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创世记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第一批移民

    要说跟美国以及其他势力合作,也是肖瑞自己的决定,现在的一些情况也早有预料。

    许多事都是这样,有利有弊,不可能你只要好处不要坏处,既然已经做了,尽量把弊端降低到最低点就是。

    有人查他的底细也不奇怪,一个一名不文的中国男子,怎么就突然发迹,还成了一家掌握一些先进技术的大公司的副总裁?想必不少人会怀疑,不过,肖瑞明面上的情报,没什么见不得人的,顶多是一些技术来历不明,也不是多高明的技术,一个天然植物提取护肤品的配方,外加搞了一个不成功的信息平台而已,按照正常的逻辑推测,无非是偶然发现、或者脑洞大开、或者从他人那里学到之类的,也不奇怪。

    只要肖瑞不说,随便那些人怎么猜测,那些人也不可能把他抓去审问,他现在身在纳米比亚、火蚁公司的驻地,属于他的地盘,那些人能怎么样?顶多暗中收集情报,搞点小动作。基本上,肖瑞只要不做出一些太过出人意表的事情,谁能想到他的一切来自于一艘外星飞船?

    火蚁公司驻地基本在肖瑞的严密监控下,他真要做些什么,他又不是影视剧里做点啥都要满世界乱说的反派,悄悄地就做了,还会被人发现?目前,肖瑞自身除了处理火蚁公司的一些事务、搞搞研究,收集一些有用的物种,也没有其他事情。

    对于那些混进来的家伙,肖瑞都懒得动用监控系统去监视,只是,他这里可不会养一些闲人,只要这些人能给他创造足够的价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不能创造价值,直接踢飞就是,正大光明,理直气壮。具体的判断也不是肖瑞一个人做出,而是他建立的规章制度和积分系统,一切按照规矩办事,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真要是有人搞一些小动作,公司的监控和保安可不是摆设,死于非命什么的在非洲这地儿也不稀奇。

    虽然肖瑞依旧有点不爽,先凑合着吧,真要搞清楚,费神,说不定牵出其他麻烦事,没完没了的,他可没这份闲心跟人斗智斗勇,估计他也斗不过人家专业人士,只要他们不碍事,就让他们自娱自乐吧,他要做的仅仅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去执行,做好每一件实事,低调发展,收集积累技术,积蓄力量,时候一到,管他什么美国啥国的都是渣渣。

    当然,就算有了吊打世界的力量,肖瑞也不会没事找事,不来招惹他,他也不会管别人怎么地,只要顺利完成了火星改造工程,地球爆了也跟他没关系,他自己带着一家人到火星舒舒服服过日子。

    “为了以防万一,遭遇突发情况,必须提前撤离的情况也要考虑到才行。”

    肖瑞也没尽想好事,下一刻又考虑到了最坏的情况,一边琢磨,一边查看了一下太空工厂那边战舰和运输飞船的建造进度,因为同时进行诸多项目,战舰和大型运输飞船目前停留在生产一些主要部件的阶段,飞船主体连个架子都还没搭起来,真要建造出来,怕不是至少要等上七八年。

    “光靠探索一号运送生物到火星,终究有些慢……”

    限于探索一号的内部空间,用它向火星运送一些便于运送的动植物,每一次的数量不多。肖瑞考虑是不是弄个中转站,送到太空中,再用其他大一些的飞船转运。只是其他飞船可没探索一号这么好的隐身能力,极有可能被地球上的人发现,还是先从蚂蚁搬家开始。本来,建设生态圈初期,也不需要太多物种,它们生长、适应、形成生态循环,都需要时间,若是送得太多,要养活也是一桩麻烦事。

    “眼下也只能这样了,凑合吧,相信地球生物的适应力和繁殖力,尽量选择一些合适的物种,不要送过去不但没用还添乱就行。”

    回想着几天前送上探索一号的那些生物的生长环境、繁育特性,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伴随着一首不知名的轻柔乐曲声,肖瑞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

    大约五天后,探索一号抵达火星,载着第一批抵达火星的地球生物。

    其实,探索一号进入火星大气的那一刻,已经有地球的生命抢先进入了火星,探索一号在肖瑞这里装载那些生物的时候,难免会附着一些地球上的尘埃,这一次可不像回逐星者号那样有机械人清理。地球尘埃中蕴含数千种微生物以及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细菌和其他一些什么微生物的孢子、植物花粉、病毒、酵母、霉菌、噬菌体、动物皮屑……

    生命起源只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较起来,这些微小的东西,已经算是相当复杂,其中一些的生命力也是极其顽强,它们能不能存活下去?谁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自然界相当神奇,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微小的生物不会以某种方式生存下去,若是给它们几十万年,指不定能衍生出一大票的各种奇异的生命体,乃至于高等智慧生物,生命就是如此神奇。

    只可惜,肖瑞要大肆地改造火星,地球生物即将源源不断地落户火星,这些微小生物大约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经过两道隔绝内外空气流动的气阀门,探索一号进入1号生态圈内部,落到一个混凝土平台上。

