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襄樊
字体: 16 + -

第2集 风云突变

第二集 风云突变

第二章风云突变中原敌对两军主力分别相持于陇海路徐州、郑州段,平汉路郑州、信阳段,彼此都在酝酿着新的大战。国民党军相对放松了对次要方向的注意力。

6月13日,我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了襄樊战役作战命令,以第二、四纵队组成西兵团,以第六纵队和桐柏军区主力组成南兵团,于6月二下旬向老河口、襄阳之敌发起进攻。

正当中野等各部精心布阵、襄樊战役烽烟四起时,我华野粟裕兵团渡过了黄河,并乘势发起豫东战役,于睢县、杞县地区围歼敌区寿年兵团,旨在调动敌人,创造歼敌战机。

蒋介石为此大为震惊,急令五军邱清泉主力迎击,并命胡琏、吴绍周部分别从汝南、驻马店北援,华中白崇禧的机动兵力张轸兵团杨干才兵团从南阳地区进至确山。此行正中粟裕下怀。由于邱兵团队形密集,难以分割,我军便把突破点选在五军邱清泉身上。而此时,我陈赓兵团距开封仅一天路程,且开封守敌较弱,粟裕便当机立断,改变了原定在鲁西南歼灭五军的计划,决定先取开封,再打来援之敌。粟裕的方案经中央军委批准和刘邓同意。邓小平、刘伯承等中原军区的首长正在研究配合作战的问题。会议决定然后准备打襄阳。

为了配合豫东战役,刘邓首长遂于6月15日下令暂停襄樊战役,可是,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决定埋伏一支奇兵在鄂西,钳制住武汉的白崇禧集团,“那么,哪个纵队留下呢?”李达参谋长问。刘伯承司令员说,“我看,就留6纵队吧!邓小平你看呢?“行!王近山再合适不过了,就把这块硬骨头留给他啃!”邓小平政委的口气很坚决。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两位首长的用意。中野一、二、三、四纵和华野十纵5个纵队火速开赴平汉线,于平汉线方面阻击北援之敌并牵制第13绥靖区王凌云部。并于刚来中原工作的陈毅副司令员一起,亲赴前线,组织指挥各部队钳制敌整编十八军及张轸兵团,以保证粟裕兵团在豫东作战顺利进行。

6月中、下旬,华东野战军接连发起开封战役和睢(县)杞(县)战役。为阻击平汉路敌人的增援,刘伯承相继组织了3次阻击战。第一次是阻击胡琏兵团北援开封。当华东野战军第三、八纵队突然发起开封战役,并一举攻克开封外城时,蒋介石唯恐中原枢纽有失,急忙亲飞开封上空指挥,一面令守敌固守待援,一面令第五军和胡琏兵团由东、南两面增援。东路的援敌由华东野战军负责阻击,南路的胡琏兵团则由中原野战军进行阻击。刘伯承见战情紧急,为了争取时间,采取大兵团梯次行进的方式,令第一、三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为第一梯队,迅速赶至西平以东的东、西洪桥一线,构筑野战防御工事予敌以坚决阻击;以第二、四纵队为第二梯队,尾第一梯队前进,随时准备协同第一梯队作战。从6月15日至17日,胡琏兵团集中兵力和炮火,对东、西洪桥进行轮番攻击,企图一举越过阻击阵地。但在节节抗击下,两天仅前进了80里。18日,开封四关已被华东野战军攻克。蒋介石因胡琏兵团已救援不及,且有被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南北夹击之虞,即令胡琏退回汝南。至此,中原野战军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阻击任务。第二次阻击战是配合华东野战军睢杞战役第一阶段作战。6月下旬,经过宛东战役和西平阻敌援汴战斗之后的中原野战军第一、二、三、四等4个纵队,正集结在襄城、叶县地区休整。6月27日,刘伯承接到粟裕电报:豫东睢杞作战开始,www.预计7月2日解决战斗。望迟滞胡琏、吴绍周兵团,阻其北援。刘伯承立即令全体部队分向郾城、漯河、遂平开进,预计歼击正由驻马店北进的吴绍周兵团(辖整编第八十五、十、二十八师)一部,吸引胡琏兵团西顾,从而达到阻敌北援的目的。华东野战军睢杞战役的目标是围歼西援开封的区寿年兵团。蒋介石、白崇禧鉴于上次胡琏兵团被中原野战军优势兵力拖住的教训,这次令张轸统一指挥胡琏和吴绍周兵团共5个整编师,全力北援。刘伯承按原定部署,以一部兵力牵制和阻击东路的胡琏兵团,集中主力攻击西路吴绍周兵团。6月30日至7月1日两天,主力与吴绍周兵团展开激战,用诱敌前进从翼侧反击的战法,使敌人暴露在原野上,从而予以重大杀伤。张轸恐吴绍周兵团被歼,遭受白崇禧的斥责,急调胡琏兵团折回西平与吴绍周兵团靠拢,停止北援。至此,中原野战军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阻击作战。

