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才艺比试2
林二小姐脸微微一红,“徐家小妹也一样的学识渊博。”
吴三小姐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咏了一首,“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应为洛神坡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徐可灵听了摇头晃脑的想了一回,便拉了程锦儿问道,“姐姐,这首诗出自哪里。我怎么不知道?”
程锦儿像个大姐姐一样点了点徐可灵的鼻子,训道,“平日让你多读诗书,你啊,就知道学跳舞,这是温庭筠的莲花,可记住了。”
姜令仪在一旁看了忍不住笑出声来,她那时对这样的卖弄觉得高深的遥不可及,现在看了,却是只觉得可笑。
她笑的很轻,只有离得最近的郑绣清听到了。
郑绣清没有回头,只是静静的说道,“很可笑吧?”
姜令仪一愣,转过头,才发现郑绣清是在和自己说话。
她们两个人并没有过交流。
唯一的对话就是姜令仪阻止郑绣清回府那一次简短的几句,然而,那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郑绣清继续说道,“那时的我也是这样可笑。你也是这样觉得的吧?”
那时姜令仪阻止她回府,她还骄傲的像一只孔雀,然而,不过短短的一个月,她再也不复那时的锐气,她看着面前这些不知忧愁的女孩子,像极了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
这一刻,她竟然只觉得可笑。
姜令仪看着郑绣清脸上的自嘲,郑绣清的眼睛里一闪而过的绝望就像那一世的自己,姜令仪忍不住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活着比死了更痛苦?”
郑绣清心里一跳,她的心里突然像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你怎么知道?”
姜令仪看着那个湖泊,她没有看到莲花莲叶交相辉映的美景,她只看到那个冬夜跳入湖中绝望的身影。
她轻轻的说道,“因为,以前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她的声音很淡然。
郑绣清突然有了一点同病相怜的感觉。
寄人篱下,只怕日子更不好过。
郑绣清终于轻声的说道,“我娘尾七还没过,爹爹就想将二姨娘扶正,与爷爷在家里闹得不可开交,爷爷气的卧床不起,大哥二哥在争娘留下的嫁妆,恨不得争个你死我活,两个嫂嫂都说我是扫把星,克死了娘亲,我有时候觉得,其实死了比活着更快活。我不用看着自己的亲人凉薄至此。”
姜令仪听了暗暗心惊,她的脑海里在那一刹那闪过无数的念头。她甚至在想郑绣清家里的不幸会不会是因为扭转命运而引起的。
这个女孩子虽然活下来了,可是她活的并不幸福。姜令仪心里隐隐的害怕起来,姜氏没有感染瘟疫,她却感染了。姜令仪突然觉得,命运好像并不能改变那些悲剧,只是转化在了其他的地方,这样的认识让姜令仪对未来充满了恐惧,那些被她和徐伯卿扭转的命运到底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呢?
