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取经门
字体: 16 + -

第12章 美猴王中计反天庭 (2)

首先出来挑战的是九曜星官。悟空是个实在的人,知道自己理亏在先。因此,九曜星官刚来阵前骂战的时候,悟空是避而不战的。但是,九曜星官打上门来了,悟空就是想忍气吞声,也没有后路可退了。悟空只是就战退了九曜星官,得了胜仗。九曜星官难道都是饭桶?于是,这场厮杀,可以说是自围剿花果山以来场面最大的一次战斗了。这场战斗的战果如何呢?可以说,李天王取得了围剿花果山有史以来的空前大胜利。但是,这样的战果不得不令人疑心。

战斗结束得太突然了,本应该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拿下花果山的,可是李天王却草草收兵了。表面上看是悟空的一把毫毛结束了战斗,实则不然。在如此的混战之中,能确保抓不住一个猴精,这需要有多么大的战场控制能力呀!因此,李天王从一开始就牢牢地驾驭着这围剿花果山的战局。正所谓,进退有度,胜败得当。真正的胜利,不一定要在战场上取得。真正的强者,也并非取决于攻城略地,进退输赢,而是取决于是否能够控制整个战局的发展。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能够控制战争形势,使战局朝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真正的赢家。有时候军事上的失利,可以换来更大更多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毫无疑问,李天王就是这样一个富有谋略和远见的政治家、谋略家、军事家。齐天大圣府的仙吏向朝廷打小报告,应该就是他居中安排的。

凡事都有意外。令李天王没有想到的是,观音菩萨的到来,使整个战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重点,就在于李天王几乎丧失了对整个战争的主导权。这充分说明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重要性。朝中局势一旦起了变化,对外的军事策略也必须要相应变化。观音菩萨来赴“蟠桃大会”,才发现大会不在。领众仙来到灵霄宝殿,面见了玉帝,才知道了前因后果。观音菩萨是何等精明的人!她是这么两三句话就可以轻易打发的吗?于是,立即派徒弟惠岸行者去前线探听虚实。惠岸行者的到来,大出李天王的意料之外。惠岸道明了来意,李天王立即安排他与悟空在花果山前一战。惠岸不是悟空的对手,败阵而回。李天王立即上书求助,趁机把本来应该是打死苍蝇的一场围剿战役,再进一步演化为降龙伏虎的花果山大会战。当玉帝接到求援奏章一筹莫展的时候,观音菩萨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提出调二郎显圣真君前来助剿。观音菩萨是旁观者清,她撇开了错综复杂、晦暗不明的朝廷局势,调地方实力派二郎神前来助剿的确是上上之策。

这一招真可谓是拨云见日,战场面貌焕然一新。二郎神奉旨前来,第一件事就是和李天王约定:请李天王不要再插手剿匪事宜。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剿匪结束的时候功劳分不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二郎神和天庭的关系来看,二郎神不让李靖插手剿匪事宜,主要是因为他不想使自己辛苦取得的胜利和天庭有任何瓜葛。至此,李天王彻底丧失了战场最高军事指挥权,不再负责围剿战事,只不过为二郎神打个下手而已。二郎神与悟空战经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又经变化赌斗,亦不分胜负。不过,战局朝着对悟空不利的方向发展了。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已经将悟空围困,只是一时还不能成擒。可以说悟空败局已定。

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打算出手了。太上老君作壁上观这么久,也坐不住了,拿出了《西游记》中所有出现过的宝物中最厉害的宝物“金刚琢”。同时,还说了一番颇具深意的话,这段至少告诉了我们三点信息:1.“金刚琢”的来历简介;2.化胡为佛的历史;3.早晚携带此物防身。

1.“金刚琢”的来历简介。大概天宫的诸神都没有见识过这个“金刚琢”,要不然为什么后来悟空请天宫诸神来降伏兕大王的时候,没人能识得此物。诸仙对于这个的功能还缺乏真实具体的了解。

2.化胡为佛的历史。老君当着观音菩萨的面,说到当年自己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难到就不怕观音菩萨翻脸吗?这其实,是老君在警告观音不要对天庭的事务过于热衷。你们佛教的源头还是我老君开创的呢!你一个小小的观音不要忘记身份,肆意胡来。观音听了这个话,不管是不是真的服气,但是的确没有说什么,安静下来了。

3.早晚携带此物防身。老君最后说到此物是早晚都携带在身的。这说明,老君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此物不会大意遗失。此处更是说明了后面兕大王通过盗取“金刚琢”而下界为妖,其实是不可能的。

老君说出了“金刚琢”的诸般功能,可是,他是怎么来使用这个威力无穷的至上之宝的呢?原来只不过是拿起来砸了悟空头一下。为什么不使用这宝物的本身灵性,套取悟空的金箍棒呢?其实,这不经意的一砸是很重要的,老君既显示了宝物,同时又隐藏了宝物。根本没人能见识到此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只是知道这个东西很玄。到底此宝玄妙到什么程度,只有老君自己知道。这个时候,老君不仅要收伏悟空,还要镇住诸仙,更要镇住这个观音菩萨。由于李天王的中饱私囊、姑息养奸,一个猴子打闹天宫,已经开始让诸仙暗地里看笑话了。

