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字体: 16 + -

第70章 皇榜背后的另一桩谋杀案 (1)

悟空的三颗“乌金丹”救了国王的命,举国欢腾。国王命人大开东阁,排宴光禄寺,酬谢唐僧师徒救命之恩。席间,为表自己对诸位神僧的感激之情,国王屡屡劝酒。酒过三巡之后,国王还不罢手,悟空有点受宠若惊了,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原来国王有话要说。

国王究竟有何话要说呢?悟空耐不住性子了。悟空在这里其实是明知故问。于是,国王便把金圣宫娘娘是如何被妖精掳走,以及自己又是如何得病的来龙去脉完完整整地说了一遍。不过,国王啰啰嗦嗦地说了那么一大篇,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又归集到感谢神僧救命之恩上面去了。很显然,国王在这里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是另有所图的。但这个企图并不难看穿,就是希望悟空能够帮他救回金圣宫娘娘。国王说是有话要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悟空是非常善解人意的,他主动请缨要去救金圣宫娘娘了。看来,国王为了心爱的金圣宫娘娘,真是豁出去了。真个是“爱美人不爱江山”呀!

为什么国王明明有话要说,最终却又没有说出来呢?看起来,国王是有点不好意思了。刚刚烦劳悟空救了自己的命,现在又要请悟空出山救金圣宫娘娘,岂不是有点过意不去了吗?相信平常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悟空看穿国王的这点心思,一点也不奇怪。不过,悟空看错了。这个人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平常人,而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一个大半生在权谋名利场中打拼并成绩斐然的堂堂朱紫国的皇帝。他想念金圣宫娘娘,此事不假。但是,他请悟空去麒麟山獬豸洞救金圣宫娘娘的目的绝非如此之单纯。悟空中计了。不过,这件事情三言两语也讲不清楚。我们还是先去看看麒麟山獬豸洞的那个赛太岁吧!

这个赛太岁大概是整本《西游记》中最模范的丈夫,最的男人了。如此说来,难道赛太岁是人格分裂?他一番辛苦抓回来的一个绝世大美人金圣宫娘娘,自己摸也不得,碰也不得,却还得耐着性子敬她如上宾,款款相待。这大概是要以他的真情融化她的坚冰吧!这不是模范,是什么?但是,偏偏他又是一个天生的性饥渴,发起**威来就将朱紫国讨来服侍娘娘的宫女狎**致死。而且这样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实在令人发指。接二连三的宫女无辜惨死在妖精的**威之下,就连巡山小妖也看不下去了。这还不是一个至极的男人?不过设身处地地为赛太岁想想,他也不容易:一面是绝世美女,倾慕却不能沾身;一面是为了生理需要,发泄又不能尽兴。要是换了另外一个男人,迟早也是精神分裂,而这样的生活,赛太岁一晃就过了三年。

直到最后,众人才弄明白,原来那个将赛太岁从“金屋藏娇”的云端掼进“画饼充饥”的地狱的高人竟然是紫阳真人张伯端。这个时候,真是让人慨叹:这个紫阳真人真不是人!你明明看见妖精作怪将金圣宫娘娘掳走,却不施救。不施救,也就算了,还不及时报案。拿出一件旧棕衣来,害得赛太岁、金圣宫和国王三方面都很痛苦。国王和金圣宫就不提了,那个赛太岁比谁都郁闷。说是抢回来做压寨夫人的,结果倒好:摸不得,碰不得。真是送回去没面子,抛弃掉又不甘心。绝世美人怎么就成了鸡肋了?三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去看看,那赛太岁抢的哪是什么压寨夫人啊!简直就是请回了一尊佛嘛!赛太岁差不多就快把金圣宫娘娘当老祖宗来伺候了。

