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往事
字体: 16 + -

第14章 入选国青

第十四章 入选国青

1980年,春。

这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时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各种新生事物如潮水般出现在沉寂多年的中国。追赶时尚的年轻人留着长长的鬓角,穿着喇叭裤,长风衣,脸上戴着蛤蟆镜,白色的领角在脖子上翻出来。他们走到哪里,似乎都扛着一台双卡录音机,放着邓丽君的歌曲,甜腻腻的声音全然不像一个新时代到来时所应具备的冲击力。

广州地处南疆,靠近台湾和香港,更是得风气之先。整个城市似乎早已摆脱了原先时代的禁锢,变得甚至不大像是一个中国的城市了。刚刚四月出头,但是这里的天气已经带着一丝夏天的热气,显得有点闹哄哄的。

此时在这个城市的一处宾馆里,虽然是白天,依然拉着厚厚的窗帘。屋里只有一盏台灯,发出淡黄色的光晕。两个中年人斜对面坐在沙发中,一个身板结实,一看就是运动员出身;另一个则是干干瘦瘦,带着一丝读书人才有的文雅气。

两人沉默地坐着,好一会才听一个人开口说道,“老苏,我这次想好了。回到北京就退下来,我个人能力有限,也应该早日让贤了。”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我推荐了你接任。”

开口的是前一个中年人,时任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的年维泗。就在一个月前,他带队在新加坡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预选赛,结果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0:1负于新加坡队,失去了出线权。在这次广州召开的足球工作会议上,已经有声音提出,“国家队教练的位置不应该是终身制。”矛头就直指他年维泗。

对面文雅的中年人没有开口。他也在沉思。他就是广东队前主教练苏永舜,刚刚带队在去年夺得甲级联赛冠军与全运会第三名。1972年,他才从干校结束劳动,回到二沙头重新带队。仅仅三年之后,他就带队打入三运会的决赛,与辽宁队战成1:1平局,共同分享冠军。在带队夺得79年联赛冠军后,他主动退下来,开始在广东各地寻找下一代的足球苗子。

苏永舜今天是被临时通知前来与年维泗会面,对于这样的结果,毫无思想准备的他一时间有点愣住了。坦率地说,这样的一个机会,对于任何一个教练来说,都弥足珍贵。尤其是今年已经年满46岁的他,可能错过这次,就不会再有下次的机会了。然而,自从他被发配干校之后,已经多年未曾照顾家庭,如果再次上调北京,又将如何对家人交待呢?

苏永舜一时间百感交集,但是却无法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年维泗沉稳地坐着,他能够理解苏永舜的心情。在那十年中,他也曾经历风风雨雨。如今老苏有种种顾忌,都是可以理解的。他没有再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打算再给苏永舜多一些时间考虑。

*****

“咣当”,“咣当”。向北穿行的列车碾压着铁轨,发出单调的响声。

林涛坐在车位上,望着窗外如烟如雾的春雨。他接到了国家青年队的调令,正赶往北京龙潭湖的国家队驻地。

列车正经过一条说不出名字的河流,过桥时放慢了速度。在桥梁中间一处闪避列车的区域,一个赤脚的小孩背着一个背篼,仰着头望着列车。他湿润的目光恰好和林涛碰上,仿佛带着一丝渴望,又有着一丝忧郁。林涛收回目光,他知道并不是那个小孩有多么忧郁,而是由于自己的心境所造成。

去年的四运会决赛中,虽然四川少年队拼尽全力,但是仍然无法抵挡实力明显高出一筹的广东队。林涛先攻入一记点球,但是广东队的吴方随后扳平比分,并由赵达裕连下两城,最终以3:1夺走冠军。

对于这样的结果,林涛并不感到失望。四川队能够夺得亚军,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比赛结束之后,国青队主教练张俊秀与教练高丰文匆匆见了自己一面,透露了自己将会入选国青队,参加今年1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亚青赛预赛。同时入选的还有本队的左边后卫徐光福。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曾经入选国青的余东风和王承江又专门在茶馆里摆了一桌,请两人喝茶,向他们传授一些在国家队比赛训练的经验。相比于喜出望外的徐光福,林涛说不出自己心里到底是什么滋味。高兴吗?或许吧。毕竟自己正式进行足球训练不过三年时间,就已经打上了国字号的比赛,这的确挺值得高兴的。然而,那个奇异的梦境,却始终沉甸甸地压在自己心里。

自己终于还是要踏上这条道路了。林涛“嘘”地吐出一口气。此时的列车还没有什么暖气,这口气化着一团白烟,在眼前消散。他默默地想到,或许这个梦境也能改变吧?毕竟在自己原本的梦中,80年代的四川队可从来没有夺得过什么比赛的前三名,唯一的好成绩也就是下一届全运会的第五名。