如果这个玩笑一味开下去,不仅有损朝廷颜面,同时有可能会招致诸仙对朝廷的怀疑,特别是观音菩萨对天庭的怀疑。“蟠桃大会”如此重要的一个嘉年华,竟然能让一个来历不明的猴子破坏掉。这样一个“事实”暗地里到底有几个神仙相信?很难说。太上老君肯定是不相信的。然而,玉帝确实是按照这样一个逻辑,一板一眼地处理的。老君虽然疑虑,但是必须要为这个闹剧做一个迅速的了结。这个时候,太上老君必须和玉帝及天庭的利益统一阵线。这个时候再想想玉帝调集如此大军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向众仙表态,“蟠桃大会”确是这猴头捣的鬼。老君不是不想套取悟空的金箍棒,而是不能在诸仙面前暴露实力。老君借二郎神的手,暗中击败孙悟空,目的不是说明孙悟空一定需要他太上老君来收伏,而是要通过这一举动来震慑诸仙。否则,达到这一目的的就会是观音菩萨。相信满天神佛,包括玉帝、老君及观音菩萨在内,都有一个共同的疑虑,那就是孙悟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悟空因为受到老君的偷袭,又被啸天犬咬绊,最终为梅山七圣所捕。天庭的第二次围剿花果山的战役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二郎神及李天王得胜班师回朝的时候,二郎真君对他的梅山兄弟说道:这里的问题是,二郎神为什么要派他的兄弟在花果山搜山。二郎真君是派来助剿孙悟空的,现在悟空被捉,任务已然完成,为什么要搜山呢?回想起二郎真君接受任务时大喜的心情,不由得感叹地方实力派其实与土匪无异。他大喜无非是因为又要发战争横财了。所谓的搜山,无非就是烧杀抢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屠城。两军交战,屠城掠财是不可能避免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真正避免过。不过,令二郎神失望的是,花果山并不是什么富贵岛,而是一座与世隔绝穷得叮当响的赤贫山沟沟。

悟空被捉,天庭是怎么处置的呢?玉帝处理得很干脆,勉强算是给了众仙一个交代。但是,没想到的是斩妖台拿悟空一点办法都没有。记得当年悟空学艺之时,师傅曾经说过他有三灾之难。这第一难即为天雷。可是斩妖台上悟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祖师说过对付天雷必先见性明心预先躲过。看来悟空是预先做了准备的,这次天雷没有击中悟空。至于刀砍斧剁和火烧这些法术伤害,悟空都是有拆解之法的。

天庭如何来处置悟空呢?是个难题。这时候,太上老君就出面做了一个解释。可是这个解释站不站得住脚?不知道。从后面的结果来看,这个只是老君一厢情愿的猜想。其实这个时候,老君是急于解围。不能把天庭的众仙都凉在这里呀!更不能把玉帝王母也凉在这里呀!办法可以慢慢想,但是事情必须先揽下来。其实,老君对于悟空的来历也很怀疑,很好奇。不过此处老君炼悟空可不是因为好奇,而是另有安排。此为老君定下的“假途伐虢”之计。

悟空在八卦炉里面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究竟是否如太上老君所愿化为灰烬呢?不但没有化为灰烬,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这是怎么回事呢?八卦炉中悟空为躲大火站在巽位上,。但是,后来取经路上的实践证明,这“火眼金睛”可不是什么眼病,而是具有一定的识妖辨怪的特殊技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还是那颗如意珠发挥了作用。在文武火的煅烧下,如意珠必然被煅出金箍棒,放出璀璨光芒。在文武火的锻炼下,悟空的双眼吸收了如意珠的灵气,炼就了非凡的功能。最后,如意珠仍然回到了金箍棒之中,一直伴随悟空左右。能够安然从老君的八卦炉中走出来,说明悟空是不惧怕火的。过火焰山的时候,悟空曾对八戒说过:悟空所说的应该就是在八卦炉的时候吧!因此,悟空在八卦炉中之所以能躲过文武火的伤害,是因为避火诀和护身法。当然,避火诀避不了烟,他的眼睛也确是被烟熏了。这个弱点被红孩儿钻了空子,差点让悟空命丧黄泉。

老君打开八卦炉取丹,牛鼻子老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差点把八卦炉都给摔坏了。悟空逃出八卦炉,一路打至灵霄宝殿,没有一位神仙能够拦得住他。九曜星关门,四天王避户,谁也不来惹这个麻烦。上次辛苦那么久,功劳全让二郎神拿走了,玉帝连根毛都没赏赐。还多亏老领导李天王提前兑现,犒赏三军功臣。这正是考验好同志的时候到了!当时正值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轮班执殿,见悟空不分好歹乱棍打来,当即上前阻止。悟空受了委屈,哪里还顾得了许多,举棒就打。两个在灵霄宝殿之外,纵横厮杀。佑圣真君又调来三十六员雷将助战,顿时将悟空团团围住。悟空使出浑身解数,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悟空一出八卦炉,理都没理太上老君,直接就往灵霄宝殿上冲,要找玉帝报仇。看来,玉帝真的是把这猴子惹毛了。猴子不顾一切,疯狂进攻,要找玉帝老儿拼命了。为什么呢?我不就是吃了你们家几个毛桃,几瓶辣酒,还有几颗假药,犯得着下这么狠的手段吗?十万天兵,一十八架天罗地网,梅山七圣,太上老君的文武火,这桩桩件件,真是太过分了。悟空大概还不知道他自己到底犯了多大的罪过呢!

门外叮叮当当个没完,玉帝当即传出旨意:

这次悟空是真的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