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往
字体: 16 + -

第2章 主力中锋

第二章 主力中锋

1977年的新学期开学了。对于全国所有青年人来说,这都注定将是难忘的一年。就在这年10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一时间,全国上下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将近600万人争夺不到30万个名额。

但是目前一切都还很平静。而对于林涛和范志同来说,即将到来的高考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俩今年都才上初三。

整个八月里,范志同都和林涛泡在一起,天天踢球。他对林涛的感觉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天才。范志同是不会相信林涛那种做了一个梦,就会踢球了的解释,还当是在茶馆里说评书呢?范晓农周末偶尔回来的时候,范志同把这事跟他爸一说,范晓农也很感兴趣。在范晓农看来,这事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林涛非常有踢球的天赋,只不过之前从未发现罢了。毕竟他爸林增祥就是一个超级球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还会打洞呢。但是对于儿子对林涛的吹嘘,范晓农也是将信将疑,还想哪天有时间约上老林,看看两个孩子踢球呢。

今年本来校足球队并不特别忙。因为传统的“三好杯”赛事是由篮足排三大球轮着举行,今年应该是篮球比赛。但是,从新学期开始,一项新的足球赛事将会拉开帷幕。八月末,国家体委、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行文,在全国16个足球传统城市发起了“幼苗杯”、“萌芽杯”与“希望杯”足球赛,重庆是参与城市之一。幼苗杯的参加年龄为12岁以下,为五人制,全场40分钟;萌芽杯与希望杯都是七人制,前者年龄为14岁以下,全场60分钟,后者年龄为16岁以下,全场80分钟。在林涛对后世的记忆中,这项赛事应该要等到1980年左右才会提出,今年提早推出据说是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

这所谓的“三杯赛”要求在每个参与城市中,至少要组织30所学校参赛,每个城市的冠军球队再进行全国比赛。林涛好像记得,这项赛事大概进行了没几年就没影了,估计是参加的学校对比赛没什么兴趣吧。不过至少在今年,16座参与城市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都专门成立了由体委主任担任组长,革委会分管主任担任名誉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赛事。作为足球传统学校的双江县一中当然也参赛了。不过一中的实力在重庆市还挂不上号,比起老牌强队如七中、十三中等差了不止一筹。所以双江县一中对于更高级别的比赛,基本没有什么想法。尽管如此,学校领导对此还是给予了高度重视,要求校队要打出风格,打出水平。这下,校队教练王渝生可就有点压力了。

王渝生年轻的时候在重庆队,也就是所谓的四川青年队打过一阵子替补,有点专业基础。后来当知青,插队到双江,又从这里考上了师专,毕业后就分配在一中。他年纪也不大,才二十八岁不到。双江县一中说是有足球运动传统,但是眼下这拨学生基本是在动乱中长大的,根本谈不上足球基础。目前看起来,技术不错的只有队长范志同,防守进攻都有把刷子,还有两个初二的学生,谢巍和高举,速度快,有点技术。另外两个防守队员,都是从农村里出来的,以前基本没摸过足球,不过身体素质条件还算可以,长得都是膀大腰圆的。一个叫陈国庆,外号陈蛮子,一个叫邓九香,外号邓大汉。陈蛮子念初二,邓大汉上初三。其他的队员,就基本挑不出有什么特色的来了。

王渝生觉得难办的是,到底把范志同放什么位置。如果让他打前锋,后面的陈蛮子和邓大汉基本等于漏勺;如果让他打后卫,前面的谢巍和高举射门又老是找不到目标。想来想去,始终没有好办法来解决。他正在坐在办公室里面,点着烟冥思苦想的时候,就听见外面有人喊报告。进来一瞧,原来就是范志同。

“饭桶,你不去上课来这里干嘛?”看来范志同的外号已经尽人皆知。

“还早。王老师,我来就是想问,咱们学校是不是要参加‘萌芽杯’啊?”

“是啊。怎么……?”

“王老师,我给你推荐一个人怎么样?他是我的朋友,球踢得特别好。”

“你朋友,咱们学校的?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人?”

“哦,他以前不踢球的。”范志同看见王渝生脸上奇怪的表情,赶紧补充道,“我以前也不知道他会踢球,今年暑假的时候才知道。他说了他做了一个梦,醒来就特别会踢球了。哎呀,王老师,反正我也说不清楚,要不我把他叫来,你看看不就知道了?”

王渝生忍住训斥范志同的冲动。我都火烧眉毛了,这个月就要比赛,可球员还没选好。你还来添什么乱啊!不过他看范志同挺认真的表情,鼻子里答应了一声。范志同也没管,赶紧顺杆爬,“那我下午训练的时候就带他过来”,一溜烟跑了。

到下午训练的时候,王渝生几乎都把这件事情给忘了,结果远远就见范志同领着一个学生走过来,才想起这么一出。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林涛,个子挺高,但是身材太单薄。他仔细看了看林涛的两腿,由于经常跑步,肌肉倒是发育得不错,看起来范志同说得还算有点靠谱。不过足球不比别的项目,身材好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技战术水平到底如何才是最关键的。王渝生没有说话,范志同走上来介绍道,“王老师,这是我朋友林涛,现在在初三3班。”

王渝生微微颔首,朝着林涛说道,“听范志同说,你球踢得不错,什么时候开始练的?”

