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字体: 16 + -

第55章 女儿国情事——特工蝎子精的命运悲剧 (2)

唐僧到了琵琶洞里面,可见,唐僧在东阁之中未曾饮食,蝎子精是知道的。这正说明当时蝎子精是宴会座中人。可就是由吃这顿饭而引出的一段对话,令很多人伤透脑筋。蝎子精和唐僧接下来的这段对话非常之有名。很多人都说其中暗藏了无限禅机。而且,高人们还神秘兮兮地宣称此禅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参透多少,只能是凭自身的悟性了。连这种“皇帝新装”般的鬼话也说得出来,真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你若问高人:“你究竟参透了多少?”高人们必定引经据典,说得你头昏眼花,口苦耳鸣,四肢无力,五脏俱焚。倘若你还不知好歹,探源究底,轻者从此神情木讷,晚期就是植物人;重者当场呕血身亡,且为不知真解而抱憾终身。不过更多的人是以一句虔诚的“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来打发你的。这些都是好人!否则,你起码也是个植物人。偏巧我年少之时亦尝参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段对话之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禅机,以至于被传得神乎其神、玄而又玄。

首先发难的是蝎子精。她问唐僧,为什么不将荤馍馍劈破与她?而唐僧的回答是,出家人不敢破荤。唐僧的这个回答勉强可以过关。但是,要破解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我们就必须要把所有的疑点都解开来。所以,唐僧的这个答案我们一定要分析清楚。蝎子精之所以要问这句话,是因为她递给唐僧素馍馍的时候,是帮他劈破的。所以,当唐僧递给她荤馍馍的时候,蝎子精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替我劈破荤馍馍再递给我。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你为什么不像我待你一样的待我?唐僧毕竟是饱读诗书之辈,于是就借题发挥,以荤馍馍为例,说。

很显然,唐僧的这句话是有寓意的。这个绝对不是指劈破荤馍馍,而是指动荤破戒。而且,在这里这个语带双关,既指破荤戒,更指破色戒。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中,唐僧此处的即是指破色戒之意。既然唐僧这么说了,于是蝎子精就接着话茬儿往下讲了。下面蝎子精将要提到的两件事颇令人摸不着头脑,而唐僧的回答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蝎子精这句话是反问唐僧的:既然你唐僧不敢破荤,那为什么前日在子母河边吃水高,今天又在这里吃邓沙馅?从逻辑上看,这句话有点令人摸不着头脑。这、和三者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怎么在蝎子精嘴里就变成一回事儿了?蝎子精在这里把三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放在一起类比,并借此反问唐僧,似乎有点语无伦次。想要弄明白这里面的奥妙,必须把这三件事一件一件地破解清楚。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这二字。这个刚才已经解释过了,就是动荤破戒的意思。其次,这到底作何解?不少书上给出的解释是此通彼“糕”,即为水糕,一种糕类副食品。但是,此说不妥!唐僧在子母河边什么时候吃过水糕?没有的事!那有没有可能唐僧吃了水糕,但是之前书中却没提呢?理论上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唐僧在子母河边吃了水糕,但水糕又不是荤食,如此一来,还是只能得出蝎子精逻辑混乱的结论。因此,要想弄明白这的含义,必须先要肯定唐僧究竟在子母河边吃了什么东西。唐僧什么也没吃,就是喝了一小钵子母河的水。其实,这个确实是个通假字,但不是通“糕”,而是通“膏”。在这里的含义即为水膏,而水膏的含义就是指甘美的水。“膏”字作甘美解,引申为甘露,源出《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又比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那么,的意思就清楚了,实际就是指唐僧在子母河边喝了子母河的水。但是,问题依旧是没有解决。喝子母河的水怎么了?子母河的水又不是荤水。唐僧喝口子母河的水就算破戒了吗?当然不可能。唐僧既然那么有兴致打哑谜,蝎子精也就奉陪到底了。其实,蝎子精的这半句话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这不仅仅是指在河边喝水这件事,而是旨在提醒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唐僧喝了子母河的水之后,怀了鬼孕。然后,唐僧是怎么处理的?堕胎。堕胎,换句话说就是杀人,是破了杀戒。所以,蝎子精的这句旨在点出唐僧破了杀戒。最后,我们来看看这又是怎么回事儿?这个就是指唐僧刚刚接过去准备吃的素馍馍了。明明是素馍馍,怎么又和荤腥沾上边了?其实,在这里我们要注意联系当时的对话情境。这个素馍馍是蝎子精递给唐僧的,按道理来说唐僧应该不接才对。但是,唐僧为了活命还是违心地接了。唐僧的这个举动,在蝎子精看来就是个很明显的信息:你接受我了。否则,唐僧你为什么要接受我的素馍馍?其实,唐僧当时也是这么考虑的:暂时依了她,才能够活命,顽抗到底是没有好下场的。所以,唐僧表面上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顺从。既然如此,蝎子精还不据此反诘?但是,这跟破戒又有什么关系呢?唐僧既然顺从了蝎子精,那么就是破了色戒。

