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字体: 16 + -

第79章 真假唐僧 (2)

这假唐僧的第二个破绽,就在他的一番前世高论上。朱紫国唐僧论前世,此处内容于情节似乎并无裨益,不知这前世之论究竟为何而来。但细观其所述内容,均为帝王之事,可唐僧的前世又不是皇帝!其实,这里是暗合了唐僧今世的皇室身份。一番前世之论结束之后,朱紫国国王问及梦斩龙身的贤臣。唐僧正聊得兴起,于是便兴致勃勃地做了一番发挥。正是这兴头上的一番发挥,让这位假唐僧露出了马脚。

我们就来看看这假唐僧一番兴致勃勃的发挥究竟是些什么内容。全文引用如下:

假唐僧在这里所说的并无一句假话,但是不说假话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会露出破绽。这里的问题是,这些话都太真了,真到了一个真正的唐僧所不能知道的地步。仔细看看这句话:崔判偷偷加唐王二十年寿的事情,连唐王自己都不知道,唐僧是如何知道的?这二十年阳寿是崔判临时改动生死簿而得来的,此事只有地府的崔判和他背后的几个高层才知道。那么,到底有几个人知道这件事呢?稍微排查一下,就可以猜出这个假唐僧的真实身份了。观音是取经大业的总负责人,唐王死而复生这件事她一直就是幕后主脑,因而此事她肯定知情。

另外,崔判是实际操盘手,具体计划的执行人,他也一定知道此事。还有就是十殿阎王了。但若要具体到有多少位阎王知道此事,那就不好说了。观音在操控这件事的时候,有一个人一直追随在她的身边,这个人就是惠岸行者木叉,因此木叉也一定知道这件事。综上所述,知道这件事的有观音菩萨、惠岸行者木叉、崔判及地府的几位阎王。又因为唐僧调包这件事是观音菩萨策划的,所以这个假唐僧当为惠岸行者木叉无疑。观音菩萨之所以要将假唐僧安插到取经队伍中,目的就是要换下真正的唐僧,以免真正的唐僧在狮驼岭遭遇不测。但是唐僧被调包这么大一件事,不可能没有留下痕迹。这件事情一定瞒不过取经的保护神孙悟空。就算瞒得过一时,也瞒不长久。万一假唐僧有哪一步不到位让悟空察觉到了马脚,麻烦就大了。因此,这件事情是不能瞒悟空的。其实,悟空也是唐僧调包的策划人之一。这个调包方案是观音菩萨和悟空一起策划的。前文提到“真假美猴王”那一节,悟空负气出走,就来到了落伽山。悟空求菩萨退下金箍,放他回花果山。

其实,悟空头上已没有了金箍,他求菩萨念《松箍儿咒》只是为了要一个菩萨放他回山的首肯和明证。可是,观音菩萨说并无什么《松箍儿咒》。菩萨这个时候和悟空说的确是交心的实话,但当时悟空负气难平,多少有点意懒情疏,见菩萨如此一说便要举步离开南海前往如来处了。观音拦住了他,说要看唐僧的祥晦。这不看则已,一看吓了一跳。有个和悟空长得一模一样的妖精把唐僧打了一下,唐僧生死不明。其实,菩萨此时是知道真假悟空的。但是,后来两个悟空一搅和,菩萨就分不清了。菩萨看到了这么严重的事情,她既没有自己出手救唐僧,也没有让悟空出手救唐僧,而是让唐僧自生自灭去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菩萨当时担心的不是唐僧的生死。死了可以救活嘛!菩萨真正担心的是西天之路如此凶险,一步一杀机,唐僧就是逃得过今天也逃不过明天呀!总是起死回生,这不是个办法。其实,唐僧肉好吃这个流言的真正狠毒之处就在于如果唐僧肉被吃了,唐僧就没办法复活了。到时候,唐僧尸骨无存,连起死回生之法也失效了。【好菩萨,端坐莲台,运心三界,慧眼遥观,遍周宇宙,霎时间开口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