今年春节,林波结束了三年的兵役,也回到了家里,成了一名待业青年。面对弟弟的进步,林波一方面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不由得有点暗自神伤。要说起来,之前的林涛在足球上的天分完全不如林波。但是阴差阳错,林涛如今倒是一路踢进了国字号队伍,而林波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属在哪里。作为弟弟,林涛完全能够体会到林波那种复杂的心理,却也不知道如何劝解自己的哥哥。所以他待在家里,每天都如坐针毡。这不,春节刚完,自己就借口队里要训练,提前跑出来了。

揉着朦胧的睡眼,林涛走出北京站。现在队里还没有结束放假,要到明天才会开始报道。所以他虽然跑到北京来,但是却还不知道今夜在哪里住。从北京站出来,他也没有坐公共汽车,而是一路向西溜达过去。他是去找贺兰。如今贺兰虽然还在念大二,但是已经借调在人民日报社工作了一段时间了,平时就在王府井大街的报社上班,上课时才会回人大。

从北京站上到长安街,往西走两三站地,就到了王府井路口,拐进去走不远就是人民日报社。现在时间还早,报社还没有开门。林涛就在报社前面的马路牙子上坐下来等。一阵困意袭来,他打了个呵欠,不知不觉抱着脑袋,又沉入了梦乡。

“叮铃铃”,一阵自行车的铃声把他从梦中惊醒。他茫然抬起头来,只见贺兰推着自行车,笑靥如花地望着他。贺兰刚上班就看见林涛抱着脑袋坐在马路边,身边放着行李,一看就是刚坐火车过来,不禁有点心疼。不过这会看见林涛一副见周公的表情,眼角还带着眼屎,一道口水线连到衣袖上,不禁“扑哧”一笑。

“你怎么就在马路边上睡着了,东西被人偷了怎么办?我不是给了你我的电话吗,怎么不打给我?”

“我这点东西,偷了也不怕。我不是看太早,怕影响你睡觉吗?”林涛扣掉眼屎,笑嘻嘻地说道。

贺兰伸手拍了他脑袋一下说道,“走吧,先去我那里洗个澡。”

林涛嘟哝着,“这个不大好吧……”话音未落,脑袋上又是一下,“你还挺封建的哈。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两人一边说,一边往前走。从王府井大街出来直接往南上台基厂,到了东交民巷附近的一条胡同拐进去,走不大距离就看到一处四合院。贺兰拿出钥匙打开门,带林涛走了进去。这处四合院面积不大,但是胜在环境清幽,迎面一处影壁,原来的图案早已被刮掉。天井里还有一株石榴树,季节还没到,树上光秃秃的,只有几处透着一点新绿。贺兰带着他走到一扇门前,打开对他说道,“里面有卫生间,自己动手。”

林涛推门走进去,只见屋里家具不多,堆着几个箱子,显然是刚搬来不久的样子。墙角放着一个藤书架,堆了一些书籍,最上面一层放着几个相框。他走过去拿起一个相框来瞧,上面是一个英姿勃发的少年,模样依稀有贺兰的样子。青年穿着运动服装,手里抱着一个足球。

身后传来贺兰的声音,“我哥哥以前也是踢球的。这是他当初在重庆上中学时的照片,那时候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代表中国队踢球……”

林涛回过身来,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不知道你哥哥也是踢球的……”他现在这个样子,岂不是随时都在刺激贺兰对于哥哥的回忆吗?

贺兰走上前来,取过相框,拂拭了一下根本没有的灰尘说道,“你不要担心,我反倒是看着你,还会觉得我哥哥始终都还在呢。”她回过头来,替林涛整理了一下衣领,然后好像突然心情好起来了一样,捣了他一拳:“赶紧收拾干净,我带你去吃全聚德。”

洗过一个澡之后,林涛走起路来神清气爽。刚出门就听见贺兰在跟人说话。

“哟,小贺,带男朋友回家呢?可怜见的,你家长辈也不在啊。”说话的是一个老太太。

“唉哟,王大妈,您这啥眼神呢?人家可年轻有为呢,可看不上我。”贺兰不知道这是承认呢,还是否认。

“刚才我看了眼,小伙子挺精神的。”说话的是另一个声音。

“谢您吉言,那我到时候给您送喜糖去。您家要是有家具票,给我们匀一张?”

