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之东拉西扯
字体: 16 + -

姜文:王朝何时到来?_《芙蓉镇》

姜文:王朝何时到来?

姜文,这是一个异数的名字,粉丝无数。而且这些个粉丝,还真不是脑残粉,都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审美能力,如此看来。姜文真不是一般人。

姜文以演员出道,做的也是风生水起,但名声盛隆而来,还是要落脚到他的导演。演员好养,导演难求啊。

《芙蓉镇》虽然是禁片,但其实已观影的人不少,在网上随便一搜,各种溢美之词铺面而来,强过钱塘江大潮。这部片子,成就了刘晓庆和姜文,之所以名声隆响,首先得归功于这片子的题材,文革时期的题材,总是很**,总是能激发人性,总是带着偷窥的欲望来看待这些影片,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此片算佳片,却算不上经典,谢晋在我看来,虽然名气甚大,弟子众多,但总体来看,他的片子,都是属于家常菜形式的,说不好,那是不可能的,说有多好,反而也说不上来。姜文在此片中扮演的秦书田,算是一个败笔,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多的赞誉,实在令我费解。刘晓庆的扮相和表演,无疑是人如其角色。一个颇有姿色的女人,在那个年代,经历种种,自然如水。姜文从形象上来说,作为一个中年知识份子,令人颇有意外,他天生带着粗狂,长得也很魁梧,实在不算弱质彬彬的文艺青年啊。秦书田这个人物的描写,也并不深刻,那

种发自骨髓的痛,有体现吗?对时代的痛,对人生的悲,都如流水过石,浮于表面罢了。

《芙蓉镇》

姜文的《红高粱》确是值得一提的角色。除了张艺谋对于色彩的大胆使用之外,整个影片营造的颇具娱乐性和传奇色彩的气氛,给习惯了现实主义的中国电影观众,在视觉感官和情感冲击上都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作为演员的姜文是影片震撼的一大助力,在《红高粱》这部充满男性荷尔蒙的影片中,姜文极具符号化色彩,雄壮的身材,粗野的光头,招风的耳朵,一双小眼睛里,时刻流露的欲望和狡黠,在电影的画面中恣意张扬。

“我爷爷”这个人物有“凶”的时候,有“憨”的时候,有“呆”的时候。要演好这样复杂的人物并非易事。肉铺喝酒这场戏中,“我爷爷”对那位老伙计趾高气扬,要酒、要牛肉。土匪头子操着家什来了,他马上低头哈腰,甚至下跪赔罪。他趁机把土匪头压在身下,为“我奶奶”被抢而杀气腾腾。土匪头又把他打倒在地、用枪对着他,他后悔、怒骂,又无可奈何。不算长的一段戏中,人物情绪变化多,跨度不小,但姜文诠释的很到位,给人浓烈、饱满的感觉。拉个演员来做对比的话,胡军可以尝试这个角色,但对于“弱”这一状态的表达,估计达不到姜文的水准。

姜文的《本命年》,演得也很好,虽然这部

片子,没多大的名气。姜文饰演的李慧泉是一个为了哥们儿意气打伤人而被判入狱,劳教期满后又重新回到社会上过活的年轻人,他爱上了一个唱歌的女孩,但他没有办法真正使得自己进入到正常的生活轨道,实际上尽管做生意挣了一些小钱,但精神却愈发空虚。

这三部片子足以呈现他的风采,其他的片子,作为演员来讲,就不值得多说了。

姜文如果能在电影史永垂不朽,必定是他作为导演这个角色,而非演员。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可以书写进电影史的电影。如果让我评华语电影最佳,它一定是可以争雄的那一部,虽然不是唯一,但也不远矣。《阳光灿烂的日子》价值和《芙蓉镇》不一样,它的光辉不在于描摹的那个年代,而在于它的真实、感人。在剧中,男主角马小军的成长过程和那一时期许多人的经历都很相似,虽然没有生离死别的伤痛,只是个人简单成长的青春梦,却以它的真实而震撼人心。美国《时代周刊》在1995年底将其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榜首;1997年初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1996年度全世界令人赞绝的、至今渴望观看的七部影片”之一。人们一致公认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评语到如今来看,都不过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