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字体: 16 + -

第40章 白骨夫人——为吃唐僧肉而牺牲的第一妖 (2)

其次,妖精们听说的消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个消息并不是直接告诉人们吃唐僧肉是一个长生不老之法,而是重在说明一个有人吃过唐僧肉,并且因此而长生不老的事实。当然,这消息里说的被吃的肉肯定不是唐僧肉,因为唐僧还好好地活着呢。那么到底是谁的肉呢?金蝉子的肉。这个消息的如此特点到底说明了什么呢?确实有人吃过金蝉子的肉,并因此长生不老了。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这是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原因。金蝉子到底转世几次,是一次,还是十次?从文字上似乎很难判断。不过,我们可以倒着推出答案来。假设前九世转生与金蝉子无关,唯唐僧这一世是金蝉子转生,那么前九世的修行者与第十世的唐僧就没有任何关联。因而,十世修行的好人的说法就不能成立。以此类推,假设前八世转生与金蝉子无关,唯第九世、第十世是金蝉子转生,那么第八世修行者与第九世、第十世修行者就没有关联。

因而,十世修行的说法仍然不能成立。按此推理下去,要想十世修行的好人的说法能够成立,必须是也只可能有一个真灵经过十次转生。而转世唐僧的真灵是金蝉子,因此这个真灵有且只有一个,就是金蝉子。用数学表达式可以简化表达:假设十世修行表示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其中⑩=金蝉子真灵,那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金蝉子真灵。镇元子曾经说过,他是在五百年前的“盂兰盆会”上认识金蝉子的,那就是说五百年前金蝉子尚在人世,并未开始转生。那么在不足五百年之中,金蝉子为什么要转世十次呢?平均每一世还不到五十岁,这个寿数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实在是太短暂了。有人认为金蝉子五百年间转世十次,从而让教众分吃十次,就是为了能够帮助佛派渡过因被“蟠桃大会”抛弃而产生的生死大劫而做出的自我牺牲。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

由于每位教众的劫数具体起止时间存有差异,佛祖用了五百年的时间来统筹解决这一劫数问题。到唐僧这一世,此一次生死大劫佛教众基本得以安然渡过。金蝉子的使命完成,转世唐僧再走取经路回到灵山。同时,取经大业的完成又为佛祖立下了一个汗马功劳。金蝉子转世渡劫的使命,应该是个秘密。佛教众虽然吃了金蝉子的肉,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这一事实,更不一定知道金蝉子的肉有长生不老之功效。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中如来话里的意思是金蝉子只投过一次胎。这是他当着众位教众的面故意撒谎,包括投胎的原因也是撒谎,目的就是要掩饰金蝉子转生十世的秘密。不过,由于天庭从中作梗,虽然事情没有完全败露,但是金蝉子转世的唐僧肉能长生不老之事已经成为三界的公开秘密了。因此,如来在这里以领袖的身份代表官方像模像样地辟谣,给金蝉子转世一事做一个盖棺定论,对于澄清事实、稳定人心、团结同志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这三点是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原因。其实,我们再仔细一点就可以发现,这里面有两点原因是重复的。金蝉长老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这两点之中只需要有一点再配合元阳未泄,就可以确保唐僧肉有长生不老之功效了。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中,

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中,

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中,

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中,

以上这几次提到唐僧肉时,都没有提到金蝉子转世这一说,只是强调了十世修行这一要素。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中,这里的白鹿国丈提到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依据与一般妖精不一样。他不是听人说的,而是自己看出来的。他也不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只说取唐僧心肝煎汤服他的仙药可以长生不老。这与一般妖精听说的也不一样。这里,国丈虽然别有用心,但是也不像是胡诌的。就算事情是胡诌的,但修道之理不可能胡诌。

否则,十世修行这一要素与妖精们听到的一样,难道是巧合?真相只可能是十世修行的真体确实有长生不老的功效。这一点是所有修道的人(包括神仙妖怪)都相信的。只不过神仙们不以此道修炼罢了,一旦以此道修炼就堕入魔道了,没档次。没档次的事情,神仙们是不会干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天庭放出这个消息的时候,担心妖精们不相信金蝉子的肉可以长寿长生,于是又多透露了十世修行这么一条消息。其目的就是要让妖精们坚信唐僧肉是可以长生不老的。由于金蝉子多次转世之事本是一个秘密,因此天庭也不能尽知究竟,所以唐僧乃十世修行的真体之说也只是用来骗人的。金蝉子到底转世几次?答案只有如来自己知道。其实,对金蝉子转世一事产生怀疑的不仅有天庭,佛派内部也有人怀疑。更何况,如来百密一疏,佛派之中另有人察觉到这个秘密。

