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性格地图
字体: 16 + -

第10节 性格掌控策略(2)

    “包装”个性求生存

    1.性格要与职业合拍吗

    据某报新闻报道,重庆有一个会计携巨额公款神秘失踪,近日投案自首。ww w 。 、c o会计声称,他并非为贪财铤而走险,而是为了报复与自己关系紧张的单位领导。心理学者分析,从他的行为来看,其性格存在诸如做事不计后果、缺乏责任心、偏执等明显缺陷。而这些性格特点恰恰是财会从业人员的大忌。

    心理学者还指出,职员的性格应该与职业相匹配,才能使个人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比如,党政机关单位,比较喜欢性格稳重的学生;外企倾向于招收外向、活动能力强的。

    现今的职场中,因“性格与职业”的选择发生错位而导致从业的失败,已逐渐成为职场人士越来越面临的严峻问题。性格并无好坏之分,但性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度,却决定了事业的成功与否。

    专家认为,只有当性格与职业相匹配,并有能力相支撑时,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了解自己的职业气质、能力,分析自己的优劣势,结合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

    性格决定着职业发展的长远。性格若能与工作相匹配,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轻松愉快、富有成就。反之则会不适应、困难重重,给个人的发展和组织造成影响。

    人是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成熟的,而性格与职业有着密切和根本性的联系。在适应社会过程中遇到性格与职业选择错位的问题时,也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关键是自己如何针对自身的弱点,努力弥补不足,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这里的“控制”不是“压抑”自己的个性,而是“压制”那些冲动的、不理智的和盲目的情绪。

    当然,持反对意见的也不乏其人。反对者认为,职业和性格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性格合适可能对工作有促进,但性格不合适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胜任某项工作。职业心理测试只能涵盖性格的一部分,职业可改变,但性格很难改变。实际上,职业要求的是一种素质,而非性格。

    根据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stephantowidlo博士的结论,对工作表现,或者说是完成任务的效果来说,传统的一维定义,掩盖了性格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强调了智力的重要性。他倾向于将工作表现一分为二:“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上下承接的能力”。

    stephantowidlo博士认为,“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对能力的一种传统观念:人们完成特定工作的表现如何,比如灭火、教书、写故事。“上下承接的能力”衡量的是与特定的任务没有关系的那些方面的表现,比如志愿活动、额外工作、合作、遵守规章制度和进程,以及对组织目标的认可,这些是与工作表现同样重要的。

    stephantowidlo博士的研究显示:“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上下承接的能力”对整体的工作表现起着独立的作用。性格对“上下承接的能力”的影响甚于它对“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影响。

    2.你的性格成熟吗

    被称为人格研究界“第一人”的哈佛教授g.w.欧尔波特18971967年,运用现象学中的观察法研究人格的成熟度,并在他的人格形态与成长一书中,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要素,作为“人格成熟的标准”。

    1自我意识的扩大:人在婴儿时期,只知道爱自己,不久,自我意识扩大到母亲、朋友身上。成人以后,这种自我意识扩及到职业、家庭甚至所属的集团、地域、社会、国家。

    2和他人的密切联系:由于自我意识的扩大,对于周围的人,也能建立亲密感及认同感。不会随便在背后说人坏话,尊重对方,宽容对方,除了被爱之外,也渴望爱人,而且懂得包容对方的缺点。

    3情绪的安定:对自己的愤怒、恐惧、激情、冲动,不盲目地压抑,也不钻牛角尖,碰到挫折、不满时具有相当的耐力,不会乱发脾气、牢骚,也不会随便责怪他人。

    4具有对现实的知觉、技能:能够正确的认知现实,而且具备解决问题的技能。智慧是成熟人格所不能欠缺的部分。

    5自视客观洞察和幽默:以自我为对象,客观地视察,也就是说要真正地洞察自己、了解自己。

    6统一的人生哲学:把自己的人生当作有意义的东西,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欧尔波特还认为宗教情操及良心,是成熟人格的最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