,心里的诋毁,还有那一条白蟒和一头黑虎,各自盘踞身后。

    时间,从此刻开始起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