第二个问题,本节之中八戒为什么一再唆使唐僧念《紧箍儿咒》呢?而沙僧为什么又一言不发呢?他们是真想毁掉取经大业吗?非也。联系白虎岭之前和之后发生的事情,以及相应的八戒的行为举止,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八戒唆使唐僧念《紧箍儿咒》的三个原因。

原因一,为报莫家庄被戏之仇。莫家庄四圣试禅心之时,悟空明知道是菩萨设局却没有说破,并且还一再使坏促使八戒上当,致使八戒被吊在树上过了一夜。这个仇八戒当然要记在悟空头上。不仅八戒记了这个仇,唐僧心里也记了这个恨,差一点唐僧自己就栽进去了。因此,在这一点上八戒和唐僧心里是有默契的。白骨精一被打死,八戒就开始在旁边冷言冷语,说风凉话。本节中八戒总共两次唆使唐僧念《紧箍儿咒》,分别在悟空第一次和第三次打死白骨精之时。而且两次指控悟空的罪名是一样的,说悟空使障眼法欺骗师父。悟空要是会骗人那就好了,唐僧也用不着天天跟他怄气了。悟空是什么人?难道唐僧还不知道吗?就是因为悟空说话太实在,不留情面,才经常得罪师父的。因此,在这里与其说是八戒给悟空冠罪名,毋宁说是唐僧在给悟空找罪名。八戒的这个话是说到领导心里去了。

原因二,为了验证《紧箍儿咒》之事是否属实。八戒是在五庄观第一次听说《紧箍儿咒》这回事。本来唐僧在五庄观是要念的,但是经海上三星的劝说才没有念。当时八戒第一次听唐僧说要念《紧箍儿咒》的时候,他的反应是又愁又笑。愁的是自己被锁逃脱不得,笑的是唐僧要念的什么“旧话儿经”从未听说过。悟空大致地给他解释了一下。八戒听说了这么个稀奇事,当然要找个机会验证一下。其实,沙僧也是一样的心态,他也想看看稀奇。于是,打死白骨精一事刚好遂了他们的心愿,既替八戒报了仇又验证了稀奇。八戒两次唆使唐僧的时候,目的都很明确,就是直指《紧箍儿咒》的。第一次目的是验证《紧箍儿咒》,验证成功后,第二次就是以《紧箍儿咒》整悟空了。谁也不会想到,唐僧真的会把悟空赶走。所以,最后悟空走的时候,八戒也没言语了。

原因三,为了能够在取经队伍中出头。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中,这说明八戒早有出头的心愿,但是一直苦无机会。悟空一走,他的机会就来了。悟空倒成了阻碍他八戒扬名立万的绊脚石了。再看看八戒在五庄观中的表现吧!当悟空还在外四处寻找救活人参果树的良方的时候,八戒在五庄观跟海上三星没完没了地逗乐子。八戒这一连串的举止实在是让人看不懂,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原因只有一个,他闲得以至于无聊了。所以,有悟空在,八戒是没有机会表现的,更别谈什么扬名立万了。当八戒意识到师父可能真的要赶走悟空的时候,八戒的内心肯定是闪过一丝灵光。同时,他的内心也是矛盾的,原来他没有赶走悟空的打算,现在突然间就有了可以好好表现的机会。他既紧张兴奋,同时也有一丝落寞。师父就这样把大师兄赶走了?此时此刻的八戒说不出话来,他不知道要说什么,他很乱。

那么本节中沙僧为什么一直不开口呢?除了刚才说到的他也想看稀奇的原因之外,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他看透了唐僧的心思。他是第一个意识到唐僧可能会真的赶走悟空的人。因此,他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回天乏术,徒增师父反感而已。悟空到最后才意识到唐僧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之前他还一直心存侥幸地认为,真是大错特错了。其实,沙僧在取经队伍中是心态最特殊的一个人,他根本没把取经当成什么事,所以看事情比较超脱、比较透彻,他早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最后,悟空最后说沙僧是一个好人,不光是因为他感谢沙僧没有跟着八戒和唐僧一起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是因为他理解了为什么沙僧一直没有开口的原因。是啊!好人不易做。既不能得罪师父,又不能抛弃师兄,只能闭嘴。这一回中,唐僧“借题发挥”赶走悟空,使的是“借刀杀人”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