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了成正果。”孙大圣只得皈依,不敢造次,侍立于宝莲台下不题。】其实,此时菩萨已经劝服了悟空。悟空也认识到自己稍有不慎,唐僧便会有性命之虞。悟空也觉得长此以往,不仅自己太累,而且还难保唐僧的安全。于是,观音菩萨和悟空两人没有立即着手去救唐僧,而是在这里商量以后的取经之路应该怎么走。这一商量就是四天。否则,悟空已然皈依在侧了,为什么还要在落伽山呆上四天,却既不去救师父,也不去抓凶手呢?于是,观音菩萨和悟空商定以木叉假扮唐僧,暂代真唐僧。等过了西天路上最凶险的狮驼岭,再以真唐僧将木叉换回来。但是,到底要怎么换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呢?菩萨和悟空一筹莫展,一直商量了四天也没有想出好办法。但是,时不我待,沙僧报案来了。军情紧急,悟空立即要去处理“真假美猴王”之事了。因此,唐僧调包之事当时只定了大政方针,并未及时拿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悟空走后,事情立即复杂起来了。观音菩萨只好把此计划暂时搁浅。等到“真假美猴王”之事完结之后,观音菩萨和惠岸行者木叉终于拿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军务倥偬悟空对此具体方案却不知情,或者说不能尽知详情。

其实,纵观“真假美猴王”一案,观音菩萨之所以会中了大鹏雕的“声东击西”之计,完全是因为她太过于关注唐僧,以至于思维定势了。她以为妖精一出现就是冲着唐僧肉而来的。所以,当她发现妖精变作悟空打伤唐僧的时候,竟然只发现了唐僧的祥晦,而忽略了假悟空的出现。菩萨实在是没有想到这个假悟空会来和真悟空较真。否则,她一定会先处理真假悟空的问题,而不会一门心思地只为唐僧的安危而绞尽脑汁,以至于错过了“真假美猴王”之案的最佳破案时机。

那么,观音菩萨究竟是如何避开众人的耳目将唐僧调包的呢?让我们回过头去再仔细审视一番全书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所讲述的内容吧。

唐僧师徒离开了祭赛国之后,一路西行就来到了荆棘岭。如此荆棘之路,唐僧自然无法继续西进。为此,八戒使出了神通,披荆斩棘为师父开路。他师徒几个在这荆棘丛中行够了两昼一夜,忽见空旷之处有一座古庙。师徒们人困马乏,权且依庙暂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荆棘岭的“土地公”前来“慰问”取经队伍了。虽然,悟空及时识破了这个由荆棘岭十八公变化而来的“土地公”的阴谋,但是唐僧还是被“土地公”使阴风摄走了。这件事情并不简单!妖精使阴风摄走唐僧,这事西天路上不止发生过一次两次,而是发生过很多次。但是,唯有这一次是妖精当着悟空他兄弟三人的面就把唐僧给摄走了。直截了当,捕捉过程中妖精没有使用任何计谋。妖精如此嚣张,令悟空三兄弟目瞪口呆,慌得有点不知所措。

唐僧被这位自称是荆棘岭十八公的妖精摄到了木仙庵。虽然同为西天路上的妖精,但是荆棘岭的妖精最为特别。他们抓唐僧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下饭充饥,也不是为了长生不老,而是为了要和唐僧讲经说法,吟诗作对。没想到,荒山野岭中,这帮妖精的文化水平还当真不低。拂云叟的一通修行高论,竟然让我们这位来自天朝上国的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禅都僧纲唐三藏无言以对。难道天朝的职称文凭就如此一文不名?既然讲经说法大家讲不到一处去,于是孤直公便提议大家吟诗作对,**情怀。吟诗、品茗这些都还只是小可,紧接着发生的事情似乎就有点不地道了。杏仙的出现,让唐僧顿感局促。又碰到美女了,唐僧的血压立即就上来了,不是激动,是紧张,是害怕。红颜祸水,这就是唐僧的真实感受。于是,正如唐僧所担心的那样,闹剧开场了。保亲的保亲,做媒的做媒,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双方拉拉扯扯的一直闹到天明也未见分晓。就在那难解难分之际,悟空和八戒他们一行找到了木仙庵。霎时间,妖精们无影无踪。最后,悟空识破机关,八戒一顿钯破了妖精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