第三次阻击战,是保障睢杞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7月3日,刘伯承再次接到粟裕报告,说在歼灭区寿年兵团后,拟继续围歼孤军深入的黄百韬整编第二十五师,预计7日结束战斗,要求中原野战军阻击胡琏等部,使其8日不能到达太康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获悉蒋介石复令张轸指挥胡、吴两兵团,排除万难,驰援黄百韬。刘伯承当机立断,令第一、二、三、四纵队全力东进,采取侧击、尾击的战法,在商水、东洪桥之线与敌激战。张轸由于上两次援救的失败,又怕陷入解放军的包围,因此采取惯用的密集队形齐头并进,这恰恰为中原野战军迟滞其行进速度创造了条件。蒋介石却不满张轸的稳步缓进,严令他赶往雅杞围歼华东野战军的所谓“疲弊之师”。胡琏企图邀功,自告奋勇率9个步兵团轻装北进。刘伯承立即派部队尾追。当胡琏刚刚赶到淮阳,华东野战军已胜利收兵。第三次阻击战也就胜利结束了。

此时,六纵在唐河待命——刘邓将六纵放在东可驰援平汉线、南可奔袭老(河口)襄(阳)的机动位置,使其保持箭在弦上、引而不发之势,等待战机。

6纵是不可多得的强悍之师,是从太行山走出来的一支英雄部队,是刘邓大军中的一支无敌劲旅。著名的百将团出自此部,王近山、杜义德、韦杰、李德生、肖永银、李震等一大批个性丰满的我军名将,部曾是这个军的军(纵队)、师(旅)首任领导。中野六纵是由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发展而来的。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是以太行军区六分区机关及直属队、韦(杰)支队、石(志本)支队、秦(基伟)向(守志)1945年11月5日在河北省磁县马头镇组建,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段君毅,副司令员王近山、韦杰,参谋长张廷发,政治部主任鲍先志。下辖第16、第17、第18旅。共1.3万余人。纵队成立后未及整训,即参加在峭河、白晋、安北等地区作战,先后歼敌4000余人。1946年7月,晋冀鲁豫军区野战指挥部组成后,该纵队隶属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