“瞧你这姑娘说的。”说话的声音讪讪的。

林涛走出门来,只见门口聚着几个老太太,一边跟贺兰说话,一边在那里悄悄观察门内。看他出来,赶紧把目光收回去,却又闪闪烁烁地打量他。

贺兰见他出来,二话不说,挽着他的手臂就往前走。林涛一时间挣脱不得,臊了一个大红脸。

拐过巷角,贺兰松开手,在那里“格格”直笑。然后捶了他一下,“谢谢了啊。”林涛莫名其妙,只好跟着傻笑。

贺兰笑完了,正色对他说,“刚才那几位,就是以前住我家的。现在还指着我什么时候会把房子退给他们呢。想得美!”然后又拍拍林涛的肩膀,看看他的红脸,不由又笑了起来,“唉哟,你还真脸红了。”

林涛嘴里嘟嘟哝哝的,心想也不知道您这是唱哪一出呐。他从来没有跟女孩子这么亲密地接触过,到现在脑袋里还是晕晕乎乎的。就连一顿烤鸭,也不知道吃得是什么滋味。

贺兰晚上得回人大,第二天还有课。林涛自己在贺兰家住了一夜,第二天带着行李,到龙潭湖国家队驻地报到。为了准备这届亚青赛,国家队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开始了准备工作。张俊秀与高丰文把全国各级队伍走了个遍,又重点考察了全国青年联赛、十六城市青年邀请赛与四运会的少年组比赛,最后终于选中了二十余名队员。这届亚青赛每队限制报名人数为18名,但是按照国家队历来的规矩,报名时往往少报一人,以提高落选队员的训练积极性。所以这就意味着在这二十余名队员中,还要再淘汰6-7名队员。

在目前的守门员中,来自上海的张惠康基本占据了主力位置,而来自昆明部队的李伟则占据了剩下的一席。

后卫队员中,来自山东的张崇来在上届国青就打上了主力,不出意外的话,在这届国青依然将会占据盯人中卫这个位置;而来自八一队的贾秀全今年才刚满17岁,但是少年老成,颇具大将之风。他将成为张崇来的主要替补。

在自由中卫这个位置,原本让教练组挺费脑筋。但是在四运会少年组比赛中,来自广东的池明华异军突起,成为教练组的首选。在左后卫这个位置,辽宁队的李争和四川队的徐光福将会展开有力竞争。而在右后卫这个位置,来自广东的钟小健则牢牢占据了主力位置,同时来自广东的冼惠梁则既可以打右后卫,也可以打盯人中卫。

在中场队员中,来自北京的魏克兴与来自八一的陈方平都是中前卫的有力争夺者。而来自辽宁的马林和来自北京的杨朝晖则可以打边前卫位置。来自八一的陈东是前国脚陈家亮的儿子,在中场也颇具竞争力。

在前锋线上,来自天津的王兴华是中锋的首选,左边锋位置上有来自山东的刘乐阳和来自北京的李公一,在右边锋位置上则有来自辽宁的柳忠长。如今又加上新入选的林涛和赵达裕,实力更为增强。

除此之外,这次集训还招入了来自上海的秦国荣与李龙海,来自广东的李超波,来自辽宁的高升,以及来自天津的尹怡等球员。

林涛到龙潭湖的时候,国家队刚刚打完奥运会,目前处于解散阶段。在基地内部就只有青年队一支足球队。所以足球场上显得多少有点寂寥。虽然今天青年队只是报道,还没有正式训练。在用铁丝网围起来的球场边上,依然有几个球迷正在那里支着自行车聊天。

林涛从他们身边走过去,就听得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那里大发感慨,“这奥运会预选赛不知道怎么搞的,连新加坡都没踢过。你要说上届亚运会吧,一不留神拿了个第三名。这次怎么又这么菜?还真是搞不懂了。”

“我看还是轻敌了。我听说球队里有些队员训练挺不用心的,把张指导都给惹火了,一脚把球踢得远远的,非让这家伙去捡回来。”说话的是一名年岁稍大的青年。他话中的张指导应该是指时任国家队教练的张宏根,就是不知道他话里的球员是谁。

“是啊,眼下这帮小的又要去菲律宾踢。千万别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有人接嘴道。

“我上次听人说,这次四川队和广东队新上来两个队员,技术挺不错的。”

“那倒是,去年我就在天津现场。四川那个小队员好像才15岁多,那技术玩的,带球过人跟玩一样。”听着话头慢慢绕到自己身上,林涛赶紧加快几步,从这些球迷身后绕过去。

青年队仍然是四人一个宿舍。跟林涛分在一起的,一个就是赵达裕,另外两个是池明华和张惠康。池明华来自广东足球重镇梅州,个子跟林涛差不多高,去年打过全运会少年组后就被选入成年队,成为广东足球历史上最年轻的自由中卫。张惠康则是来自于上海,今年才从普陀区体校正式上调到上海青年队。照他的说法,在那边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到北京来了。

今天没有什么训练任务,所以四个人坐在一起聊天。赵达裕和池明华说的都是广东味的普通话,张惠康的普通话中则带有浓重的上海腔,林涛自己也是说一口纯正的“椒盐普通话”。四个人南腔北调的,往往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弄懂别人讲的是什么。

正在几个人连比带画的时候,就听得隔壁宿舍一阵嘈杂。坐在门边的林涛斜签着身子,探出去看到底什么事。就听得那边门“咣当”一声响,一个人一下跳出来,怒气冲天地冲着门里面叫道,“你跟老子出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