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娱乐开发商
字体: 16 + -

第一二六章 成长的代价

    这场收视风波闹到最后,文产总局局长梁伯韬最后也不得不出来说话。

    他在接受朝廷台记者的专访时说道。

    “首先,这未尝不是件好事。虽然是件丑闻,但它把电视圈行业这几年来,一直存在的不足与潜规则暴露在了大众的眼皮子底下。既然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那么这就是个解决问题的契机。

    另外,这件事是由《妻子的诱惑》和《还珠格格》两部热门剧的收视竞争所引起的。事情闹得这么大,说明这两部剧都非常优秀,无论是东方台还是湘南台,都把它们当做本台的救市之宝,非常重视。正因为重视,才导致了双方竞争过度的事情发生。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国内电视剧制作水平的突飞猛进。我们国家自从96年实现电视剧制作的市场化改革,才短短两年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尤其是今年,优秀的作品不断涌现。无论是年初的《水浒传》,年中的《潜伏》,还是年尾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妻子的诱惑》、《还珠格格》,都是十分难得的诚意之作。既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制作单位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令人遗憾的事,国内电视行业的各项基础生态的建设,大大落后于电视内容制作的进步。在一个成熟的电视产业中,具有公信力的收视数据,无论是对电视内容的制作方,电视台,还是广告商,都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标准。

    有介于此,我们文产总局目前正在积极商量对策,确保各电视台收视数据的有效、公正。力争给电视产业链上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创造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在文产总局局长梁伯韬的一番讲话,并保证采取措施,提高电视台收视率的有效xing后,媒体对这件事的关注才慢慢消退。

    随着《妻子》与《还珠》在各个省市地方台的第二轮热播,媒体的关注点又聚集到这两部电视剧的第二轮竞争中。

    既然东方台和湘南台的收视数据不足以采信,那么他们之间的第一轮较量结果就不能令人信服。只有等双方第二轮收视结果出来,谁胜谁负才能盖棺定论。

    愿望很美好,但事实的结果却并为如媒体说期望的那样,双方在第二轮的较量又来一番龙争虎斗。

    大溃败!

    这就是《妻子》第二轮竞争的结果。

    《妻子》的第一轮是在东南部几个沿海发达省市播出的,而第二轮则大多是在内陆欠发达地区。如果说《妻子》在第一轮的较量中还有一拼之力的话,那第二轮的竞争结果,双方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

    在《妻子》的第二轮播出的几个省份中,收视数据大多是在20%—30%左右徘徊,收视最高的时候,也未能突破35%这条线。而同期播出的《还珠》,在各个地方的最高收视率,低的有40%,高的则飙升到60%左右,收视成绩没有丝毫下滑。

    受《妻子》与《还珠》收视大战的影响,这些地方台几乎都公布了两部剧的收视率数据。这些数据有的用自己的收视调查网,有的借用朝廷台福瑞索的数据,有的是临时雇用当地第三方调查公司的数据。虽然都算不上多么准确,但基本的收视情况还是能够体现的。

    20%—30%的收视率对其他任何一部电视剧来说,都是个让他们足以欣喜若狂的好成绩。对《妻子》却不行,这个成绩给《妻子》剧组,给梅花传媒,带来的只有无尽的难堪。

    在双方的第二轮较量落下帷幕后,国内各个都市类媒体也陆续发表评论xing文章。与前段时间,各家媒体的报导重点只在两家之间相互竞争别苗头的新闻内容不同,这几天发出的新闻或是评论,大多是深入分析两部剧的成败得失,给两部电视剧盖棺定论。

    《南方*周末》文章,《对艺术要虔诚》,副标题《秦天柱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文章内容对《妻子》剧中大量的植入xing广告大幅批判。

    

    《扬子*晚报》文章,《艺术一定要贴近生活》。这是《扬子*晚报》的一贯态度,不过这次似乎说得更加的理直气壮。

    

