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往事
字体: 16 + -

第9章 护腿板

第九章 护腿板!

正如每一项革新性的变化在一开始都不会被人理解一样,在大多数教练眼中,四川队的获胜不过再一次验证了青少年比赛的不可预计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比赛形势逆转的关键就在于林涛在下半场的异军突起,以及四川队在落后局面下所迸发出来的斗志。他们在比赛开始阶段的实验性打法更多被看做是“冒险、盲动与冒进”,刚满40岁的李英璜则被很多人看做是一个不成熟,甚至有点毛躁的教练。

李英璜自己也在队内总结会上做了检讨,不过不是因为别人所说的盲动主义,而是在半场落后的局面下,轻易放弃了已经成形的技术风格。本来林涛等人心里还有点惴惴不安,担心李英璜会批评他们在下半场做出的那次“变阵”。没想到李英璜不仅没有批评他们,反而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强调队伍应当具有在场上临机应变的能力。

在会上,教练与队员们一致认识到,四川队在比赛中所暴露出来的防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球队发挥的最大一块短板。大家的一致看法是,如果要坚持目前的打法,防线必须前提,否则就会前后脱节。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被人打身后的巨大空当呢?唯有在后防线上再布置一道,甚至两道防线。在这个时候,林涛和王承江这两位队中的骨干主动站出来,表示愿意承担防守责任。随后队内其他人也站出来,纷纷做出表态。

考虑到青少年的身体还没发育成熟,无法保证在全场范围实施高强度的挤压式防守。因此新布置的防守任务主要强调了在丢球后的迅速反抢。按照李英璜的说法,球在谁手里丢掉,谁就是第一道防线。反抢的目的不在于能够断下皮球,而是拖延对方发起反攻的时间,并使得对方无法传出舒服的球路。在反抢时,李英璜着重指出,应当形成2-3人的小组,迅速上前,其他人则负责封堵传球线路。而在反抢时机的选择上,同样考虑到青少年的体能特征,目前只强调在本方后场进行反抢,而在前场丢球,则强调尽快退防。不过在上下半场开始时,各增加了5分钟的“轰炸时间”,在全场实施压迫,并在得球后快速传递,迅速形成射门,以建立心理优势,威吓对方球员。

这段时间以来,林涛在技战术方面的清醒头脑与判断能力,逐渐得到了所有球员的肯定。他在场上大范围的穿插、恰到好处的跑位、稳健的拿球、轻巧的过人、准确的传球以及富于创造性的线路,无形之中使得他成为全队得球后第一个要找的人。他在场上并不粘球,大多数情况下,皮球只会在他脚下处理两三下,就会被倒出来。这种积极寻求与队伍配合的姿态,更是大大增加了其他球员对他的好感。

在基地其它队伍中,林涛则以其熟练技术,尤其是那一记“牛尾巴”动作,转眼之间成为最受关注的对象。这几天的训练场上,好多技术出色的球员都想模仿这一个动作。不过当时林涛的动作太快,此时也没有电视录像可以提供重放,大家都无法了解他的技术细节,因此模仿出来的动作总觉没有那么自然灵动。

除了一个球员。

第二天,本赛区实力最为强大的广东少年队登场,对贵州队的上半场就打了个干净利落的3:0。下半场15分钟,广东队要求换人。中锋郭亿军下场,替换他上场的居然是一个比王银雷还要矮一截的球员。他站在场上,真是好比鸡立鹤群。更为可笑的是,这名球员居然站到了中锋的位置上。场边的观众不自觉发出一阵哄笑,大家都在怀疑广东队的教练是不是觉得大局已定,故意派上来一个矮子来羞辱对方。

一分钟以后,场边的眼镜就掉了一地。

当时这名球员在大禁区线上接到一个低平球,一转身就用右脚做了一个林涛昨天才做过的“牛尾巴”,随即再用左脚继续做了一个相同的动作,一下子就闪开了三名防守球员,然后迅速起脚,皮球如同炮弹一样直穿网窝。4:0!这几下好比兔起鹘落,毫不拖泥带水,最后的射门异常坚决果断。

场边鸦雀无声。

紧接着,人们像炸了锅一样,四下打听这名球员的名字。这个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一点,简直令人不敢置信。林涛也站在场边看球,他前面一人好像对广东足球比较熟悉,正在小声地告诉同伴,这名球员是从广东青年队,也就是广州市队抽调上来的,名叫赵达裕。据说以前就是因为身高的原因,省队和广部都没有要,后来才进了青年队。没想到这小矮个的脚法这么好。

林涛站在场边,双耳如同惊雷轰鸣。赵达裕,这个中国足球的旷世奇才,就以这样一种方式出现在他面前。赵达裕,1961年出生,身高160公分,将在1982年中国队痛失世界杯出线权之后入选中国队,成为容志行的接班人。他因为身高的原因,三进三出国家队,但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仅有的23场正式比赛中,打入19球,这一数字无人可以匹敌。

比赛结束了,广东队以5:0的比分轻松获胜。场边观众虽然对赵达裕有点好奇,但是毕竟广东队的整体实力在那里摆着,所以在大家的嘴里,他更多只是作为一个有趣的谈资。观众逐渐退去,林涛一眼瞥到赵达裕正坐在场边的草坪上松鞋带,一面仰起头跟经过的队友大声地用粤语交谈。看得出,他对于自己今天能够出场并攻进一球极为兴奋。林涛心中一动,走上前去。

“今天踢得不错啊!”林涛站在赵达裕身边,感觉他坐着好像还没有自己的大腿高。

赵达裕有点诧异地抬头一瞧,看到的是林涛有点热切的目光。不仅有点腼腆地笑了一下,随即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道,“不好意思啊,昨天看你的动作挺厉害的,想学一学。是不是不到家?”