全纵一到打仗立生威猛之势,8月,该纵队出击陇海线,首战兰封告捷,全歼守敌3000余人,缴获坦克11辆;继克杞县、歼敌800人,打出威名。接着参加定陶战役,他们主攻大杨湖,全歼敌整三师59团,顽强扛起作战难度大的苦差事,出色完任务,为取得战役全胜奠定基础。10月,参加巨野、鄄南战役。在这次战役中,第52团第1连班长王克勤,作战勇敢,创造性地发挥了战斗互助作用,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成为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延安《解放日报》1946年12月以《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为题发表社论,在全军推广王克勤思想互助、体力互助、技术互助的带兵经验。11月,参加滑县战役,奔袭上官衬,全歼敌第104旅。接着又回师鲁西南,参加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全歼敌整编第4纵队。1947年1月,晋冀鲁豫解放区《人民日报》先后发表《第六纵队执行群众路线和古田会议精神的成就》、《向六纵学习》两篇社论,给全纵以极大鼓舞。3月,王近山任纵队司令员,杜义德任政治委员,鲍先志任政治部主任。下旬,参加豫北反攻,一举攻克汤阴城,歼敌暂编第3纵队8000余人,生俘敌中将纵队司令孙殿英。3月,鲍先志任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5月初,纵队在汤阴地区整训整补,全纵队达2万余人。6月30日,纵队作为刘伯承、邓小平野战军的主力之一,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参加揭开我军战略进攻序幕的鲁西南战役。在该战役中,围攻定陶,全歼守敌第153旅及地方团队共4000余人,取得纵队战史上第一次单独全歼敌人正规军一个旅的重大胜利。之后,又相继参加了六营集、羊山集战斗,歼敌5000余人。鲁西南战役结束后,随刘邓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徒涉黄泛区,渡过沙河、洪河,抵达汝河北岸。在遭敌前堵后追中野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六纵浴血博击,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勇气概强渡汝河、淮河,全军将士勇猛无畏,如同插向蒋介石心头的一把利剑,为中野突围硬是杀出一条血路。护卫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安全渡过汝河、淮河,战胜敌人堵截围追,直插大别山,胜利完成千里跃进任务。进入大别山后,先后攻占10余座县城,给地方反动政权和上顽以毁灭性打击。10月下旬,参加高山铺战役,协同友邻全歼敌第40师和第82旅。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大别山斗争和友邻部队一起吸引和牵制敌人33个旅,粉碎了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支援了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这期间,为加强地方武装,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将所属第48、第51、第53团调归鄂豫军区第4、第5分区。1948年3月,出大别山,至河南叶县地区整训。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李震任政治部主任,其他任职不变。改编后随即参加宛东战役。1948年7月六纵在兵力不占优,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出奇兵进攻极为重要的战略之点襄樊,以反常规的大胆战法,刀劈三关,一举攻下铁打襄阳,击败川军名将郭勋祺,生擒大特务头子康泽,取得襄樊大捷,此役在军事上极大地调功了敌军,战后17旅19团获襄阳特功团,淮海战役中英雄血战双堆集,顽强顶任敌18、15军轮番攻击,并战场策反敌110师起义,为摧敌18军(**五大主力之一)立头功。1949年2月编为12军,南下渡江,进军西南作战,能征善战战绩辉煌。

在国民党国防部的档案里有如下记载:刘伯承匪部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下辖三个旅:16旅旅长尤大忠。17旅旅长李德生,18旅旅长肖永银。该纵,长于攻坚,指挥及纪律均佳。匪称之为主力纵队。

这个情报相当准确,不但摸清了指挥官的名字,连部队的特点也掌握了。不过,第6纵队其实是一支年轻的部队,1945年11月才组建。正由于新,刘邓才抓得多、抓得紧,所以部队的素质、战斗作风提高得极快。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曾发表《向六纵学习》的社论,这是全区部队中唯一获此荣誉的部队。

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绰号“王疯子”。他15岁参加红军,每次战斗总是往前跑,直到当上了纵队司令员,还改不了这脾气,以至每次打仗总有六、七个警卫员跟着他,一见他性子来了,就把他往后拖。他的“烧铺草”精神全军闻名:一有硬骨头就抢着“啃”,上来就是破釜沉舟的架势,他日“烧铺草”,即全豁出去了。久而久之,连**也知道了他这个“王疯子”,戏滤地称赞:“这个‘王疯子’,疯得有水平呢。”

眼看兄弟部队在北面战场打得热火朝天,而自己却在一旁“待命”———坐冷板凳,在后方养伤痊愈刚归队不久的王近山司令员再也耐不住了。他到了桐柏军区,和王宏坤司令员一起,联名致电刘邓首长:“为了分散敌人,积极配合北线作战,建议先取老河口,后出襄阳。”两位司令员请战打襄阳。