“今年夏天。”

“有专门的教练指导吗?”

“没有,就我自己跟范志同踢。”

“我们校队今年是有比赛任务的,没有太多时间再来纠正技术动作……”王渝生基本上宣判了林涛的死刑。开玩笑,才练一个夏天,即使他有点天赋,肯定技术底子也不会扎实。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再来抠细节了。

“王老师,你让林涛踢踢看,他真的不错的。”范志同一看王渝生的表情,就知道要坏事,赶紧插话道。

王渝生沉思了一下,反正校队也缺人,试试看也没什么,“行,试一下也好。”挥挥手叫道,“谢巍,过来。”

谢巍是初二1班的学生,个子不高,从小也是踢坝坝球长大的。初一的时候,王渝生见他有点灵气,所以招他入队。为了抠他的技术细节,可没少下功夫。正是为此,王渝生才对踢坝坝球长大的这些孩子缺乏耐心。

谢巍跑过来,王渝生拿下巴点了一下林涛,“你跟他比比抢球。”抢球是校队的一个基本训练方式,就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子,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比赛,看谁能够尽量多地将球控制在本方脚下,被对方抢下球或者出圈为负。这是少年足球打技术底子的一个重要手段。

校队训练用的圈子,大概半径为两米左右,用石灰画在煤渣铺的操场上。比赛先由林涛拿球,谢巍来抢。谢巍虽然是踢前锋的,但是速度快拼劲足,抢球中一步上抢经常奏效。谢巍见林涛把球停在脚下,也没活动活动,有点欺负他是生手,就一个大步迈上来,伸出右脚来抢球。林涛一直把球停在脚下,谢巍抢上来的时候也没动,直到他几乎要逼近自己的时候,用右脚外脚背拨了一下球,好像是要往右边躲的样子。

谢巍心里一笑,呵呵,等的就是你这一下。他上抢这一下只是虚招,是逼迫对方躲避他,他马上身形往左转了一下,快速伸右脚准备去捅林涛脚下的球。他的速度很快,对手的节奏往往不如他,很容易被他捅掉皮球。可是只见林涛一下踩住球,好像一支圆规一样,左脚支撑,右脚划了一个圈,把球从右侧在身后拉到左侧,轻轻巧巧地就躲开了谢巍的上抢。在林涛的记忆中,这样的动作首先由荷兰足球巨星克鲁伊夫创造,也被称作“克鲁伊夫转身”。可是在现在的中国,这样的技术动作在成年队中也很少看到,更不用说是一支普通的中学校队了。

谢巍回头,脚下不停顿,继续上抢。林涛这次没有选择原地等待,而是带球慢跑,迎了过去。他一面跑,一面左右腿轮换在球前交叉,好像在骑自行车一样。谢巍被他这个踩单车的动作搞得有点糊涂,不知道该抢哪一下。就在他一犹豫的功夫,林涛右脚轻轻一扣,把球从他脚边拉过去,再一次过了他。谢巍有点恼怒,见林涛转过身,又朝着自己跑过来。他没有上抢,而是打算在林涛过人的时候伸脚拦住他,球过人不过。就在他伸脚准备拦住林涛去路的时候,只见林涛用外脚背稍稍拨了一下球,迅速用脚内侧推了一下,直接把球从他两脚之间穿了过去。

谢巍被过了小门,脸上更是感觉无光,转身就追。这次他的动作非常凶悍,几乎就在林涛刚转过身来的时候,就逼上来,身体滑到地上,右脚好像剪刀一样挥了过来。林涛并不着急,嘴角一抹微笑,轻轻拿右脚外侧将球拨开,避开谢巍的这一下凶猛的抢截。然后迅速扭动脚腕,脚内侧将球一挑,皮球好像被鞭子抽了一下,一下跳起来,恰恰从谢巍的腿前飞过。这一记漂亮的过人动作被称作“牛尾巴”,是由巴西足球明星里维利诺发明的。林涛印象中,好像还没有哪个亚洲球员在比赛中做出过这种动作。

“好了。”王渝生发话了。不大的一会功夫,他就看出来这个高高瘦瘦的学生踢球虽然花哨,但是动作异常干净,一点都没有踢坝坝球长大的孩子那些多余的动作。而且这些动作林涛做起来非常轻松,如果不是经过刻苦的练习,绝对无法养成这样柔软的球感。

他盯着林涛问道,“你真的是从今年夏天才开始踢球?”