“呃……”林涛一怔,才反应过来。感情他以为自己认为他是在剽窃,过来兴师问罪的。

“没有,没有,你的动作做得比我好。”林涛并没有谦虚,即使是以自己这样的天赋,自问也无法像赵达裕这样流畅地做出两个连续的“牛尾巴”,而且还是分别用左右脚。

“你这个动作叫啥名字啊?”

“没名字,自己瞎琢磨的。”

赵达裕眨眨眼,“我给你取一个怎么样?叫羊角风。”

林涛一想,可不是吗,这个动作的确有点像在抽风。两人望了一眼,不仅同时哈哈大笑。

林涛伸出手,“认识一下,四川的林涛。”

“广州的,赵达裕。”

赵达裕把鞋袜蹬掉,站起来拿在手里。两人聊着天,慢慢向休息室走回去。快到的时候,赵达裕转过来问他,“以后有时间,可以不可以来找你踢球?”

“随时恭候。”林涛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转身走了。走了两步,他好像记起来什么似的,转过来叫了赵达裕一声,但是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具体是什么事,只好挥了挥手,做了个再见。赵达裕也挥了挥手,一脸灿烂的笑容。

第二天,四川队的第二场比赛毫无悬念地以3:0击败云南队,林涛贡献两次助攻,分别由王承江和王银雷打入。后卫徐光福再次上演了助攻好戏,从本方后场一路狂奔到前场,一个经典的下底传中,中间跟上的张达明用大腿直接将球撞入网窝。

变故发生在下半场25分钟。当时林涛在底线连续盘过对方的防守队员,正准备突入禁区的时候,对方的后卫情急之中一个滑铲,想要放到林涛。看着对方亮起的鞋钉,昨天下午,赵达裕让他记起来又忘掉的事情一下蹦出来,一字一顿地出现在脑海:

护腿板!

可惜为时已晚。对方的鞋钉狠狠踹在他的胫骨上,他就像一株被伐倒的树一下,直直地摔倒在草坪上。腿上传来钻心一般的疼痛,让他在地上不住地打滚。脚断了?脚断了!疑问与后悔这两种情感在心头交织,让他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场边的医务人员赶紧上前来,先对着被蹬踏的地方喷了一点氯乙烷雾剂,暂时利用冰敷消除疼痛,然后迅速将他放在担架上送往医院。担架上的林涛身体一晃一晃的,冰敷让腿上的疼痛迅速消减,但是整只腿好像都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一般。他木然地抬头望天,昆明瓦蓝瓦蓝的天空上,白云仿佛也停止了流动。

该死的,我怎么会忘记穿护腿板?

在足球运动的早期岁月中,踢人胫骨是一项合法的冲撞。在当时,这被认为是一项富于男子气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极其危险的行为被视为犯规,各种保护措施也开始逐渐被采用。出现于1874年的护腿板以其重要的保护效率,成为足球运动中唯一一项法定要求的保护器械。

现在的中国球员在上场前,教练很少会检查其装备情况。因此不少球员经常出现穿着不符要求的情况,其中一个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忘记穿护腿板。很多球员,尤其是技术较为出色的都会觉得踢球的时候带着护腿板有点磕磕绊绊的,不是那么舒服。他们通常在训练时,就会取下护腿板,以便更好地做动作。与这些球员一样,林涛也不习惯穿着护腿板。刚才在赛前热身结束后,他就忘记了把护腿板重新插回去。

中国球员的这一毛病,至少缩短了两名天才球员的运动生命。古广明,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边锋,在1985年被北京队后卫王文宗踢伤,导致胫骨与腓骨骨折,从此再也没有为国家队出过场。而赵达裕,也在1986年的一场热身赛中,被北京青年队的毕胜踢伤,也没有再能回到足球场上。而在当时,两个人都没有带上护腿板。带有后世足球记忆的林涛,看到赵达裕当然会联想到他短暂的运动青春。不过这些记忆在他脑海中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所以他并没有想起护腿板这件事。结果紧跟着,自己就吃了一个现世报。

很快医院的检查结果就出来了,万幸的是林涛并没有骨折,不幸的则是,他的胫骨依然有挫伤,小腿肿得高高的。按照医生的嘱咐,他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一周,并停止训练至少一个月,从而将会错过接下来的所有比赛。范晓农与李英璜忍住失望的情绪,再三安慰林涛,要求他什么也不要想,好好在医院休息。

