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字体: 16 + -

第47章 车迟斗法——高手过招了无痕 (1)

车迟国这一节似乎首次道出了《西游记》的主旨:三教合一。其实,悟空在这一节的所遇都是有人安排好的。谁安排的呢?就是六丁六甲、护教伽蓝及太白金星安排的。因此,可以看出来,观音安排的39位保护唐僧的保镖,不光兼职做各大媒体的狗仔,更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引路。取经路上除了要应付各派势力的阻挠,以及山野妖怪的算计,还要宣传佛法,增强佛教的影响力。这就好比长征,不光是战斗机,还是宣传机,还是播种机。一场谈判下来,既要私下里谈得拢,又要明面上唱得响,这样就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栈道修好了,陈仓也度了,两不耽误。这些引路的就是要把唐僧师徒导向那国富民强之邦,市井繁华之都。这样才能扩大取经的影响,传经的意义。

五百名僧众在六丁六甲和护教伽蓝的保护下,求死不能,求生不得。连悟空都看不下去了,骂这伙毛神无理。要么就自己把人救走,要么就不要管闲事。把什么事都推到悟空身上,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为了给大圣树碑立传,广传贤名吗?当然不是。就是为了给大众造就济世活佛的印象。准确地说是给僧众和皇帝造就这种印象。佛家其实在骨子里是看不起平头百姓的,他们从来都只走高层路线。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中,可见,佛家是不介意愚弄及欺骗老百姓的。反正他们也不会明白真相,只会随波逐流。佛家对人性的把握非常之到位,因此一出手就直奔要害。车迟国的一番争斗虽然精彩,但还是关起门来的买卖,于车迟国国内形式来说,没有掀起任何风浪。虽然最后是国王抛弃了敬道灭僧的做法,儒释道三家并重,但是这完全是权力运作的结果,百姓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已。佛祖是讲求效率的,但是有时候效率往往是短期效应,长远来看佛家这种操作手法最终是得不偿失的。

悟空变化之后向五百僧众及两名小道士了解了一番情况,决定当晚去一探三位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实力,并且借机生事,向其挑战。在悟空和三位国师来回赌斗的过程中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的。其中有些问题对取经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悟空竟然不认识三清。这个玩笑开大了。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可见,悟空是认识三清的。当然,是不是悟空只识其人,不知其号呢?有可能,但几率不大。悟空在天宫住了大半年,而且和老君还是一对过节不断的冤家,怎么会连老君都不认识呢?当然,悟空可能确实不认识三清之中的另外两个:玉清和上清。在五庄观的时候,悟空差点和道童打起来,当时悟空就反问过道童弥罗宫中有谁是太乙天仙。

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不过,就算悟空不认识三清,没道理连菩萨也不认识啊!整本《西游记》中,除了毗蓝婆之外,还真找不到哪位菩萨是悟空不认识的。但是,他问八戒那三座金身是什么菩萨。就在这道观之中,悟空问八戒这样的话,不怕被雷劈吗?这是悟空故意在试探八戒。其实八戒在之前的取经路上还是露出了破绽的。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中,八戒出任天蓬元帅在天河统领水兵,连太白金星的名号都不知道?亏人家还救过他的命呢?所以这个八戒是有问题的。取经路上一旦遇到妖怪,八戒呆在妖怪那里的时间比呆在取经队伍的时间还要多。这不得不引起悟空的怀疑。八戒虽然知道三清,但是未必个个认识。

悟空要求是。但是,结果是。看来,八戒对三清也只是知道一丁点儿,三清的排位并不清楚。按道理,八戒是二师兄,应该变做灵宝道君,沙僧才应该变做太上老君。但是,八戒没想那么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悟空不是嚷着来找吃的吗?怎么他自己不吃呢?东西都偷吃完了,怎么还在案发现场无故停留,不怕被抓现行吗?要记住悟空来三清观的目的是试探国师并向其挑战。所以要无事生非:把圣像扔到茅厕,偷吃贡品,另外更过分的是遗尿作圣水哄骗三位国师。在最后离开之时,悟空还不忘自报身家,生怕别人不知道是他闯的祸。

接着我们来看看这三位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来历。龙王敖顺说他们的“大开剥”是源自小茅山,虎力大仙却自称幼时在钟南山学道。乍看之下,似乎二者说法不一,有矛盾之处。其实,这个也算不上矛盾。因为,茅山道术和钟南山道术是有渊源关系的。具体我们就不详究了。二十年前,三位大仙从天而降,在车迟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指水为油,因而能够名动公卿、术安君王。西天路上不少城邦无缘无故地遇到大旱灾,之前的比如乌鸡国,之后的比如凤仙郡,但事后都能找出原因之所在。这多是仙佛计划中的一步棋。那么,这一回中车迟国的旱灾是怎么来的呢?车迟国皇帝在位二十三年,二十年前也就是在皇帝即位的第三年来了这三位仙长,当时已经大旱了。从后面的事态发展情况来看,这次旱灾完全是为了让这三位仙长欺佛以求上位的。那么这到底是谁安排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斗法的过程吧!