    舱门开启,缓缓滑出一个个装着土壤、幼苗,或者水体的玻璃箱,以及装着各种植物种子的玻璃瓶、袋子,机械人逐个上前,轻轻地将它们抱走,送往1号生态圈中不同的区域。

    经过这段时间的改造,1号生态圈内部环境已经大变模样,天顶上的一盏盏明亮的大灯,宛如一颗颗小太阳,洒下温暖的光芒。加上地热的散发,内部温度总体达到27摄氏度左右,比起外部火星大气温度高了10摄氏度左右。使用一些设备制造了大量的氧气,让1号生态圈内部的空气与地球基本一致,只是,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浓度,更加适宜植物生长。气压自然也达到与地球一致的水平,低气压会影响植物体内水份和氧气的运输,动物也会因此缺氧。

    地面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又分成一个个小格子,不过,三分之二依旧是岩石地面,一些工程车辆和机械人正在其中忙碌,将这些岩石地面改造成土地。首先使用高频震荡波对地面进行破碎、震荡,然后再对碎裂的岩石进行粉碎,垫上几层外边运来的不同粗细的沙土,最上层是一层厚厚的火山灰,并非单纯的火山灰,而是混入了逐星者号上有机质工厂的一些废料,作为植物生长的有机质废料再合适不过。到了这一步,土壤的改造并未彻底完成,还得加入探索一号送来的地球土壤,地球土壤中蕴含大量的微生物,对于植物的生长有着促进作用。不同地域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并不相同,所以肖瑞准备了好些样本,以后还会送来许多,分配到不同的地块。

    火山灰配置的土壤比较容易凝结成块,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肖瑞这一次特别让探索一号带来了一些蚯蚓。

    第一批运送到1号生物圈的生物,主要是作为自然界中生产者的各种植物,蚯蚓却因为其可以蓬松土壤的特性,登上了火星。不过,蚯蚓并不是唯一登上火星的地球动物,那些地球带来的水体中生存着一些微小的浮游动物,带来的土壤中或许还有一些虫卵、小生物之类的,匆忙间,肖瑞没办法把所有样本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没这个必要,反正迟早都要送到火星,能活下去算它们的能耐。

    至于会不会出问题,肖瑞还真不敢保证,不排除哪天突然钻出一大群的虫子,大肆啃食1号生态圈中的植物,也只能到时候再处理,肖瑞还真有点想看看,会不会有适应力这么强的生物。

    肖瑞此时也算是在1号生态圈中,不过是通过连接机械人达成,虽然他不能亲自到火星播种,借用机械人的躯体也差不了多少。此时,他拖着一辆小拖车,载着数个装着各色水草,金鱼缸似的水箱,沿着直接在火山岩地表打磨出来的道路,向原本火山湖的位置走去。

    位于火山口中心的火山湖,此时,已经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水域,由一道道混凝土堤坝分割开来,水底是一层厚厚的泥沙、火山灰。所有这些水体都蕴含丰富的矿物质,清澈见底,也并非是一潭潭死水,以这些水域为中心,一条条水沟延伸出去,一直辐射整个1号生态圈,彼此联通,其间通过一些水处理设备,形成一个复杂的水循环系统。即便这些水域的成分有所差别,每个水域都树立着写着水体性质的牌子,地球淡水、地球海水、酸性淡水、酸性海水、碱性淡水、高温水、低温水等,在水循环系统的运作下,几个区域的水流得以顺畅的流动循环。

    按照水域标签,肖瑞将一个个相同标签水箱倒入各个的水域,每个水箱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的类别,都肖瑞在地球上生态试验室找出来的,适合各个不同性质水体的类别。

    地球来的这些物种,并非水体中第一批生物,在一些水域中可以看到鲜艳的外星藻类,来自于逐星者号的有机质工厂,逐星者号上外星人用来食用的果树和蔬菜,还有一些从外星人房间里找出来的一些盆栽、不知名的种子培育出来的外星植物,等到土地面积足够的时候,再行移植到1号生态圈内。

    将水中生物投放完毕后,肖瑞又拉了一车的苔藓,同样保存在一些扁平的玻璃箱中,看着像是一张张柔软的草垫,颜色各有不同,都只有一个平方左右,苔藓的种类极为繁多,肖瑞这次带过来的也就几百种。它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的来普通的水沟边、有的来自一些热带密林、有的来自高山干燥寒冷的地区、有的来自极地冻原、有的来自火山温泉地带,还有一些是肖瑞从盆栽市场一类的地方买的……以火星目前整体气温较低状况,肖瑞比较看好那些来自冻原的苔藓。