春末午后的昆明,阳光温和地透过窗户洒进屋里,不时一阵微凉的风打着卷刮过,让淡蓝色的窗帘发出“飒飒”的抖动声。窗外一丛美人蕉在大片深绿色的夹竹桃掩映下,红艳艳的花朵如同一团凝固的火焰一般。一块热毛巾盖在小腿上,林涛两手枕头,望着顶上的日光灯管发呆。这个时候,四川队正在进行与广东队的比赛,如果能拿下这场比赛,预选赛出线就几乎已成定局。然而作为四川队主力的他,现在却只能躺在医院的**,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想到这里,林涛攥紧拳头,恨恨地在床垫上捶了一下。

就在他胡思乱想,快要闭上眼睛睡着了的时候,“蹬蹬蹬”一阵清脆而有韵律的脚步声由远至近传来,有点失修的病房门“吱呀”一声被人推开。

“咦,怎么是你?”林涛转过头来,大奇道。

进入病房的女子将一袋水果放在床头柜上,扭过头来一笑,“我怎么就不能来?”居然是贺兰。

林涛赶紧想坐起身,贺兰过来一把把他按回**,然后指了指袋子里的水果问道,“要不要来点?”

林涛摇摇头。贺兰没有理他,自顾自地从袋子里掏出一个苹果,从自己的小皮包里取出一把小水果刀,削起皮来。她削皮的动作极为专业,苹果皮又细又薄,不一会就垂到了地上。从林涛睡在**的角度,正好看见贺兰的侧面。这次贺兰没有梳辫子,而是留着一头直发。一丝阳光从窗户中射进来,几缕垂下来的头发在她脸上折射出优美的光影。她正全神贯注地在削苹果,眼睛低垂,反倒将长长的睫毛以一个极为完美的姿势表现出来。

这个时候女青年的打扮已经走出了特殊时期年代,轻薄的的确良衬衫开始成为大家追逐的目标,衣服的颜色也变得五颜六色。但是现在的贺兰居然穿着一件崭新的海魂衫,瘦瘦地贴在身上,外面套着一件米灰色的小风衣,下身一条直筒裤。林涛虽然有着后世的记忆,不过也仅仅限于足球场上,对于将来的生活潮流几乎一无所知。尽管如此,他仍然可以感觉到,在这种完全不同于街面上时尚的穿着下,面前的贺兰正散发出一股极其与众不同的气质。

贺兰削好苹果,切下一片,拿刀尖戳着递给他。一抬眼正好看到林涛傻傻的目光,拿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没摔着脑子呀,怎么傻了?”这种有点贫嘴的京城腔,在贺兰嘴里却显得十分富于亲和力。

贺兰这次南下,是来做战地记者的,但是实际上她也就只在昆明这儿呆着。真要是上前线,还轮不着她。闲得无聊的她整天满昆明城转悠,全运会预赛这样大的事情,她当然是早就听到风声。所以林涛还没来昆明,贺兰倒先从大会的报名册上知道了。第一场打河北,贺兰也在场下跟一帮部队战士在一起,亲眼目睹了林涛的神奇表现。不过怕打扰林涛的训练和比赛,她没有上前去问候。第二场比赛,她正在赶稿子,没有去现场。今天正好有时间,可赶到比赛场地却没有看到林涛。后来找到四川队领队范晓农,亮出记者证一问才知道林涛伤了。虽然知道伤势并无大碍,但是贺兰还是急急忙忙地赶来医院。

听贺兰说完,林涛正感激地想要说什么,突然看见病房门探进来一个脑袋,看见贺兰在,“呃”的一声又缩回去。林涛眼尖,叫了一声“裕仔。”赵达裕那瘦小的身躯才探出来,疑惑地看了看林涛,又看着贺兰。贺兰看着他有点跟小铃铛似的表情,不仅扑哧一笑,站起来说道,“我是林涛的姐姐。今天看见你踢球了,很棒!”

赵达裕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侧过头来对林涛说,“不好意思,你要在估计我们赢不了。”他今天比赛中攻进唯一一球,帮助广东队1:0战胜四川队。这一进球也帮助他在球队中站稳了主力位置,正是为此,他才对林涛有一点负疚感。林涛深知广东队的实力,明白即使他上场,以现有的球队磨合也绝对不占赢面,所以并没有吃惊,反而笑着说道,“你们实力本身就很强,出线是应该的。”

赵达裕前两天一直在训练备战,并不知道林涛伤了,直到战前准备会上,才听教练提起。他对林涛的技术很是佩服,所以找个机会,赶到医院来看看林涛。赵达裕说了两句就要回去,广东队接下来还有一个战后总结会要开。就在他转身离去的时候,林涛叫住了他,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

“答应我,你以后一定要穿护腿板!”赵达裕知道林涛的伤情,又看他说得正式,不由得心内感激,对着林涛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转头离去。

“你很关心他嘛。他是你的好朋友?”贺兰坐在床尾,两只脚搭在一起,一上一下地颠着。

“前两天才认识,”林涛转过头,非常认真地对贺兰说道,“不过他会成为中国最好的球员。”

贺兰抬眼望着他,嫣然一笑,“为什么不说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