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索罗斯管理日志
字体: 16 + -

第34章 八月道德和处世 (1)

8月1日一个并非不道德的投机者实际上攻击英镑或泰铢,我绝没什么错,人们很难理解这一点。我在金融市场进行投机,是按照通行的规则来做的,如果禁止投机,我也不会参与。所以我实际上是一个金融市场的合法参与者,我的行动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这里没有所谓的道德问题。

我称其为非道德,是因为这里没有所谓的道德问题,如果违反规则,那我就是做错了。但我没有违反规则,我采取的行动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结果,这不是我的责任,这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的责任。事实上,我更关心让规则正确,因为我希望市场运作良好,我只是一个市场参与者,这是我的职业。

——摘自2009年6月15日索罗斯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芮成钢专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索罗斯就像一个黑暗中的幽灵,出没于各国金融与决策机构内外,不时对基础薄弱的货币发起攻击并屡屡得手。

在各国损失财富累计达数百亿美元的浩劫中,索罗斯却摇着红酒杯庆祝丰厚的收益。他在获得“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的“荣誉”之后,又“背负”了“金融杀手”、“金融魔鬼”的称号。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更是直接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索罗斯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触犯法律,真正要负责任的是那些监管者。“这就是市场功能,就像我说的,我真的没有错,当这一切过去后,我不感到内疚。”行动指南

投资和投机,没有道德的标准,只有正确与否的区分,要以投资的眼光投机。8月2日信任真理而不是权力我的确想影响政治,因为我关心人类,但是我不追求权力。我追求真理,我非常关注对现实的理解,这是最重要的事。我认为,对于世界来说,有一些关心真理的人也很重要。

我很开心最后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了。我支持奥巴马总统,我希望他成功,但是我也看到他有些政策不正确。我的目的是努力接近真理,利用这一概念框架判定误断和误解的严重性。

——摘自2009年6月10日索罗斯在北京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专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2004年11月,“9·11”事件的恐怖阴影帮助布什竞选连任成功,当选为第55届美国总统。当时,致力于“开放社会”活动的索罗斯却表示“深深的失望”,他认为:在强权和法则之间,布什政府显得更依赖于强权。而滥用强权其实对美国有害。“现在世界的命运掌握在美国的手里,但布什总统却在领导我们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到2008年的总统竞选时,一直强烈反对布什连任总统的索罗斯力挺民主党的候选人奥巴马,并主动四处捐款加紧开展“倒布什运动”。在刚毅的索罗斯看来,共和党和布什推行的保守和强硬路线对在东欧等地区创建一个开放的社会会构成威胁。行动指南

权力大和手握真理并不一致,当前行的道路越来越难走的时候,也许就是越接近真理的时候,而接近真理的方式之一就是重新审视痛苦和磨难的财富价值。8月3日投资不要有菩萨心肠就投资而言,我肯定没有救世主式的念头。我把已挣得的钱施舍出去,的确满足了自己的救世幻想,但我会试图控制自己这种莫名奇妙的幻想,不容许在挣钱上有任何菩萨心肠的事情。我认为赚钱和菩萨心肠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走到临界边缘则是另外一回事了——是为了某个目的才这么做的。再也没有什么事情能比集中心智更危险了,但我的确需要那种和冒险有关的刺激,才能令我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这是我的思考能力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来说,冒险是清楚思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

我从危险中得到兴奋,正是它刺激得我心里直痒痒。但是千万不要误解我的话,我不喜欢危险,我希望能敬而远之,避免危险,这能使我财运亨通、扶摇直上。

——摘自索罗斯和摩根士丹利投资专家拜伦·韦恩的访谈

背景分析

索罗斯对市场的理解是彻底现实主义的,他坚定地推动“开放社会”的扩张,但又毫无顾忌地冲击金融市场,积累财富。索罗斯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综合体:对社会有多博爱,在生意场上就有多冷酷;对实现“开放社会”、减少非正常状态的希望有多强烈,在金融市场上对非正常状态的利用和操控就会有多毒辣。

索罗斯在用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冲突。商业上,他遵守游戏规则,利用规则中的各种漏洞发起攻击,只讲利益而不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他不会在商业上讲人道,因为他并不认为金融市场中有“人”,而只承认市场。但是出了金融市场,他认为要打交道的就不再是市场而是人,是一个“道德的”世界,因此要有道德原则和政治原则,不能让利润动机占主导。行动指南