“嗯,是的。”林涛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解释,自己的梦别人是绝对无法相信的。

范志同在旁边插话,“王老师,林涛虽然踢球时间短,但是很刻苦的。暑假的时候,他每天都要和我一起训练呢。”王渝生点点头,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天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觉得自己有天分就放松训练,那是绝对不可能成才的。

其实,他这是冤枉林涛了。林涛一直觉得虽然自己一夜之间就好像懂得踢球了,但是始终有一种虚幻感,好像这种对球的感觉随时都会失去。所以他才加倍努力地训练,想尽可能地留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天分。整个八月中,他除了早晨跑步,下午和范志同一起踢球以外,除了吃饭和写作业的时间,他基本上都是在踢球。说来也怪,只要是他在踢球,全身心就会不自觉有一种快乐的感觉,以至于他养成了踢球时微笑的习惯。踢球,对林涛来说,就是最高的享受。

王渝生伸出手,拍拍林涛的肩膀,“不错,你被录取了。”掏出哨子来吹了一下,“集合。”十来个学生,从高到低站成一排。范志同站到队伍前,“立正。向右看齐。报数。”清点完人数后,跑到王渝生跟前,“报告教练,本次训练应到人数14人,实到人数15人。”

王渝生走到队伍前,先让大家稍息,然后跟大家介绍道,“今天我们要欢迎一位新同学加入校足球队,他就是初三3班的林涛同学。”他让林涛出列,然后对大家说道,“刚才大家也看到了,林涛同学虽然踢球时间不长,但是训练刻苦,在这方面是我们的榜样。大家都知道,这个月马上就要打萌芽杯的比赛。接下来,我们就要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大家有没有信心为学校争光?”

“有。”一群孩子用青春期男孩特有的公鸭嗓叫道。

“好。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区分一下主力队与替补队。我宣布,范志同、谢巍、高举、陈国庆、邓九香、林涛为主力队,守门员是何开荣。其它队员将组成替补队。”听到王渝生的宣布,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着林涛。这个新来的一下就进了主力队,替补队员们心里都有点酸酸的。但是没办法,人家球的确踢得不错,刚才那几下自己是绝对玩不出来的。听说这个学生今年夏天才开始练球,大家心里都对自己以前的训练态度有点后悔,一时间都憋了一股劲儿,这次一定要好好练。

王渝生将队员们的表情看着眼里,心里暗乐。这个林涛倒是来对了,不仅可以解决前面的进攻问题,还借此调动了队员们的训练积极性,算得上一石二鸟了。嗯,对了,不知道这个林涛实战表现如何,临门一脚怎么样。

抱着这个念头,王渝生接下来组织了一场主力队和替补队的比赛。主力队这边陈国庆和邓九香打后卫,范志同打中场,谢巍和高举分别打前场左右两边,林涛被摆在中锋的位置。一中校队的主力队和替补队实力差别较大,往往都是主力队压着替补队打,但是主力队虽然技术身体都占点优势,实际的比分差距却往往只有一两个球,这是因为谢巍和高举虽然有点速度,但是临门一脚比较差。范志同能打中锋,但是得分更多靠头球,而两边的传球又不能保证足够的精确性。王渝生用林涛打中锋,目的就是看看他门前的感觉如何。

主力队一如既往地抢下球,开始组织进攻,按照平时的打法,一般范志同拿下球就转到两边,由两边起球传到中间找机会。这也是近年来在中国足球中流行的433打法,两翼齐飞战术的翻版。这时候范志同拿球后,正好看到林涛就在他的前面,不仅一怔:校队里面的中锋打法都是在禁区附近游动,而林涛却已经撤回到中场来拿球了。他也没太多想,顺势将球传给了林涛。林涛拿球,先抹过了对方过来防守的一名前锋,然后沿左路衔枚疾进。他的动作并不花哨,面对对方的一名防守球员,他只是伸脚一捅人球分过,靠自己的速度过了防守队员,继续前进。

谢巍本来在左路站着,看到林涛跑过来,于是向着中路跑过去。他这一跑,对方盯着他的一名防守队员就有点不知所措。还在犹豫的功夫,林涛已经内切到禁区线边缘,于是这名防守队员转身准备贴住林涛。就在他刚贴过来的时候,林涛伸脚一扣,迅速起左脚传出一记低平球,恰好送到禁区中谢巍的脚下。此时谢巍身边已经没有队员防守,他轻松地将球打入球门右下角。

“嘀”的一声,王渝生吹停了比赛。他把林涛叫过来,问道,“你刚才为什么不在禁区附近等球,而是跑出来要球。”

林涛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我觉得我站在禁区附近也没用,我比较瘦,抢不过他们。”

“那你为什么拿了球不直接射门,而是选择传给谢巍呢?”

“他当时身边没有别人盯他,比我的机会更好。”

“你看见他了?”

“没有,但是我感觉得到。”林涛说的是实话。

王渝生定定地看了他一会,然后一拍大腿说道,“好!从今以后,主力中锋就是你的了。”这个孩子简直是个宝啊,不仅技术出色,更难得的是不贪功,而且对球场上的形势有一种准确的判断力。王渝生还记得,在青年队的时候,教练就说过,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对球场形势的判断能力。刚才那球,站在场外的人可能不觉得什么,而林涛在场上,他选择的突破路线与传球时机,几乎都是无懈可击的。王渝生不由得对球队的比赛前景重新燃起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