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创世记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躲在幕后最安全

    以地球目前的技术,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抵达火星,大约需要250多天,这还必须经过精密计算火星轨道,在火星距离地球较近的窗口期,采用最为省力的方式达到的最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火箭推进系统是通过燃烧大量的化学染料来推进,并不适合远程的宇宙航行。

    逐星者号当然不用那么长的时间,如今已经修复了一部分能源系统,静力场环和引力牵引装置共同作用,前往更加遥远的小行星带,也就是十天左右的事情。

    小行星带位于木星与火星轨道之间,以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也就是1.5亿公里,小行星带到太阳的距离在2.3到3.3个天文单位之间。

    小行星的数目具体多少,地球上的天文科学家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50多万,有人说100万以上,差距如此之大,一来是小行星的大小差异大,从几微米到几百公里,难以界定;二来是因为地球的技术手段,并不能有效地探测小行星,如今,地球上的天文科学家标记了差不多12万颗小行星,更多的小行星隐藏依然在宇宙的黑暗中。

    得益于探索飞船远超地球技术的探测能力,获得的小行星带的数据,可比地球上的科学家所知的多得多,因此,肖瑞才有了推动小行星撞击火星的底气。

    小行星的数目庞大这一点毋庸置疑,是以,选择合适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选择余地相当大。

    不过,以逐星号本身和小型飞船,即便宇宙空间中是无重力状态,力量可以相当直接地转化为动能,加上静力场的运用,推动那些几十上百公里的小行星依然力有未逮,所以,采用的方案并不是直接推动,而是通过借力,改变一些小行星运动的轨迹,以这些小行星的动能来推动其他小行星,类似于桌球,一个撞一个,四两拨千斤。

    小行星带的小行星并未均匀地分布在宽一个天文单位、直径四亿多公里的轨道上,主要聚集在几个小行星族,即便如此,小行星彼此之间相隔极为遥远的距离,少说也有数万公里,多数在数十万公里以上,电影上那种宇宙飞船进入小行星带,遭遇密集的小行星撞击一颗接着一颗的场景纯粹是臆想。

    如此条件下,想要让两颗小行星撞在一起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正是这项工程需要精密计算的原因所在。

    现在逐星者号前往小行星带,自然是赛格已经完成了演算工作,找出了可以达成改造火星目的的推动方案。

    赛格演算出的方案不止一个,而是许多个,不难理解,小行星数目那么多,只要达到最终的目的,路径不止一条。

    最终,肖瑞选择了一个并非最佳方案的选项,所谓最佳方案,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小行星推向火星,达到最佳的改造效果。

    肖瑞当然想要最佳效果,只是有一点,只是这个方案的风险较高,危及地球的可能性也大。

    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肖瑞选择的是较为安全的方案,并不能一次性将大量的小行星推向火星,但是,却是在达成改造火星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最为安全稳妥的方案。

    这个方案下改造出火星的质量比起最佳方案要小一些,肖瑞并不觉得可惜,别看数据上看少了多少亿吨的物质,实际上对未来火星的影响并不大。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如此多的小行星体量应该十分巨大,所以有小行星带是由一颗行星碎裂而成的假说,实际上并非如此,小行星带的总质量加起来并不大,也就相当于一颗直径1500公里的小行星,地球质量的千分之一,月球质量的十分之一不到。

    火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九分之一,就算将小行星带的所有小行星全砸到火星上,也造不出一个新地球。

    肖瑞也没指望一步到位,再说,推动小行星撞击火星只是第一步,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工程,要增加未来火星的体量所需的物质,还可以从小行星带以外的地方获取,比如木星的卫星,更远一些的土星及其卫星,甚至更加遥远的柯伊伯带(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外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

    另外,为了将小行星撞击火星对地球的影响减弱到最小,小行星撞击火星的具体时间,控制在火星运行到距离地球最远的轨道上的时候。

    总之,推动小行星演算工作的第一步完成,只等逐星者号到位,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对一些选定小行星推上那么一把。

    以上只是简单的说法,实际操作可没有这么简单,也不是推动几颗,而是需要推动上百颗小行星,改变其轨道和速度,然后就是等待……等待它们如同演算中的那样完成撞击。

    小行星终究不是桌球,形状各异,构成的成分、密度也不尽相同,岩石、金属或者冰块……特别是一些具有冰块成分的小行星,撞击的过程中会爆炸,所以,不可避免的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这就需要后续的监控和修正。

    如此一个创造新世界的工程,肖瑞有些想去外太空亲自主持,但是,仔细想一想,就算他去了,也干不了什么事情,估计只能呆在逐星者号上干看着。即便是改造星球的工程,也与许多工程一样,实际的过程相当枯燥,哪怕知道它是多么伟大,顶多初看时兴奋,随后,多半昏昏欲睡。