姜令仪忍不住握了郑绣清的手,“只要我们活着,就要好好的活。”
两人相识恨晚,倒有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感觉。
两人小声的说了几句话。
这边程锦儿,吴三小姐,林二小姐已经把所有的咏莲诗都朗诵了一遍。
几位夫人也不再聊天,十分欣慰的听着几个女孩子咏诗。
这时钱氏领着丫头们走了进来。丫头们撤了茶点,奉上了一碗冰糖莲子银耳汤。
吴夫人先笑道,“你忙了这半天,就弄了一道汤来打发我们。”
钱氏笑道,“吴夫人先尝尝看,再骂我不迟。”
几个女孩子也都端起碗来细细品尝,碗一入手,冰冰凉凉的,再舀了一勺入口,香滑软糯,冰凉入骨,竟是说不出的爽快。
这一次,程锦儿率先说了出来,“二婶婶这碗冰糖莲子银耳汤一定是拿井水镇过的,所以入口凉爽,这大热的天,喝上一碗,比吃什么山珍海味都要美味。”
吴三小姐不服气道,“你是徐家的亲戚,自然知道这些,就不用再这卖弄了。”
林二小姐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程锦儿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程锦儿在这边和几个女孩子争奇斗胜,程太太却是胸有成竹的吃着羹汤,时不时的插上两句话。
这时吴夫人说道,“怎么不见两位公子。”
徐老夫人笑道,“姑娘们在这里,我吩咐他们不要过来。”
吴夫人说道,“不碍事的,都是世家子弟,又是小孩子家,没那些忌讳,不如叫了两位公子过来,一起赏景聊天也热闹些。”
林夫人也说道,“我正想听听文江县的事,听说大公子也去了,过来说与我们听听也好。”
郑老夫人也说道,“我也好久没见过伯卿,叔文了。”
徐老夫人含了笑,“去请两位公子。”
程太太撇了女儿一眼,程锦儿的脸上带了几分愤然。
程太太心知女儿不想徐伯卿见到这两位小姐,她又看了几个女孩子一眼,那林小姐,吴小姐都是用心装扮过的,十五六岁的年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姜令仪和郑小姐年纪小一些,一身素衣也是清丽可人。
程太太暗暗叹了一口气,对徐老夫人说道,“姑母,姑娘们到底大了,不如摆上一架屏风。”
徐老夫人正在想着。
钱氏已经说道,“何必架屏风这样麻烦,姑娘们移步到这边来,我放下帘子就好。”
几位夫人已经笑道,“如此就更好了。”
几个女孩子含羞带怯的坐好,帘子朦朦胧胧的,更添了几分意境。
这时丫头们笑道,“两位少爷到了。”
几位夫人都朝楼梯口望去。
帘子里的小姐们屏住呼吸,不约而同的垂下头去。
“见过祖父,见过郑老夫人,见过各位夫人。”帘外传来徐伯卿温润的声音。
“都是稀客啊,祖母太偏心了,偷偷的在清凉阁宴客,只让我和哥哥在外院受热。”徐叔文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埋怨道。
吴三小姐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咏了一首,“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应为洛神坡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徐可灵听了摇头晃脑的想了一回,便拉了程锦儿问道,“姐姐,这首诗出自哪里。我怎么不知道?”
程锦儿像个大姐姐一样点了点徐可灵的鼻子,训道,“平日让你多读诗书,你啊,就知道学跳舞,这是温庭筠的莲花,可记住了。”
姜令仪在一旁看了忍不住笑出声来,她那时对这样的卖弄觉得高深的遥不可及,现在看了,却是只觉得可笑。
她笑的很轻,只有离得最近的郑绣清听到了。
郑绣清没有回头,只是静静的说道,“很可笑吧?”
姜令仪一愣,转过头,才发现郑绣清是在和自己说话。
她们两个人并没有过交流。
唯一的对话就是姜令仪阻止郑绣清回府那一次简短的几句,然而,那并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
郑绣清继续说道,“那时的我也是这样可笑。你也是这样觉得的吧?”
那时姜令仪阻止她回府,她还骄傲的像一只孔雀,然而,不过短短的一个月,她再也不复那时的锐气,她看着面前这些不知忧愁的女孩子,像极了当时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
这一刻,她竟然只觉得可笑。
姜令仪看着郑绣清脸上的自嘲,郑绣清的眼睛里一闪而过的绝望就像那一世的自己,姜令仪忍不住问道,“你是不是觉得活着比死了更痛苦?”
郑绣清心里一跳,她的心里突然像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你怎么知道?”
