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梅花
字体: 16 + -

第70章:我不爱吃

    thu jun 25 10:38:27 cst 2015

    龚凡梅和冷峰晚上十点钟,坐上了昆明开往重庆的火车。

    第二天早上六点钟到了重庆,他们不想在重庆住宿,就想白天玩一天,晚上继续坐火车走。

    俩人出了车站把东西存放好,到售票处买到了晚上八点半直达冷峰部队河南县城的车票。

    重庆山上山下雾蒙蒙的,房子大多建在山上,最高的房子并不是层数最多的房子。这里难得有块平地,斜坡就是最好的平地。公路上除了公交车和少量的摩托车,看不到一辆自行车。

    火车站门口到处聚集着肩上扛着扁担的挑夫,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搬运工叫棒棒军。听说他们每个人力气很大,肩上挑着百十斤重的东西上山,外地人空着手不定追得上。

    龚凡梅和冷峰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看到那都觉得新鲜,很高的山上建起一栋栋高楼大厦很佩服。看看山上的房子,运送人坐的缆车,滑车,拖车,很感兴趣。长江上各种大大小小的船支来回穿梭着,看得他俩舍不得离去。

    这次旅行结婚他俩选择重庆下车,主要是想去看看“红岩”小说里讲到的渣滓洞,那里是红岩小说里英雄们慷慨就义的地方。

    红岩这本小说冷峰看了两遍,被书中江姐,许云峰,成岗,刘思扬等英雄人物所打动。

    龚凡梅看过“红岩”小说改编的电影、话剧,她最喜欢唱“红梅赞”这首歌。

    经过打听他俩坐上了直达渣滓洞的小中巴车。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郊歌乐山下,只有一条山路进入,边上都是大山,山上长满了丛林棘刺,地势隐蔽,从城里坐车要一个多小时。

    他俩到了渣滓洞门口下了车,跟随着一群游客往里进,导游不停的讲解着。俩人一会挤到前面一会跟在后面。

    渣滓洞原为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后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

    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为一楼一底牢房16间,另外还有两间平房是女牢,外院是国民党特务办公室。

    渣滓洞最多时关押革命者300余人。解放前夕,国民党纵火焚烧渣滓洞,大量革命烈士不幸遇难。

    红岩小说就是写这里发生过的真实故事,书中的江姐就是狱中的江竹筠,她在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她坚贞不屈、顽强地与敌人斗争。

    龚凡梅和冷峰听完讲解员的讲解,看到真实酷刑场景,心里很沉重,在往回走的路上俩人话不多。

    下了小中巴,俩人趴在路边的栏杆上,看着山下长江水滚滚奔流而去,冷峰慷慨激昂“他们为解放全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我是共产党员,我们要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们所能做的,也是他们所希望的,我们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

    龚凡梅哼起了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冷峰看到天渐渐黑了“凡梅,我们去吃晚饭吧。”

    他俩到了火车站对面小胡同里,看到路边有家小火锅店,进去坐在屋里桌子上。

    店铺很简陋,没有装修,被烟熏得黑黑的。屋里地面是土面,门前过道是市政石块人行道,两米多宽。整条街的人行道都被小摊贩占领了,人们只能走在大道上。

    屋里摆着两张桌子,门口用石棉瓦搭了个棚,棚下摆了三张桌子。

    他俩刚坐下,店主进来把他俩叫到外面已有俩人坐的桌子上。

    桌子不到两尺高,中间开了个洞,洞里放着一口黑铁锅比脸盆大,铁锅下面烧蜂窝煤。

    铁锅里放着六个格子的铁网,从上面看就像风扇页片,每片上面都有许多小圆洞。六个格子里下面的水是贯通的,一个人在一个格子里吃。

    店主叫他俩去的这张桌子,原来有四个人吃,刚走了两个,他俩去正好四人。这样的桌子坐四人最宽松,坐六人有些拥挤。

    凳子不足一尺高,矮矮的小方木凳,很破旧,有的地方烂了,能看到里面新木的样子,别的地方都是黑黑的。凳子面上木板缝隙很大,有的钉子头凸出来了,不小心会挂着裤子。

    店主看到龚凡梅穿着比较干净,还穿着裙子,好心的递来了半张旧报纸。龚凡梅分给了冷峰一半。

    他俩点了好几个菜,两盘猪肉片一肥一瘦,葱断,蘑菇,大白菜各要了一盘。菜的量不多一盘猪肉片最多二两。店主从边上炉子上夹来刚烧得正旺的蜂窝煤,水一会就开了。

    吃着吃着龚凡梅放上的肉片漂到边上格子里去了,别人又夹了过来,让龚凡梅很不好意思。想叫他吃,又说不出口,怕别人误会。

    他俩刚坐下吃不长时间,边上俩人吃好走了。屋里有俩人早早等着的又坐了过来,可能是这桌吃的人多汤味好吧。

    刚坐下的俩位是本地人,讲一口的四川话,上来就不客气地叫店主加料。

    店主把黑铁锅里的铁格子钩到一边,用一个大大的漏勺在锅里搅了搅。把锅底已经发白的料捞起,倒在一个木桶里。又从一个看似不干净的灌子里,挖出两勺料放在铁锅里。

    新加的料辣味十足,冷峰吃得满头大汗。他向店主打听加的是什么料,店主说是郫县豆瓣。还补充说,郫县豆瓣是火锅最好的料,到这里旅游的人,都会带点回去。

    坐在龚凡梅边上的是个五十岁上下的挑夫,衣服破旧,穿着大裤叉,光着脚。他就要了盘大白菜,就着饭吃。

    龚凡梅把盘里剩下的半盘肥肉片,在别人不注意时偷偷倒在了他的格子里。那位挑夫不解地看了她一眼,龚凡梅低着头悄悄地说,“我不爱吃。”

    吃了晚饭他俩也没地方去,早早到火车站取回行旅,进了候车室。只是行旅多了一件装火锅料郫县豆瓣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