其实,不难看出三年来赛太岁过得并不好。那他为什么要来遭这份罪呢?按照观音菩萨的说法,他是来替朱紫国国王消灾的。如果菩萨所言不虚,这个赛太岁可真是个活雷锋了。他冲破藩篱,咬断铁索,义无反顾地来到这个远隔千山万水与他自己又毫不相干的朱紫国,背负着千万人的骂名,誓死也要帮这朱紫国国王消灾解难。这不是雷锋精神,是什么?应该说他不仅仅是雷锋,他还是白求恩,有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记住,凡是菩萨讲的话我们都要保持怀疑,凡是菩萨对悟空讲的话我们坚决不信,打死都不信他们家的坐骑有这么高的觉悟!但是,菩萨说的这个朱紫国国王在做太子期间曾经射伤雌雄雏雀的事情倒也不像是胡诌出来的。因为这个事情悟空是可以找国王对质的,观音不会蠢到撒一个这么容易就被揭穿的谎。这个赛太岁下山了,总得找一个说得过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吧!理由这个东西,只要用心去找,总还是有的,犯不着去瞎编。

菩萨的这段话虽然是用来给赛太岁解脱罪责的,但是这中间似乎还是透露出了一些隐秘的。既然国王年幼之时曾经因无知而射伤了雌雄雏雀,并因此而开罪于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那么为什么事发当年大明王菩萨不提报仇之事,而是经过了若干年在自己忏悔之后反而旧事重提呢?原因极大可能就是这个几年前的“佛母忏悔”之事另有隐情,绝对不是菩萨所说的这般轻描淡写。要知道菩萨出门是从来不带坐骑的。这些领导家的小祖宗们虽然名曰坐骑,但是从来也没见到过哪位菩萨天尊逛街是真的骑着他们出来的。这些坐骑个个身手不凡,武艺超群,实际上履行的是保镖职能。单从角色上看,这些坐骑恰似网络游戏中的英雄,亦称召唤兽。佛母孔雀大明王忏悔之时,观音菩萨是带着赛太岁前往赴会的,由此可见此检讨大会一定凶险异常。所以,大概就在几年之前,佛派高层内部曾经起过内讧。孔雀大明王这一派在内讧中失败了,而且大明王本人在事败之后被逼以某种理由向高层教众忏悔作检讨。这件事,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因此,观音菩萨才敢在这里添油加醋,说佛母曾经许下教国王拆凤三年,身耽啾疾的惩罚。

既然菩萨讲的话不可信,那么这个怪犼赛太岁离开南海,抢走金圣宫娘娘隐居在这麒麟山獬豸洞遭灾消孽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因为这个金圣宫娘娘的身份是有问题的。

这个金圣宫娘娘不就是朱紫国国王的王后吗?难道她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身份?不错。在这里,《西游记》原文的确隐藏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线索就在这三宫皇后的称呼上。其他邦国的三宫称呼都相同,为何到了朱紫国这个称呼就变掉了?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玄机呢?答案是肯定的。金圣宫、玉圣宫、银圣宫这三宫名称之中都有一个“圣”字,合则为“三圣”,而金圣宫娘娘又恰为朱紫国国母,因此金圣宫娘娘的真实身份就是“三圣母”。三圣母是谁?显圣二郎真君杨戬的嫡亲妹妹。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莫急,莫急,慢来。

如果这个三圣母的推断没有错,那么怪犼赛太岁抓她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此来要挟杨戬,逼他向佛派投诚。这个二郎神,乃玉皇大帝的亲外甥,如今虽贵为天神,地位超然,但是自小却命运坎坷,身世凄楚。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中,他的身世,悟空也曾略有所闻。不过这件旧事,年代久远,已不可详考。杨戬的母亲瑶姬仙子因为思凡下界,触犯了天条,被压在桃山之下。杨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斧劈桃山救出了母亲,但最后仍不免是悲剧收场:他母亲的真身被玉帝派来的金乌晒化了。不过,这件事情落得如此下场,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玉帝心狠。自己的亲妹妹做出了荒唐事,作为统摄三界万仙之仙的玉帝,总不能当着诸神的面徇私吧!这件事情如果处理不当,有损朝廷颜面,玉帝纵然位高权重,也难逃悠悠之口。他把瑶姬仙子压在桃山之下,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没想到,杨戬为了一家团聚,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还是劈开了桃山。这件事发展到这一步,完全超出了玉帝的估计。玉帝原打算这件事情应该就这么了结了,虽然杨戬这些年来一直在东奔西走为救母亲而努力,不过他料想杨戬是不会成功的。也许,和所有只知功名利禄的政治家们一样,玉帝完全估算不到人的感情的力量到底可以有多大。杨戬最终还是劈开了桃山。这件事让玉帝感到很棘手。如果玉帝对此事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那么这种态度表面上看似中立,但实际上就是默许。世界上没有真正的中立,所谓中立只是一种掩人耳目的表决方式。“二战”初期,不少大国都曾宣布中立,实际上都是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况且,这种中立本身也是遭人怀疑的。凭他杨戬也能斧劈桃山,会不会是你玉帝暗中策划的?玉帝说不清楚。所以,杨戬的一番努力,把玉帝逼到了不得不下狠手的死角。结局自然悲惨,瑶姬仙子灰飞烟灭。杨戬因此而与玉帝结了仇隙,断了恩亲,这就是围剿花果山时观音菩萨所说的“听调不听宣”之事的来历。