    苔藓是从藻类进化而来的一种植物,同样具有极强生存能力和制造氧气的能力,曾经有地球科学家在南极发现1500年前的苔藓,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后,竟然复活。苔藓生长只需要较为湿润的环境,不需要土壤,如今火星许多地表经历了雨水的冲刷后呈裸露岩石状态,没法种草种树,苔藓却正好合适。而且苔藓在生长过程中能分泌溶解岩石的液体,加速岩石的风化,形成土壤,这一点对于未来火星大地的开拓极为重要。或许大多数人都以为地球的氧气来源主要是树木,但在树木诞生之前,作为最早诞生的陆生植物,苔藓生产出了大量的氧气,到了今天依旧是一个重要的氧气来源。

    为了让苔藓尽快生长,肖瑞不可能给它们一块岩石地面任其自然生长,专门设计了适合苔藓生长的湿润而肥沃的地面,所处区域的温度也控制在它们适宜的较低的温度。

    又移栽了寥寥几种蕨类植物后,轮到了各种种子植物,肖瑞这两年前前后后收集了不少植物种子,路边看到什么没见过的树木或者生命力完全的小草,可以的话就摘一些种子,回去后找相关资料查询其名称和生长环境等,此外就是一些常见的粮食、蔬菜、水果、鲜花的种子,虽说这一次已经将探索一号装得满满当当,相较于地球上350000个种类的植物,说是九牛一毛也不为过。

    每一颗种子都代表一个生命、一个物种,肖瑞种植的时候小心翼翼,种植之前再一次核对种子所属的植物、生长环境、生长周期、所需的关照时间、温度、土壤酸碱度等信息,选择最适合它们的地块种下,每种下一个种类的种子,哪怕是一粒杂草的种子,都得做好记录,谁也不敢说哪个种类的植物没用,指不定一棵在地球完全不起眼的小草,成为火星未来生态圈重要的一环,这又是一个枯燥而繁杂的工作,一般自动机械人还做不了,即使是智能机械人来做,也得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来。

    肖瑞也没法整天都在这里慢慢播种,每天也就是来看看,亲手做上一两个小时,其他交给十多个智能机械人完成,即使这样,也用了三天半的时间,才完成第一次播种,所有这些种子占据了1号生态圈将近一半的地块,不过,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第二个生态圈正在建设中。

    半个月之后,1号生态圈水体中的藻类已经繁殖了许多,其中的浮游生物也绝大部分存活,肖瑞捞起一部分装入一个个水箱,搭乘一艘工程飞船出了1号生态圈。

    肖瑞的目的地是六百多公里的一处海岸,那是一片圆形的大海,原本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注满水后,与外边的大海相连,形成一个内海。半途中,肖瑞时不时让工程飞船停到一些湖泊边,它们大多也是陨石造就。检测这些水体的性质后,肖瑞没有直接将装着藻类和浮游生物的水体倒入湖泊,那样缺氧的水体,藻类还能勉强存活,浮游生物得死光光。略微思索,他就动手用铁锹在湖岸边上挖掘一个不大的小水坑,再挖一条细细的水沟与湖泊相连,将适合湖泊水体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到这些水坑中,这么一来,水坑中形成一个适应水藻和浮游生物生存的小环境,随着藻类的生长,生产出氧气,顺利的话,浮游生物会随着藻类一起向着湖泊蔓延。

    到了那个内海,肖瑞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不过,他这一次,挖了一个比之前大得多的水坑,将剩下所有水箱中的水体都倾倒入其中,也不管其中藻类是不是完全适合火星的酸性海水,他这样做只是想试一试,看看这些藻类能不能改变自身,适应这样的环境。

    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等待。

    为了加速火星生态圈的形成,肖瑞还得解决一个难题,持续数十年的低温下,即便那些藻类能在火星大海中生存,他们在冰冷的海水中也不会长得太快,这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其他生物到火星的时间,没有充足的食物,不说运来大量的动物,就是运来一些繁殖力稍强的动物,火星也没法养活。

    从根本上讲,一个生态圈的发展,其实就是能量的积累,能量积累得越多,生态圈越是繁盛。火星离太阳较远,本身的表面积比地球小,吸收的太阳能源也就少得多,想要让火星尽快繁盛,除了火星自己吸收,还得想办法让火星获得更多的能源,目前建设好的生态圈抽取岩浆的热能,也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全球通用,若真是那样搞,火星内部温度大幅度降低,火星又得凉凉。至于解决办法,肖瑞早已经想好,说来也简单,就是在太空中建造巨型的太阳光反射镜,把阳光反射到火星上,等于多了一颗小太阳,到时候,如果一颗不够的话,还可以再造一颗。

    说起来倒是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制造这样一个巨型的太阳光反射镜,无疑又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找到能够达到最大反射效果的材料、太阳反射镜的构架方案、具体轨道位置的演算……等等问题都要一一解决。

    以目前逐星者号数据库完善程度,太空工厂兼实验室的研发制造能力,研发、建造巨型太阳反射镜的难度并不大,何况,现在火蚁公司已经招揽了不少科研人员,虽说不可能将整个工程的设计研发公开给他们,却可以将拆分出一些需要创新思维能力的小项目交给他们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