刘邓首长指挥作战,十分重视统观全局,讲究谋略,从不贸然行事,战前计划周密,而一旦下了决心,则决不动摇,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战斗到底,直到取得最后胜利。对战机的选择,尤为慎重。打襄阳,早已在计划之中,现因战局变化而暂停,何时发动进攻更为合适,则需等待一个最有利时机的到来。此时豫东战役刚拉开帷幕,尚未全面展开,襄樊那边还不宜动作,一定要等到蒋介石在豫东被打得焦头烂额,中原战局这盘棋到了转折点的时候,再开辟第二战场,出“边车”,以六纵及桐柏、陕南军区部队袭取襄阳为宜。

刘陈邓首长乃复电称:“北线已占开封,正部署下一战役,你们应大部监视敌主力,好好休息,并加强老襄侦察。”

部队出大别山两个月了,生活还这么艰苦。岂止吃的成问题?穿的也很不像样,干部战士大都穿着在大别山时用土白布或花布自己缝制的“军装”,这些衣服仅用稻草灰染过,灰不灰,黑不黑,经过日晒雨打,原来的底色显露出来,那个花花绿绿的模样,就可想而知了。难怪有一次行军途中与友邻部队相遇,他们议论说:“这是山里来的游击队。”这样的议论,我们听起来无所谓,游击队不是照样打敌人嘛?但年轻好强的战士们却发了火:我堂堂野战军主力纵队,被你称作“游击队”?闹得差点打了起来。

弹药也是极端困难的。练兵时,新战士投手榴弹实弹训练,每人只准投一枚,响不响都算了。所以当时大家最爱唱《游击队歌》:“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尽管困难重重,但经过整党、整训、练兵,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军事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对争取未来的胜利信心十足,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打仗!打大仗!

为了更多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六纵乘此机会进行练兵动运,一是深入思想政治动员、搜集敌人罪行材料,教育部队,还同驻地群众一起召开控诉会,极大地激发了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在王湾召开了一次营以上干部参加的“动员打胜仗会议”,会上,各旅互相挑战,提出了“打胜仗、练好兵、巩固部队、搞好群众纪律”四条公约。全纵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竞赛,开展杀敌立功运动,并召开纵队群英大会,举行了很多杀敌英雄的事迹报告。二是瓦解敌军。各团都组织了工作级,配合地方干部对民团家属进行走访,发动亲属,采用托人捎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三是发扬军事民主,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对敌能力。经过短暂的休整,部队战斗士气很高,人人摩拳擦掌,个个争取杀敌立功。

六月的唐河,遍野是葱郁茁壮的庄稼,有的拔节扬花,有的吐穗结果,长势喜人,看样子的个丰收年。绵绵的细雨下个不停,连续几天没下地劳动。村里的小伙子们聚集在一个曾经开过店房的徐家大院,在临街的大屋里,倾听着干部所作的形势报告。从国际反法西斯的大好形势讲到国内的解放战争,大家踊跃报名参军。

一个小个子心里十分矛盾,去不去参军拿不定主意,他是家中主要劳动力,但又是基干民兵地雷组成员,怎么甘心落后呢?

在民兵连长,指导员先后报名的带动下,小个子毅然报了名。

此时报名已形成**。全村总共有54人,人数之多在这个村还是第一次。

报名结束后,一位连长把报名的全体同志集合到一起站队进行了目测,他突然走到小个子的面前,以惋惜的口气说:“这个小鬼长得太矮了”并立即将一支**竖在他的身旁,“还没有枪高,等长大了再去吧!”小个子的心马上凉了,自感丢人,连当兵都不够格,正在去与留的关键时刻,村里的干部们不约而同的对连长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他个子长得不高,可人机灵着呢”。