悟空和三位国师的斗法实际上可以分为两大层次,每层次又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层次的斗法分为灵台祈雨、云梯显圣、隔板猜枚三个环节。其中隔板猜枚又有三个小环节。

先看看灵台祈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虎力大仙登坛祈雨,一番舞弄之后竟然真的招来了风云雷电、四海龙王。原因是他的五雷正法是真的。其实,不仅这五雷法是真的,这三位国师也是真的仙长,并非妖精。唐僧师徒未入城池之前,悟空曾有一番查探。如果三位国师是妖精,那么为什么没有妖气却隐祥光?这是悟空为什么要先进三清观打探的原因。悟空现在已经成熟多了,不会再冒冒失失地去降妖了,西天路上的“妖”水分太大。上次在莫家庄四圣试禅心的时候,师徒们已然领教了什么是兵不厌诈。在虎力大仙登台祈雨之前悟空问了一句话,悟空的这个问题问得好。

其实,从这次行云布雨的整个过程来看,这次祈雨成功完全不是悟空的功劳。如果不是虎力大仙布施五雷法,风云雷电有谁会来应这场雨?前面在过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的时候,敖广曾经说过,私雨用水可以,若要下雨却要走流程。但是祈雨和玉帝直接下旨降雨又有点不一样。祈雨成功之后,这说明,祈雨时风云雷电收到的旨意并不具体,而是依照祈雨者的号令行事。只不过,这里风云雷电实际没有按照虎力大仙的指令去操作,而是改听悟空的指令行事。这一点,谁也不会来查。就算查起来,也可以推到悟空身上去。

这里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五雷正法。因为这关系到三位国师的真实身份。道法认为,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也就是说,这三位国师修炼的正是无上道法。修炼五雷正法有很多门派,比如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及茅山派等,而茅山派与上清派一脉相承。茅山派,也有人称之为上清茅山宗。上清派是谁的势力范围呢?玉清元始天尊。所以这三位仙长的到来必然与元始天尊有着莫大的关联。风云雷电这帮小神这回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第二个环节为云梯显圣。这个环节本来是虎力大仙赢定了的:悟空不会坐禅,唐僧不会驾云。但是,却出现了意外。悟空驾云把唐僧送上去,最后又驮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中,在过流沙河时,悟空曾经就能不能云托唐僧这件事和八戒争论过:

这场关于云托唐僧的争论有三点意思:1.唐僧是浊骨凡胎,云托不起来;2.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将唐僧送往灵山,唐僧可以不必步行去灵山;3.如果唐僧不是步行去灵山,则取不得真经。这三个说法,不知道悟空是从哪里得知的,但八戒是认可的。就在前一场黑水河战役中,我们通过八戒的口还重温了这个说法。

关于第一点,可以说是最关键的。到底能不能云托凡体呢?这里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唐僧不是给悟空驮上高空了吗?

关于第二点,妖怪们已经通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前面两点都已证明了唐僧不必徒步前往灵山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至少在操作流程上是可行的。但是为什么偏偏就是无法变为现实呢?这个答案就与这里的第三点意思相关联了。唐僧取经的任务本质就是为了谈判,如果取经师徒投机取巧使取经团队绕过障碍前进,那么取经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菩萨安排了39位护法轮流当值监督唐僧,监督取经团队,特别是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唐僧左右。不仅如此,如来还亲自作了系统设置,确保取经团队在操作流程上没有投机取巧的可能性。至于如来是如何设定的?暂且不提。

看来天尊也很想弄清楚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因为,八戒和悟空所说的理由很显然是错的。但是,这个问题终究还是没有搞清楚。当唐僧被悟空驾云驮上高台的时候,这个比试实际已经结束了。为了能够真正地控制这个斗法大会,三位国师必须要一败再败下来。这样比试的内容和流程就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上了。一再说过,好勇斗狠不是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高手是能够控制局势,让局势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的人。深层次上讲,这所有的比试虽然悟空都赢了,但是他什么都没得到。悟空一直被这三位国师牵着鼻子走。三位国师才是真正掌握斗法大会实际话语权的人。虽然还没有完全弄清为什么唐僧不能乘云的原因,但至少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这与唐僧本人无关。

第一层次斗法的第三环节是隔板猜枚。这个隔板猜枚又分为三个小环节。这三个小环节是悟空和三位大仙的一次交流。其实,悟空是认识这三位的,这也是悟空在三清观中试探八戒的原因。悟空担心八戒也知道这三位的来历。不过还好,八戒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