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三国第1卷
字体: 16 + -

第2章 一个小虾的东奔西走

刘备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做一个英雄。虽然他左张飞右关羽,屁股后面还跟着五百个来路可疑的乡勇,但是在这样的时代,他毫无疑问只是一个小虾。

从小虾到大侠,究竟要走过多少千山万水,刘备不知道,也没人知道。的确,人生的很多时候,所谓的前途都是闭着眼睛往前走,走到哪里算哪里。功成名就了,那叫前途一片光明;身败名裂了,那叫没前途。

重要的是往前走。

不过对刘备来说,往前走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前方在哪里。虽然他有一个听起来吓死人的出身,但也有一个听起来吓死人的职业——卖草鞋的。在政府军主导的正面战场上,刘家军缺少一个冲锋陷阵的空间和方向。

他只能带着五百乡勇依附于政府军,以一种可怜的力量证明自己可怜的存在。

事实也的确如此。桃园三结义之后,刘备和他的兄弟们开始了依附生涯。先是跑到幽州太守刘焉那里效力,接着又跑到青州太守龚景那里效力,再接着又跑到广宗卢植处,试图在这位中郎将手下讨生活。就是在这里,刘备和曹操历史性地擦肩而过。这是一个小虾和另一个稍大一点小虾的擦肩而过,他们甚至没有照面,更没有对话,有的只是相同的和乱世称雄的野心。

在关羽看来,刘备没有,也没有野心,有的只是和他一样的漂泊。

漂泊者是无根的。关羽对这一点非常有体验。刘焉、龚景、卢植都不是他们的根。卢植接下来的遭遇更是鲜活说明了这一点。

他被抓起来了。

不是被张角抓的,而是被灵帝派人抓走的。

事实上,灵帝也不想随便派人抓走一个抗敌将领,但是黄门左丰不同意。因为他的没得到满足。黄门左丰的说起来是这个世界上最稀松平常的。

他要钱。向卢植要钱。这个被现代法律定义为索贿的行为就发生在抗敌前线。

只是卢植将军漠视了这个朝廷小公务员的。虽然左丰同志有一个钦差的背景在里头。

很快,卢植就为自己的漠视付出了代价。左丰同志回去后以向灵帝打小报告的方式让卢植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小人是不可以得罪的。

代替卢植职位的是中郎将董卓。这个后来将一个王朝搞得分崩离析的人物此时有些心不在焉地看着被装进囚车的卢植,一言不发。

很傻,很天真。这是董卓对卢植的评价,但他不会说出来。一般来说,董卓不说没用的废话,也不对执迷不悟的人进行劝导。董卓的人生是杀伐决断的人生。语言对他来说是多余的。

张飞也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语言对他来说是多余的。这个曾经靠屠刀说话的男人现在靠丈八点钢矛说话,他要上前砍死那些押送的军人。

刘备拦住了他。

虽然从世俗的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前卖鞋人对前杀猪人的阻拦,但是从未来学的意义上而言,它具有“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意义。

同样都是乱世浮萍,刘备却难得地具备了大局观。他告诉张飞,卢植被捕这件事,朝廷自有公论,咱没必要卷进去,还是再找人投靠要紧。关羽就是在此时才明确知道,刘备虽然有一个听起来吓死人的出身,但毫无疑问,他们有的只是同样的漂泊。

作为一个资深漂泊者,关羽给出了一个“兄弟们不妨漂泊到涿郡去”的建议。

这差不多是一个从终点再回到起点的建议。刘备很感慨:在这样的世道,要成一点事真的很难。

哪怕是找一条一百年不动摇的大腿来抱都不可得。

但是,他们注定回不了涿郡了。

因为董卓宿命般地赶过来与他们遭遇。当然历史的真相应该是,董卓被张角赶得满世界乱跑,最后跑到了刘备们的回乡之路上。不遭遇也难。

张飞的丈八点钢矛这次真正发挥了作用。董卓在钢矛的掩护下死里逃生。

当董卓惊魂未定地出现在刘备面前时,后者只对他身体的一个部件感兴趣。

大腿。

虽然当此时也,董卓的大腿还有些动摇,不过刘备相信,几分钟之后,董大腿将坚固无比。

将毫无疑问地成为一条一百年不动摇的大腿。

刘备小心翼翼地靠近这条大腿。他向董卓表白了自己的出身,希望对方重视一下自己。

董卓没有重视。因为董卓一向以来重视的不是历史,而是现实。现实情况是,所谓的刘皇叔只是个卖草鞋的,而他身后的五百乡勇与其说是在除暴安良倒不如说是在四处搞串联,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董卓决定,收起自己的大腿,严防死守刘备的靠近。

