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字体: 16 + -

第53章 如来留下买路财 (2)

另外,悟空还向玉帝要了两个雷神下界助战。但是这两个雷神从头到尾根本就没出过手。这是为什么呢?向时曾闻得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说过牛是怕雷击的。在这里,悟空大概也是凭着这一点做最后的一搏吧!但是,这两个雷公根本就不敢出手。因为这青牛虽然武艺了得,但是法力到底如何却无从知晓。万一有个闪失,雷公也别想在天庭混了。因此,这两个家伙就是来走走过场的。

悟空用尽千方百计也不能降伏这个兕大王,最后没有办法只好直接去找如来帮忙了。为什么悟空没去找观音菩萨呢?因为上次在平顶山时,老君说是观音向他借了金银双童来考验取经团队的。悟空担心这次也跟观音扯上关系,到时候是翻脸还是不翻脸?最好请如来做个指示,免得大家难做。另外,悟空与如来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悟空。之前在平顶山悟空历数自己都向谁磕过头的时候,悟空基本已经肯定了菩提祖师就是如来佛祖。而且,这个推测结果可能出来得更早,应该是在悟空被压五行山的600年中悟出来的。现在,悟空没了紧箍咒,继续取经的目的已经明确了,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揭开自己的身份之谜。因此,此时有必要到灵山一探究竟。毕竟之前与如来只有一面之缘。

悟空到了灵山,入神了,如果不是比丘尼尊者叫他,他恐怕一时还回不过神来。悟空这个时候会是什么样心境呢?我们试着来推断一下。起初,悟空的金箍棒被套,他去天庭求助。那个时候的心境如何?有诗为证:这诗出自悟空本人之口,是他在等待玉帝查岗报告期间所作。此时悟空的心境,既有阔别重临的苍凉与感慨,更有无奈等候的忐忑和期许,与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截然相反。此时的悟空就像一个等待面试结果的应届生一样,天安地泰的情境与悟空的心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此后,天庭诸将下界擒妖皆遭败绩,不但没能制服妖精,还生出不少是非。这个时候,悟空的心境可以用来概括。

换句话说,此时的悟空表面上强颜欢笑,实际上却是忧心忡忡。内心纷乱而繁杂的悟空,登上灵山却又为何有心思呢?悟空初到南海普陀落伽山请观音菩萨的时候,也曾观看山景,但是那时是行色匆匆,走马观花。这次来灵山的心境要比上次去落伽山复杂得多,上次去不过是请菩萨帮忙收伏熊罴精找回袈裟罢了。悟空这次来灵山一定是发现了这个地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是,而不是贪看山景,这一个字突出了观看本身所包含的目的性。悟空是在下意识地寻找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的来源,因此入神而不自知。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来自灵台方寸山。这不是因为这里种了和灵台山一样的花草树木,也不是因为这里养了和灵台山一样的珍禽异兽,而是一种气氛,一种悟空呆了十年早已熟悉而又淡忘陌生的气氛。应该说,神仙界里的基本设施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不仅私家花园遍地皆是,而且风格单一、缺乏创意,为了彰显尊贵、凸显经典,互相模仿、彼此抄袭已经蔚然成风。建筑史上的败笔正是发端于此!

悟空见过如来,礼毕,说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十。如来又开始装了:装吧!装吧!只要不装嫩!都可以接受。如来是怎么知道这个妖精的来源的呢?天庭很多神仙在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见过这个宝贝,观音也亲眼见过这个宝贝。听悟空的描述,傻瓜也猜得出来呀。如来神秘兮兮地告诉悟空,谜底不能揭穿,只可助力擒拿。如来的这一手简直和日后谛听判别真假美猴王的废话如出一辙啊!如来着十八罗汉开宝库拿了十八粒“金丹砂”跟随悟空下界降妖去了。可是这十八粒“金丹砂”也难逃厄运,依旧被“金刚琢”套走。

我们来回忆一下当时的作战情景。十八粒“金丹砂”一起抛出,顿时飞砂迷目,地积三尺。这里有一句话非常奇怪,。为什么说这句话奇怪呢?和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吗?而且,这句话在书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过。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中也出现过一次,。比较这两句话出现的时机和环境,我们发现有着这样两个共同点:1.都有悟空在场;2.都是风沙迷眼。因此,可以推断这个明珠实际就是指的悟空眼中的如意珠。

这句话的意思实际是指,就算你有如意明珠在眼中,照样不能抵御飞沙迷眼之灾。但是,这里似乎有一点矛盾。在车迟斗法的时候,悟空的头被割下,以致金箍被盗卸,按此道理眼中的如意珠也应该没了呀!但是,这里此话重现,实际就是在提醒我们这个如意珠并没有丢。悟空还是暗中取回了自己的如意珠的。什么时候拿回的呢?记得悟空在油锅洗澡的时候,突然消失了,他干吗去了?拿回那颗头去了。这颗头悟空也一直带在身边。这头上的金箍和如意珠一样都不能丢。这次,悟空能一眼看出这个青牛精,原因就在于这火眼金睛。这火眼金睛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跟照妖镜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这是个谜团。暂且不提。

如来的法宝没能降住妖精,这多少有点对不起观众了。其实,如来这次出手要降伏的不是这个妖精,而是他的主人公太上老君。解决问题要抓关键,抓筋节,否则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断根绝症。如来手腕极强,处理矛盾一竿子到底。如来是怎么收伏老君的呢?贿赂。看见没?钱,才是世界上最厉害最无情的法宝。十八颗“金丹砂”撒下来就是“十八座”金山啊!如来和玉帝,一个有钱,一个有命。难怪他俩能稳坐大道,永享无极啊!前面说过了,这个老不死的太上老君不是什么好鸟,乃天庭国有资产流失的最大受益者。最可恶的是还可以利用国有资产金炉银炉锻炼仙丹,名义上是为玉帝,实际上是监守自盗、损公肥私。而且还倚老卖老:仙丹没了,既不请罪,也不抓贼,而是到玉帝跟前打个招呼,通知一声就算完事了。要不是看在他是元老的分上,而且对玉帝没什么二心,政治上算是比较清白,玉帝哪会那么纵容他?这一次,老君刁难了一下取经队伍,就发了一笔横财。之后,就安稳多了。不过,如来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玉帝通过天庭诸将与青牛精的一翻赌斗,终于见识到老君的“金刚琢”的厉害了。善能变化、套取诸物、水火不侵的功能都不假。从老君的口里,我们还知道原来芭蕉扇是克制“金刚琢”的唯一法宝。但是,这个信息究竟是真是假却不得而知。而且,芭蕉扇是个什么法宝?另一个谜团啊!老君的底不是那么容易探的啊!但是,老君贪财的本性暴露无遗。只要有弱点,就可以被打败。因此,老君虽然得了金山银山,但是却暴露了自己的软肋。不过,老君真的就那么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吗?咱们还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