姜令仪看着那个湖泊,她没有看到莲花莲叶交相辉映的美景,她只看到那个冬夜跳入湖中绝望的身影。
她轻轻的说道,“因为,以前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她的声音很淡然。
郑绣清突然有了一点同病相怜的感觉。
寄人篱下,只怕日子更不好过。
郑绣清终于轻声的说道,“我娘尾七还没过,爹爹就想将二姨娘扶正,与爷爷在家里闹得不可开交,爷爷气的卧床不起,大哥二哥在争娘留下的嫁妆,恨不得争个你死我活,两个嫂嫂都说我是扫把星,克死了娘亲,我有时候觉得,其实死了比活着更快活。我不用看着自己的亲人凉薄至此。”
姜令仪听了暗暗心惊,她的脑海里在那一刹那闪过无数的念头。她甚至在想郑绣清家里的不幸会不会是因为扭转命运而引起的。
这个女孩子虽然活下来了,可是她活的并不幸福。姜令仪心里隐隐的害怕起来,姜氏没有感染瘟疫,她却感染了。姜令仪突然觉得,命运好像并不能改变那些悲剧,只是转化在了其他的地方,这样的认识让姜令仪对未来充满了恐惧,那些被她和徐伯卿扭转的命运到底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呢?
姜令仪忍不住握了郑绣清的手,“只要我们活着,就要好好的活。”
两人相识恨晚,倒有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感觉。
两人小声的说了几句话。
这边程锦儿,吴三小姐,林二小姐已经把所有的咏莲诗都朗诵了一遍。
几位夫人也不再聊天,十分欣慰的听着几个女孩子咏诗。
这时钱氏领着丫头们走了进来。丫头们撤了茶点,奉上了一碗冰糖莲子银耳汤。
吴夫人先笑道,“你忙了这半天,就弄了一道汤来打发我们。”
钱氏笑道,“吴夫人先尝尝看,再骂我不迟。”
几个女孩子也都端起碗来细细品尝,碗一入手,冰冰凉凉的,再舀了一勺入口,香滑软糯,冰凉入骨,竟是说不出的爽快。
这一次,程锦儿率先说了出来,“二婶婶这碗冰糖莲子银耳汤一定是拿井水镇过的,所以入口凉爽,这大热的天,喝上一碗,比吃什么山珍海味都要美味。”
吴三小姐不服气道,“你是徐家的亲戚,自然知道这些,就不用再这卖弄了。”
林二小姐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程锦儿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程锦儿在这边和几个女孩子争奇斗胜,程太太却是胸有成竹的吃着羹汤,时不时的插上两句话。
这时吴夫人说道,“怎么不见两位公子。”
徐老夫人笑道,“姑娘们在这里,我吩咐他们不要过来。”
吴夫人说道,“不碍事的,都是世家子弟,又是小孩子家,没那些忌讳,不如叫了两位公子过来,一起赏景聊天也热闹些。”
林夫人也说道,“我正想听听文江县的事,听说大公子也去了,过来说与我们听听也好。”
郑老夫人也说道,“我也好久没见过伯卿,叔文了。”
徐老夫人含了笑,“去请两位公子。”
程太太撇了女儿一眼,程锦儿的脸上带了几分愤然。
程太太心知女儿不想徐伯卿见到这两位小姐,她又看了几个女孩子一眼,那林小姐,吴小姐都是用心装扮过的,十五六岁的年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姜令仪和郑小姐年纪小一些,一身素衣也是清丽可人。
程太太暗暗叹了一口气,对徐老夫人说道,“姑母,姑娘们到底大了,不如摆上一架屏风。”
徐老夫人正在想着。
钱氏已经说道,“何必架屏风这样麻烦,姑娘们移步到这边来,我放下帘子就好。”
几位夫人已经笑道,“如此就更好了。”
几个女孩子含羞带怯的坐好,帘子朦朦胧胧的,更添了几分意境。
这时丫头们笑道,“两位少爷到了。”
几位夫人都朝楼梯口望去。
帘子里的小姐们屏住呼吸,不约而同的垂下头去。
“见过祖父,见过郑老夫人,见过各位夫人。”帘外传来徐伯卿温润的声音。
“都是稀客啊,祖母太偏心了,偷偷的在清凉阁宴客,只让我和哥哥在外院受热。”徐叔文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埋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