这两句话起了作用,连长马上说:“那好,我们就收下你了。”

小个子打着呼啸高兴地一跃而起。

他的二老拉着他的手:“孩子,到部队后要听领导的话,多杀敌立功,家里的事就不要惦记”。

全村乡亲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新战士每人胸前佩带一朵大红花,他们心情非常激动,既感到光荣,又有些舍不得离开土生土长的家乡。大会一开始干部们致了简短的欢送词,民兵连长代表参军的人讲了话。出发时锣鼓声,鞭炮声响个不停,全村男女老少一直送到村外还依依不舍,当父母的流着热泪边走边嘱咐,年轻的媳妇们更是流着眼泪与离别的丈夫不知在说些什么,有的姑娘在人流中跑前跑后,大概是在寻找自己的心上人吧!

部队的求战情绪,和党中央的要求是一致的。年初,中央军委致电刘邓,命令中原地区所有部队,“在淮河、汉水、陇海、津浦之间集中机动。”准备打“中等的及大的歼灭战”。在中原地区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打过长江,迎接全国胜利做好准备。军委还指出:“夏季作战的重心是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五军,只要五军被歼,便取得集中最大力量歼灭十八军之条件,只要该两军被歼,中原战局即可顺利发展。”五军、十八军,都是敌人最精锐的“五大主力”之一,所以中央军委如此重视聚歼这两股敌军。

6月21日,北线华东野战军攻克开封后,转兵于睢杞地区。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判断中原野战军主力齐集豫东和豫中,下决心把所部主力向北集中,连驻南阳的整编第二十师也调至确山地区作后应。蒋介石在豫东被打得焦头烂额,南面汉水中游襄樊地区守敌第15绥靖区部队完全陷于孤立状态。

邓小平说:“这局棋,我们要出奇制胜。华野主力在豫东激战,中野主力在平汉线牵着南线敌人兵团,6纵正好出‘边车’袭取襄阳。”

刘伯承说:“是时候了,就出‘边车’!”

随即中野指挥部命令王近山、王宏坤发起襄樊战役。

第6纵队虽是中野的“拳头”部队,但刚从大别山出来不久,人员、武器损耗很大,各旅又留下一个团在大别山坚持斗争,全纵只有六个团,连重武器也没有。刘邓提出他们的担心。

王近山表态:“今天立下军令状,我6纵坚决打!打得剩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一个连我当连长!”王近山真得要被刘伯承的“引而不发”憋“疯”了。

机不可失,刘陈邓首长立即命令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第六纵队十六、十七、十八3个旅6个团、桐柏军区主力28旅3个团(欠1个营)及陕南第十二旅三十四团、三十五团2个团和郧(西)白(河)、郧(阳)均县两个独立团,三分区八十五团和八十六团2个团,组成西兵团共15个团2万余人,乘隙发起老襄战役。

打襄阳,刘邓均有指示。

刘伯承说:“要多用点辩证法。在一定条件下,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最重要。拿下这一点,全盘就得胜了。选择何处下手,要靠自己用脑判断了。”

邓小平说:“打襄阳要纵观全局,通盘计划,像割肉一样;先割哪块,后割哪块。割肥的,还是割瘦的,心中要有数。”

“王疯子”并不是草莽之辈。接受任务后,他和王宏坤详尽地会商作战方案。鉴于参战部队兵力与敌比较只占相对优势,不能同时分兵围歼老、襄两地之敌,根据**“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和“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的作战原则,决定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将襄樊战役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全歼老河口、谷城之守敌一六三旅;第二阶段,沿江东下,围歼襄樊守敌。

这一方案获得刘邓同意。刘伯承要求参战部队先“以突然神速的动作,向老河口捕捉奇袭”。

6月23日中午12时,王宏坤下达了《老襄作战方案》。

借东面豫东战役的掩护,待命部队早已养精蓄锐,跃跃欲战,一声令下,就象脱弦之箭,飞速向新野、均县等地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