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冤家的地下情
字体: 16 + -

第一章高中生活

    今天是z市第一中学开学的日子,顾优和以前初中的好朋友苏思琦特意早早的从学生公寓出来。因为两人不在同一个班级,两人在二楼就分开了,顾优是六班在二楼而苏思琦的三班在三楼。

    顾优来到了班级的门口,很多学生都站在门口等老师过来开门。顾优初中是走读的,高中学业多所以就选择住宿,班上的同学都是不认识的,因为他们之前就是住宿生;他们都互相认识。看着他们在聊天,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个人单独站着。她站在栏杆边上看着这个新学校,看到这里顾优犹豫了很久才下定决心走到她旁边说‘你好,我是顾优。来自z市x镇的。’那个女生也说‘是啊,你也是吗?我的名字叫周婉君,来自z市m镇的。’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并且成为了同桌。之后在高一六班还认识了季梓珊、许孜孜、石民杰、龙希泽、邓敏。我们七个人在这个班级里最难忘的事莫过于充电事件。

    我们学校是市里中的学校之一,学校领导三申五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回校;但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大家都会偷偷地带手机回来,这个学校的领导也知道,他们只能张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在上课和睡觉的时候玩,他们都不会没收手机的。或许也因为这样,我们学校才比不上国海学校。

    说回充电事件吧。因为刚入学高一的新生没有几个使用充电宝的,手机没电了就拿到学校的小卖部里充电,手机充满就一块钱充电宝就按充电宝电量的大小来决定价格。还有的人在周末上晚自修前到学校外边的店里租充电宝,押金五块借一天就一块钱这样算。男生都是到外边租充电宝的,女生就在学校的小卖部充电;女生经常问和自己玩的来的男生借充电宝充电。

    有一天,上完第一节晚自修下课的时候。周婉君到处找石民杰借充电宝,但是都找不到石民杰的身影。等到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石民杰回来了。周婉君扯着石民杰的衣服说“帮我洗澡。”说完就趴在自己桌子上笑,(石民杰的座位在第二座,周婉君和顾优在第三座)而石民杰从自己的座位旁走到第一座的位置前面把手放在胸口上笑,笑着说不出话。顾优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笑个不停。

    笑了几分钟,上晚自修的老师过来了。我们赶紧坐好,等到老师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周婉君用纸写了一句话给石民杰说“我只是想问你借充电宝充电的,我也不知道怎么会说了帮我洗澡的。”石民杰看到字条就从抽屉里拿出充电宝和数据线给周婉君了。之后的几天里每个人一说起这事就笑出了眼泪。我们七个人也挺有缘分的。特别是顾优和石民杰两人都在同一天生日,石民杰比顾优早出生半个小时,两人的生日都在农历小年这天;小年无论在北方人还是在南方人的心中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南方人这一天要团团圆圆的吃顿糯米饭。

    相处了一年的我们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就要面临分班了;邓敏去了二班,苏思琦去了三班,周婉君去了八班,季梓珊去了六班,石民杰去了一班,龙希泽去了五班,顾优和许孜孜则去了九班。

    高一的我们该玩的时候我们几个都玩的很嗨,该学习的时候就大家一起学习。记得高一体育加试的时候,我们女生做完仰卧起坐腰很酸的时候就要长跑了,石民杰和龙希泽就在我们前面带着我们跑,班上的其他男生就站在跑道外喊加油。期末考试前我们复习理科,一些难题不会的时候就会在中午吃饭到午睡前在教室复习,然后在饭堂打翻回教是吃完饭就开始复习。而石民杰和龙希泽就会吃完饭在回教室和我们一起复习。

    顾优和许孜孜在高二的时候喜欢上的看小说,并因其让顾优和周婉君吵架了。虽然在之后顾优从看小说中走出来了,把精力放在了学习上。之后顾优每天就和许孜孜一起,许孜孜又和顾挽一起玩。顾挽和顾优两人从小就认识但是两人合不来,顾挽经常会无缘无故地生气。每天回宿舍,打饭都是三人一起,吃完饭顾挽和许孜孜就去打羽毛球。顾优有时就自已回宿舍,有时就和邓敏一起。 虽然顾优讨厌许孜孜和顾挽来往,但是在某些方面许孜孜还是挺好的。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高三了。每天有很多的练习和考题。  z市第一中学人多地少。一般很少全体师生集中操场的。高三的学生为了抓紧时间学习除了每周的星期一下来操场升旗仪式外,其他时间都在教室复习。每个月四周才放假回家一次,其他三周的周六都在教室上课,周日上午自习课,下午放假可以到校外走走、买点生活用品;星期日到星期六得晚自习本来是上到晚上11点的,后来因为有人睡眠不足出了事才改回了10点下课。和其他年级的学生一样10点下课、10点三十分睡觉。

    下课时间早了。我们宿舍11602室的每到考试前就临急抱佛脚,让我们宿舍的学霸梓乔晚上回到宿舍给我们复习。其实我们其他几个的学习成绩也挺好的,不过相比之下我们几个有些科目的成绩一般。

    很快的就到了12月份,z市第一中学是华侨资助的学校之一。今年12月就是学校的六十周年校庆了。学校的领导提议让校庆和运动会一起举办。

    高三的我们也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下来,去参加运动会。

    第一天早上9点多,我们全校师生已经整齐的拿着椅子坐到了操场上,等待着香港来的华侨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