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记战歌
字体: 16 + -

不见长安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长安,一个梦幻的地方,一个让人无比牵渴望而又求之不得的地方,一个给人一个一世长安的承诺却又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



    



    关于长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自古无数文人墨客就丝毫不吝啬自己华丽的辞藻,无数帝王也对它趋之若鹜,仿佛长安的山要比别处的甜美,长安的地皮要比别处的高贵。



    



    华夏祖地,帝王之乡,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个群山缭绕的神秘地域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呢?千古一帝秦始皇起于斯而终于斯,建立了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从此长安人自称秦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南征北战,东伏西商,建太学修国法,一纸轮胎罪己诏彰显一代大帝风范,从此整个华夏子民都自称汉人;文韬武略的唐太宗休养生息,用材纳贤,广取天下之人为所用,大开国门广邀海内外各邦,形成万国来朝共拜长安的盛况,以至于直到现在海外各国的同胞居住的地方就被称为唐人街。



    



    长安,华夏兴起的地方,黄帝曾在此教化世人建立文字;神农曾在此尝试百草骨埋荒野;燧人氏曾在此身披兽袍钻木取火带领人类走出蛮荒进入文明。长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充满历史充满未知,却又给人无比的幻想和期待。



    



    长安帝王骨,五里不同堂。现在的西安到宝鸡的这条道路两旁不知埋藏了多少帝王隐秘,将相枯骨。长安温柔如水的将自己的大气磅礴留给历史,却又将自己的冰冷残酷施与未来,在这里发生过太多的红颜枯死英雄迟暮的故事了。在这里,每一块土地下边都有无数个爱恨情仇的故事,平凡琐碎、苍凉悲壮、生离死别、王朝更替,长安已经见过太多的故事了,以至于都开始麻木了。



    



    长安就像一个瑟缩迟暮的老人,他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甚至不记得长安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开始给自己起的。他经历的事情太多了,见过的东西数不胜数,根本没有什么力气去记一着事情了,现在的他已经开始渐渐遗忘自己了,他曾承载着人族先驱开疆辟土,点亮华夏族群生存的道路,他见证着这个民族一步一步的走向巅峰,海纳百川包容诸多少数民族携手共进,他也见证了这个族群的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生命之火的奄奄一息,只不过他都在静静的看着,以自己厚实的身躯来支撑着,因为他对这个族群从来都没有放弃!



    奈何人不念古,安不思危,抛礼弃法,数典而忘祖,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却将一切东西都当做理所当然,身处中国的土地却时刻渴望着英吉利法兰西的比基尼是不是比中国的旗袍滋味更加美味,美利坚德意志的人头马是不是比中国的女儿红更加可口,外国的耶稣、宙斯、雅典娜是不是比中国的隧人、神农、女娲更加高尚,外国的圣诞万圣情人节是不是比中国的春节清明七夕节更加唯美。



    



    没有人考虑到我们是来自哪里,大家也都认为这是一个深沉的哲理问题,都热衷于无中生有悬空造物。没有一点信仰,行尸走肉按部就班不知生命为何物,总是自欺欺人的给自己编造一个不得不活下去的理由。



    



    只是没有信仰的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而没有信仰的民族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传承数千年而不朽,然而无数帝室王朝却从来没有存活过一千年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如果你曾看到过由川入藏手执木杖一步一叩首足量大地的虔诚信士,也许会对这个词语理解更加的深刻。



    如今的长安早已云云烟烟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长安的各种故事都封存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之下,留下的只是几个古稀老者茶前饭后的闲谈话资,而年轻一代只知道有西安这么一个地方,也许随着时代的更替,长安这个词语连同他所书写的故事同那座秦始皇陵一起相伴地下不见天日。



    



    陕西人,可否知道有个地方叫做长安?中国人,是否记得我们的民族叫做华夏?就在此时,我仿佛听到那个老人在孤独叹息着:我不叫西安,我叫长安……



    



    就是无聊随便瞎写写,和小说情节无关,写一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其实也是挺好的。



    



    止掩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