    况且,所有这些小行星将会跨越数千万乃至上亿公里的宇宙行程,它们的运行速度普遍在每秒10公里以上,加上火星的相对速度,完成撞击火星的任务,最短的需要数个月,长的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肖瑞不可能一直呆在外太空,地球上他要忙活的事情也多,只能作罢。

    不管遥远的太空中工程的进度如何,肖瑞的生活还得照常,每天的生活十分规律,上午在芦荟园调配芦荟护肤液,下午去一趟夜市摆摊,其他时间基本都在数据录入中心,发货、收钱、聊天打屁、玩游戏、上网。

    看似悠闲,其实肖瑞一点没闲着,一直在位建立地面基地一事绞尽脑汁。如果可以,肖瑞也想立刻开干,只是,到万里之外去建立一个基地确实有些难为他,这件事上,赛格除了提供一些数据资料外,能帮到他的也不多,全靠他自己拿主意、想办法。

    要说主要的困难,还是对于打算建立基地的所在的情况并不了解,肖瑞的生活圈子太窄,得到逐星者号之前,他也没怎么出过远门,走得最远,也就是去上大学。

    肖瑞当然不可能蛮干,想明白事情的关键,每天花不少时间上网,通过网络搜集目标地域的资料。

    比起诸如医学等关乎利益的专业资料,这一类人文地理方面的讯息可要靠谱得多,除了一些移民服务公司、旅游公司的软文,那些海外工作的、旅游的、移民的、出差等原因在国外记录的真实见闻体验,还是比较可信,只是不同身份的人角度也不尽相同。一个富二代一路撒钱、各种美食、美景的旅游见闻,与一个苦逼打工仔在异国他乡辛苦谋生的日记肯定不一样,不能说谁真谁假,只能说记录社会不同的一面。

    通过一些信息技术,肖瑞特地接入了外国的网络,也是开了眼界,特别是一些社交网络,外国人就是喜欢自我表现,各种炫,为了吸粉各种奇葩。

    吃饱了撑的!这是肖瑞对这些人的感觉,他要找的是真正干事的人,不是这些为了吸粉连命都不要的二逼,外国教育不是说比国内强么,怎么这么多没有常识、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的二逼?

    正经的讯息也不少,各种各样的公司,满足你一切需求,肖瑞比较感兴趣的是雇佣兵,一群为了钱卖命的人,大体上生活在媒体营造的光鲜的世界的另外一面,世界的暗面。不是电影、小说,是真真实实的现实,对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来说,或许很难想象,不过,这就是现实,世界的暗面不会因为媒体没报道就不存在,应该说媒体营造的是理想化的世界,一群媒体人在那自嗨,不过,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点生活经验的都该懂的。

    之所以关注雇佣兵,肖瑞需要一群武装人员保卫自己的基地,作为专业人士的雇佣兵,当然是适合的人选,至于所需的钱,到了国外肖瑞手上的黄金可以拿出来花,这可是国际硬通货,不过,问题是这些雇佣兵真的靠谱不?

    一边查询整理资料,一边思索着建立基地的种种细节,经过权衡,肖瑞基本上选定了非洲,那边的难度低一些,那样的环境下也能较为自由的发挥,至于具体地点,还在考虑当中。

    肖瑞还是得招一些真正的手下,只是,谁会不明不白地跟他去万里之外去创业。

    国内找工作的人海了去,但要是让这些人去国外工作,而且是较为危险的地区,没几个会愿意离开较为安全的环境,跑去冒险,哪怕诱惑够大,还得考虑家庭、亲人等方面。除非真的走投无路,谁会铤而走险?

    难道真的要搞一个大公司,然后用到非洲投资的名目,忽悠一些人过去?只是无论国内外,各种监管机构,遵守各种规定,他还怎么做正事?或者可以通过其他一些在非洲有业务的公司?非洲虽然落后,人家也不是傻子,从网上的资料看,对于外来者一直保持戒备,去那边投资、工作,不许私自持枪,必须要雇佣当地的保安公司。

    就算忽悠过去一些人,完全没有基础,完全从零开始的话,给人不靠谱的感觉,还没开始干,估计人就跑光了……这个方案否定。

    不说他人,肖瑞真要以自己去搞事,就算隐藏省份,走正当的途径过去的,相当容易查出来,到时候,家里父母怎么办?这一点也必须考虑周全。

    最保险的办法还是直接神不知鬼不觉的潜过去,这一点对于拥有探索飞船的肖瑞没有一点难度,只是家里这边也不能失踪不是?要不要制造一个人形的机械替身?这个点子不错,可以试试,技术上的问题应该不大。

    肖瑞顿时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因为机械替身这个点子,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之所以冒出这个点子,肖瑞不禁感谢曾经看过的各种动漫小说电影中的类似情节,使用替身虽然早就是个烂大街的套路,但是,和许多用烂的经典计谋一样,谁让它有效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