张飞怒了。在张飞眼里,董卓的大腿跟猪大腿没什么区别,他本能地抡起钢矛,试图制造一起东汉末年骇人听闻的谋杀案。

刘备再次拦住了他。心情复杂地拦住了他。

不错,刘备是很痛苦。没有一个人在被他人忽略时会有好心情,但刘备的痛苦说到底是一个有大局观者的痛苦,这一点再次构成了他和张飞之间的区别。

刘备当时冷冷地瞥过董卓,再冷冷地瞥过董卓的大腿,认定眼前这个傲慢的男人,到底没什么大出息。

一个无视历史的人不可能拥有将来。刘备收拾旧心情,带着他的全部家底匆匆奔向下一个目的地,中郎将朱隽所部。

他们之所以不再回涿郡理由很简单,涿郡在董卓防区,咱这一干人不可能再为此人效力了。

绝不。

有一种官叫县尉

历史总是风云际会。

在接下来政府军与军的博弈中,那些后来注定要影响历史的人儿开始闪亮登场。曹操跟着皇甫嵩混,在曲阳让张角、张梁停止了呼吸。为此,曹操被提拔为济南的地方行政长官。先后担任过盱眙、下邳(今江苏境内)两县副县长的孙坚也克隆曹操的人生道路,带着一千五百多人下海杀敌,试图建功立业。事实上孙坚还真是有所收获。在与中郎将朱隽所部合围黄巾军余党的战斗中,孙坚同志身先士卒,率先登城,一个人砍死了二十多个敌人。他,也被朝廷提拔为一个郡司马。

但是刘备一无所获。

虽然刘备和他的追随者杀敌不可谓不英勇,这又能怎样呢?

起点太低,朝中无人,这是刘备的致命伤,也是这个时代的致命伤。

因此在接下来的很多时候,刘备和他的追随者闲站洛阳街头,茫茫然不知所之。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张均的郎中遭遇了他们。

这是一次致命的遭遇。三天之后,张均死了。

不是刘备杀的,当然也不是张飞杀的,而是灵帝杀的。灵帝其实不忍心杀张均的,但是这样的时代,一个人要杀另一个人,理由太多了。在所有的理由中,忍心或不忍心是最无关紧要的。

紧要的是,被杀者是否识趣。

在十常侍看来,张均是太不识趣了。因为他敢跟十个人对抗,跟当时世界上腰杆最粗的十个人对抗。当其时也,张均在听完刘备声泪俱下的哭诉后,怀着满腔的革命热情进宫见灵帝。张均面见灵帝,一方面痛说刘备家史及其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将矛头指向十常侍。张均说“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

张均说这番话时慷慨激昂、大义凛然,一副为大汉江山舍生取义的神情,灵帝却表情复杂,默不做声,一副首鼠两端的神情。

不是他不想杀十常侍,而是他杀不起。

杀这十个世界上腰杆最粗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要命的问题还在于,灵帝不知道这代价究竟是什么,这是真正的可怕之处,的确,在我们过往的生命体验中,一个人最大的恐惧不是知道了最坏的结果,而是不知道结果有多坏。

所以,灵帝不想冒这个险。

不错,大汉的江山是岌岌可危了,但是再怎么岌岌可危,他奶奶的那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灵帝不想做这个王朝的终结者。他对张均的慷慨激昂按下不表。

十常侍没让他按下不表。他们找到了灵帝,然后在他面前齐刷刷地跪下了。

跪得那叫一个源远流长,十常侍让灵帝做一道选择题:或者杀了他们,或者杀了张均。二选一,没有第三条道路。

灵帝选择杀了张均。

这实在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张均到底太年轻,为自己的慷慨激昂付出了代价。灵帝则继续默然不语,看一个王朝在苟且偷生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唉,这样的时代,谁能够真正地人定胜天呢?

灵帝知道,那个人肯定不是他。

一个月后,刘备的人生中迎来了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

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在帝国的官阶序列中,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职,差不多属于最后一阶了。

没有人知道朝廷是出于什么原因要给刘备这么一个小官做。也许没有原因,也许张均之死让灵帝突然觉得应该有一个象征性的结果,也许是十常侍的权宜之举,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没人给刘备一个答案。

刘备也不需要答案。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越是重要的人物才越需要答案,此时的刘备名不见经传,凭什么要朝廷给他一个答案呢?

他只有接受。就像曾经接受命运给他所有种种“好”与“不好”的因果一样,“接受”是他的宿命。

刘备走马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