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字体: 16 + -

第七十八章 题字

    由于不设排场,也没有请舞龙舞狮的到店前热闹,因此,知道这一个小小的绛云轩开张的人并不多。

    好在观前街客流不少,总有些乘着马车的贵妇、小姐撩着帘子往外面看风景,目光忽而落在这一帘翠绿上的。

    软烟罗十分轻软,这一幅帘子清雅如雾,贵若真金,而且又是平常绸缎店铺都难有的好东西,突兀地出现在这条街上,十分令人震惊。

    晴雯、秋纹和探亲回来的雪雁也都在铺子里守着。

    平时不忙的时候,晴雯就去工坊指点,店铺里的主要经营都交给了秋纹和雪雁。

    用她的话来说:“宝玉一颗心都扑在这上面了,我去铺子里,也算是对得起老太太和太太的吩咐。”

    不得不说,脾气温厚些的秋纹,确实适合做一些接待贵客的工作。性格活泼些的雪雁,又是苏州本土人,也容易和这些贵太太小姐拉近关系。

    由于名气不响,这第一个月赚得并不多,仅仅够付些原料钱和工人的月钱。第二个月就慢慢地步上了正轨。

    原来是某位路过苏州府的官太太凑巧来到了绛云轩,买了香粉胭脂,在官太太之间的宴饮上被夸赞了几句,就带出了“绛云轩”三个字:

    “你们不知道?这胭脂就是在你们苏州府买的,观前街那家,叫什么‘绛云轩’?”

    “绛云轩”没人听过,在场的官太太们一致摇头。不过并不妨碍她们离了宴会就去打听。

    一来二去,绛云轩的名头也在苏州富贵圈里打响了。

    一盒小小的胭脂,贵比黄金,香粉也是一般,却令人纷纷趋就。

    绛云轩的幕后几个人看着铺子越来越盈利,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起来。

    贾政的书院工程进展得也是十分顺利,虽然有人盯着他的错处,不时地想法子来为难他,也有许多人在其中帮助。

    再有苏州的那些乡绅贵贾,都支持这一件造福本土的美事,不但聚集起来呈万民折子上京,颂赞皇帝,也有主动出钱置办伙食犒赏参加书院建设的工人。

    转眼过了六月,工程也基本竣工。

    宫里派来验收的人到书院里转了一圈,又被苏州的有头有脸的人物一顿吹捧,这人回去就对着皇帝夸赞起来:

    “陛下您没见着,那书院修的雅致清静,东临湖水,西望远山,又宽阔,又肃穆。大藏书殿尤其修得好,听说还专门用了避火的材料,连臣看了都想静下心来,在这苏州书院读上几年学。”

    皇帝十分喜悦,又让这臣子去后宫给太后皇后讲讲书院的事情。

    这臣子领命去了,皇帝又召集两位重臣过来分享他的高兴之情,最后更是大笔一挥,令宦官磨墨铺纸,大笔一挥,写了“苏州书院”四个酣畅淋漓的大字,令人快马加鞭地送了过去。

    远在苏州的贾政果然大喜,苏州的各位官员都是与有荣焉,连参与到建设中的商贾富户都觉得无上光荣。

    这四个字被镌成匾额,在正式竣工那天被悬在了苏州书院的门头上,至于真迹,则被好生地收在了书院的殿堂里,与孔孟圣人的画像一起供了起来。

    书院又请来了一名德高望重的饱学大儒来担当院长,几位致仕的翰林老人也前来坐镇。

    消息一出,那些有才学的、有资历的纷纷自荐,更有许多学子星夜赶来准备拜入书院。不少富户人家、官家的千金也都跃跃欲试地来到南苑,意欲入院读书。

    很快听说宫里派来了一位曾经在乾清宫奉职的女官,又请来了名满天涯的女先生,教授四书、礼仪、琴、茶、书、画、棋等技艺。那些家有女儿的,又有人脉财力的都不再犹豫,纷纷送来求学。

    书院的事情总算是办妥了,苏州府里又有人组织民众来为贾政上表夸赞。

    贾政先前投入到书院的建造中,半是为了责任半是兴趣所在,如今办好了差事,还得到了万民赞誉,他怎么会不高兴?

    眼看,就是启程回京都的日子了。

    贾政满心喜悦,又归心似箭,一叠声地催着人收拾行李,恨不得立刻回去感受被同僚们吹捧、被众人夸赞的荣耀;贾宝玉却是有些磨蹭,十分不舍。

    他难得有这个机会在苏州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身边除了挚爱的林黛玉一人,就是善解人意的丫头们,再没人时刻拘束着他,拿捏着他的,贾宝玉怎么舍得离开苏州回去!

    纵然不舍,他也只能郁郁不乐地跟随着贾政。所幸黛玉也不留下来,随他和贾政一同回去,这才缓解了他的抗拒情绪。

    要离开了,众人都觉得有些可惜,付出了几个月心血的绛云轩,还有那些刚培养出来的做胭脂和香粉的女孩儿们,就这样放弃了?

    正在犹豫不决期间,雪雁支支吾吾地向黛玉提出,她想留在苏州帮着看店守铺。

    而且,王嬷嬷很喜欢雪雁,王顺也很喜欢她,以雪雁家里人的意思,也是希望雪雁能够留下来,在苏州嫁人。

    黛玉有些不舍,毕竟这是贾敏林如海留给她的丫头,从小陪伴着她长大的,感情十分浓厚。

    可是想到京都里的那一团乱七八糟的事情,黛玉认真考虑了一番,还是决定依从雪雁和她家人的意思,把绛云轩的管理交给了雪雁和王顺,并且给他们办了订婚宴,还赠了一支贵重的钗子给她添妆。

    雪雁欢喜非常,看到黛玉要走了,又有些眼泪汪汪地舍不得,不时地在内院帮这帮那,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紫鹃和晴雯要照看好姑娘。

    紫鹃看得眼睛发酸,黛玉连忙宽慰她:“以后你可以让王顺带你到京都来看我,顺便帮我带些家乡的东西,不就算我又多了一门亲戚了?”

    雪雁失声哽咽,趴下来给黛玉磕了两个头。

    王嬷嬷也留了下来。

    黛玉临来苏州的时候带了四个人,回去的时候只剩下两个,也是有些感伤。

    她从苏州这边的家生子里挑了两个性格沉稳的,愿意同她一起去京都的丫头,让紫鹃和晴雯带着,教给她们规矩。

    临别上船的时候,众人都有些依依不舍的情愫。贾政被苏州城的官员送到了码头,王嬷嬷和雪雁王顺也混在人群中目送着他们的船离开。

    黛玉戴着帷帽,看着他们的身影越来越远,止不住地落泪。晴雯独倚着船舱门,脸色暗暗的,显得十分失落。

    在胭脂铺子里,她是女掌柜,在工坊里,她是受人仰视的香粉、胭脂师傅;这些精彩绚烂又简单纯粹的生活,比起在一潭死水一样的深宅府邸里,做一个弯腰屈膝永远不能抬起头来的丫头,简直就是好上太多了。

    而今,她又要被打回原形了,到贾府的大观园里做一个与别人一般无二的丫头,为着些许名利地位争执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