所以,蝎子精虽然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两件事,就让唐僧无话可讲了。这么说来,唐僧是听懂了蝎子精的话咯?那么,为什么唐僧的回答却又是前言不搭后语呢?在此情境之下,被对方反诘到要害,谁还能说出话来?所以,唐僧是故意装傻充愣,假装自己听不懂,以一句来为自己掩饰。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蝎子精为什么反诘唐僧的时候是如此的轻描淡写?为什么不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呢?“你小子就别假正经了。你在子母河边堕胎犯了杀戒。方才你又接了我亲手劈破的素馍馍,分明是动了**心,犯了色戒。你还装什么装啊?趁早洗洗睡了,别瞎耽误工夫。”这样说的效果不是更明显吗?其实,我们要注意此时蝎子精的身份和处境,蝎子精此时还在讨好唐僧,尚未到撕破脸皮的那一刻。所以,蝎子精说话极有分寸,点到即止。话不能说得太硬了,伤到唐僧,那样很可能适得其反。同时,这话也不能说得太软了,唐僧根本不放在心上,没有效果。所以,这话既要听着平和,也要暗藏骨头。蝎子精处理的火候刚刚好。

唐僧装傻充愣,避而不接话茬儿,说明他已经乱了方寸了。这个时候,悟空担心唐僧会乱了真性,就出来解围了。悟空为什么会担心师父乱了真性呢?唐僧装傻充愣,不是掩饰得挺好的吗?可能,这与读书人一个特性有关。俗话说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其实,读书人一点也不担心“有理说不清”,大不了拂袖而去,再砸你一句“朽木不可雕”也。到时候受不了刺激而内伤的极有可能是你这段蛮横的朽木。读书人真正害怕的是“有理讲不赢”。所谓“巧舌胜千军”,讲的就是以理压人。当他自觉无理的时候,就会在政治上面临被动局面。如果对方此时再施加一点压力,自己就很有可能乖乖就范了。就在此时此地,蝎子精如果趁机“霸王硬上弓”,在行动上主动逼他一下,理屈词穷的唐僧同志很可能就此放弃自己了。所以,悟空出现得很及时!

这个妖精发火的缘由也是十分奇怪。刚一发现悟空,就怀疑他是来偷窥美色的,并且立即动手就要灭了悟空。这简直就是自恋狂嘛!其实,这正是反映了这个蝎子精是不会在外面显露自己的真实容貌的。而且,可以推测这个蝎子精是不会变化之术的。她的人身是修炼得来的。修得的人身和变化的人身不是一回事儿。而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迫使蝎子精使用了附身的方式来假扮女王。否则,蝎子精应该先把女王抓起来,然后再变化女王的模样去欺骗悟空。琵琶洞里面就有被抓来的西梁国妇女,可见蝎子精是完全可以抓走女王的,但是她却没有这么做。所以蝎子精最后被打死,也就是真的死了,她只有一条命。

悟空与蝎子精一经交手,,毫无往日的威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前面说过了,悟空对于这个蝎子精的来历一无所知,心里没底,而且这个蝎子精没有一点妖精的特征,悟空不敢贸然动手。万一又是哪个领导家门不严,跑出来什么宠物座骑之类的就不好办了。因为这些小祖宗们身上不带几件宝贝是不肯出门的。否则就太没面子了,更重要的是还会让那些山野之中的乡下妖精们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