做人讲原则,做事会变通,感性做人理性做事。8月4日相信自己的判断吉姆·罗杰斯(jimrogers)原来在华尔街一家小公司当分析师,然后到安贺·布莱施洛德(arnhold&sbleichroeder)公司,和我一起工作,当时只有我们两个人合力奋斗。罗杰斯是杰出的分析师,而且特别勤劳,一个人做6个人的工作,同时他了解并且赞同我的理念架构和投资哲学,所以我们协商得非常好。我们的合伙成就斐然,我们不断地成长,但也因而产生一些问题,因为罗杰斯不希望再增加员工,他喜欢我们的合伙关系,不希望外人加入。我对他施压,要求扩大管理团队,以便配合我们日渐扩大的规模。起初罗杰斯反对这种做法,但我们还是聘请了一些人员,并由罗杰斯从头开始训练他们。我们当时的理念是不要与华尔街发生任何关系,我们认为任何人有了华尔街经纪商的背景后,思想就遭到**,再也无法补救了。

——摘自索罗斯和摩根士丹利投资专家拜伦·韦恩的访谈

背景分析

1970年美国股市崩盘,华尔街的一批拥有名牌商学院背景,又具有狂热投资热情的基金经理和证券分析师不断被金融局势所折磨。当时,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吉姆·罗杰斯也在频繁更迭的东家中寻找职业发展方向。这时罗杰斯在安贺·布莱施洛德公司遇见了索罗斯,那年,索罗斯41岁,罗杰斯29岁。尽管两人相差12岁,但由于在投资理念上趋同,两人很快开始合作,1971年罗杰斯成为索罗斯的助手,在“双鹰基金”任投资分析师。

在充满陷阱与机会的美国金融市场,卓尔不群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从不相信华尔街的分析师,更不看他们的投资报告,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判断。索罗斯曾尖锐批评“华尔街大部分证券分析师不过是公司管理层的传声筒,很少揭露有价值的东西”。1973年,两人合伙创建“索罗斯基金”,后改名为“量子基金”。

20世纪70年代,这对黄金搭档凭借独立思考,联手演绎了华尔街最成功的传奇之一。创业后的10年间,“量子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为4200%,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上涨47%。可惜在1980年的时候他们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最终导致散伙。行动指南

没有人能靠别人告诉他要怎么赚钱而发家致富,一个人要想在投资市场赚钱,必须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断。8月5日要了解自己有些人比其他人成功得快。我只能讲自己的经历,我年轻的时候想得很多,很有热情和兴趣,想要有所成就,实际上却做不到,这使我很沮丧。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成功,现在我已是快80岁的老人了,直到最近才实现了我年轻时的梦想,这使我感到很欣慰,但这是用了很长时间才实现的。我年轻时的问题是没有把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没有进入世界,世界对我来说好像是一道关着的门,我没有找到开门的钥匙,只好敲门,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钥匙。当然你的经历经验越多,开启其他的门也就更容易。

这没有一个单一的方法。相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一个古希腊哲学家说过,要了解自己。这是很好的忠告,仅理解世界还不够,还必须理解你自己,才能往前走。

——摘自2010年5月索罗斯在北京接受优米网专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索罗斯从小就认为自己是神灵或救世主,17岁只身到伦敦开始独闯世界;18岁就在餐馆做服务员,同时还兼职干一些农活,以及做油漆工;19岁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哲学老师波普尔对他日后的思想形成影响巨大,20岁出头,索罗斯梦想成为教授、哲学家并开始写书,但不久幻想就破灭了,身无分文的他开始了第一份正式工作——手提包推销员。然后,在伦敦一家银行做见习交易员,从此他喜欢上了金融世界,成为世人崇拜的偶像。

还在青年时代,索罗斯就清楚地知道,世界远比经济学家所描绘的更混乱。成名后的索罗斯很少会再谈论自己是救世主的想法,也几乎不解释为什么要将自己看做神灵。如果谁逼问,他会淡然一笑说,那只是个玩笑。对于索罗斯在金融世界中呼风唤雨的能力,曾有个记者建议他应该被任命为罗马教皇。索罗斯却幽默地反问道:“为什么呀?我现在已经是教皇的老板了。”行动指南

了解自己也许需要一辈子的时间。不管要追求多大的目标,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这样,在做事时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优点,避免或者修正自己的缺点。8月8日服老是一种清醒我已经不想再刷新纪录,只对如何保障以前累积下来的资本感兴趣。我老了,得保守一点才行。我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拳击手,不应再回到拳击场。

——2000年4月索罗斯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