杨戬的父亲杨天佑因是凡夫俗子,最终不免堕入轮回。况且,他与仙女成婚,其罪难脱,可能在其仙妻被压桃山之时就已谢世。三圣母自小与哥哥杨戬孤苦伶仃,相依为命,经历了一段不知冷热,不辨寒暑的艰苦岁月。斧劈桃山,轰轰烈烈,但最终杨戬还是没能完成一家团聚的心愿,三圣母成了杨戬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亲人。多少年来,杨戬为兄为父,将妹妹一手带大,再苦再难也不减他对妹妹的丝毫疼爱。如今妹妹身陷囹圄,杨戬别无选择。因此,当杨戬得知他的妹妹被赛太岁软禁起来的时候,他不得不向观音低头了。还记得前文的提示吗?三年前杨戬出现在碧波潭不是偶然的!一切正是因为三年前赛太岁的这个卑鄙勾当。

观音菩萨当年举荐二郎神助剿花果山,对于当时的战局来说,自然是拨云见日的一招妙棋。但是,观音此举也并非完全出自为天庭战局的考虑,这也是她考察二郎神的绝好机会。果不其然,二郎神与孙悟空花果山大战,实力尽显。于是,花果山围剿事息之后,观音菩萨开始为如何招揽二郎神而费尽心机了。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二郎神不仅早已看透了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且还清高自傲、性情刚烈,因此威逼利诱这一套对于他来说未必奏效。这可难坏了肩负神圣使命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了。

大概在十多年前,朱紫国国王正为东宫太子之时,一次围猎用箭射伤了孔雀大明王的一双儿女。遇袭,这事可大可小。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拿出一个清清楚楚的调查结果来平息那些反对派的借机发难,观音菩萨颇费了一番心思。调查结果一出来,证实了这只不过是一场意外而已。但是,这起调查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个肇事者东宫太子的太子妃竟然是杨戬的妹妹三圣母。原来杨戬的妹妹走了与她母亲一般的道路,嫁给凡人为妻了。不用说,这定是杨戬一番运作的结果。观音菩萨自然是封锁了这一消息。案情通报会上,观音菩萨一公布调查结果,就立刻遭到了别有用心的反对派的激烈反驳。他们群情激奋,他们慷慨激昂,他们反唇相讥,他们冷嘲热讽,总之他们不相信这份调查报告的任何一个字。他们自始至终都认为这是一起有组织、有策划、有预谋并带有恐怖性质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该事件背后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因此,他们煽阴风、点鬼火,一发不可收拾。事态进一步扩大,反对派竟然祭起了“要真相,要透明,反迫害,反恐怖”的声讨大旗,誓要揪出幕后黑手,力诛元凶巨恶以平民愤,以谢天下。“山雨欲来风满楼!”眼看着一场政治浩劫就要爆发,如来当机立断召开了一场教务局扩大会议,欲以雷霆手段平息这场灾难。本来打算大闹特闹扩大会议的反对派一进会场就感到气氛不对:与会人员个个脸色凝重,表情严肃,而且连一般不在身边的领导坐骑今天都悉数到场了,气氛相当紧张。情况似乎不妙!由于盲目乐观、准备不足,本来似乎占据舆论上风的反对派见到这番情景,也不得不低头了。大会风势急转直下,最后孔雀大明王菩萨不得不为此次教中风波承担全部责任,被迫在大会上作检讨。没想到,一次围猎过程中无意的雏雀射杀之举,最终竟然演变成了一场“萨拉热窝遇刺”事件,差点引起了佛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