    《齐鲁*晚报》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演员的表演上,他们的评论文章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媒体的观点。

    《拔苗助长!》,副标题《林品如为何不敌小燕子!》

    

    《京城*信报》文章,《姜还是老的辣,天才少年不敌言情女王!》,文章内容认为,秦天柱之所以输掉这场战争,关键还是经验不足……

    秦天柱这几天都没去公司。

    这一个月来,《妻子》在第二轮播出中的惨败,给了剧组上下巨大的打击,秦天柱本人也有些心绪不高。虽然对失败有一定的心里准备,但第二轮播出后,遇到的是这样一番惨败的局面,还是让他心里有点不好受。

    他这几天都把自己关在家里,翻阅各家报纸对《妻子》的分析报导。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以前这些报纸对《妻子》剧组的一些批评,他也没怎么往心里去,认为只要《妻子》一成功,这些批评就是些笑话。现在,《妻子》遇到了挫折,他再来看这些报纸评论,也觉得并不如何刺眼了,相反,很多意见都说到了点子上。

    正如他现在手上拿的一份当天的《新民*晚报》所分析的那样,《妻子》是一部早熟的作品。

    文章比较了《妻子》在各个地方截然不同的收视成绩后,得出一个结论,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妻子》的收视成绩越好。

    如果《妻子》能够晚个五到十年出来,国内无论都市时尚文化或是职场文化,都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以《妻子》这部剧表现出的硬件质量,未必不是《还珠》的对手。

    秦天柱点点头,认同文章的分析。

    拍《妻子》剧前,他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当时认为,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对剧中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生活方式不会陌生,有认同感;而对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地方的观众,他们应该会对剧中表现的生活方式有好奇有憧憬,也能保证收视。

    事实的结果证明,他对后一种电视观众的估计是过于乐观了。观众还是对于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故事更有共鸣,与他们有距离的故事,他们或许会好奇会憧憬,但这不足以转化为对剧集的喜爱。

    晚上回到家里,凌雅雯看着儿子与前几天一样,又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紧锁着眉头,翻看一堆报刊杂志,不禁开口宽慰。

    “小柱,别整天绷着个脸了,事情都过去了,想太多也没用!”

    这两年来,自己儿子一直顺风顺水,猛然间遭受这么大打击,凌雅雯还真是有点担心他钻牛角尖,想不开。

    “妈,我没什么的,这也算是成长的代价把。我只是看看报纸上的分析,检查下自己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遇到了挫折,总得知道自己错在了什么地方,不然自己也不会成长,不会提高!”

    认真说起来,秦天柱当初拍摄《妻子》剧的目标都已实现。这是自己的一部半原创作品,为的是向张晓蓓这样的坚强乐观的女生致敬,推出市场后,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公司也赚到了大量的利润。

    当然,因为《还珠》的半路杀出,夺走了本该属于《妻子》的风采,心中有点小郁闷是免不了的。

    说得倒是挺有条理的,不过凌雅雯还是有点半信半疑,从高空跌落下来的打击,她不太相信自己儿子能这么坦然面对。

    “你真这么想?”

    秦天柱没好气道:“当然是真的,难道一定要我伤心失望的寻死寻活,你才觉得正常?”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

    凌雅雯也心情愉快起来:“那个,那我今天晚上要看《还珠格格》,你可不要有什么想法哦!”

    这几天儿子都yin郁着一张脸,为了怕刺激到他,凌雅雯都不敢在家里收看《还珠格格》,可把她给憋坏了。

    秦天柱摆摆手,不耐烦道:“看,看。我还不至于那么小气!”

    回到自己房间里的凌雅雯也有些纳闷,不知什么时候起,儿子在家里也有威严了。我在家看什么电视,都还要看他的脸se!以前,我对着这浑小子那还不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的,完全随自己的心情而定。

    看来,公司老板当久了,说话也有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