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击战的故事
字体: 16 + -

章四章 抗日烽火遍中华_十二小时与八十二烈士

十二小时与八十二烈士

在江苏省北部,有一座“八十二烈士陵园”。在陵园大门的左右两边,一副由时任苏北行署主任李一氓题写的挽联,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上书:从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这座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抗战期间牺牲在刘老庄的82名烈士而建。如今,到“八十二烈士陵园”参观瞻仰,仍能感受到当年硝烟弥漫中,82名新四军战士苦战一天的悲壮气氛。

1943年春,日寇调集了大量重兵对新四军各部进行疯狂的“扫荡”,苏北抗战到了最艰难的时期。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新四军军部转移到了淮南一带。新四军第三师在师长黄克诚、参谋长洪学智的带领下,坚持内线作战,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与敌人周旋。

敌人的意图很明显,他们想破坏淮海抗日根据地,合围六塘河岸一带的淮海区党政机关,并歼灭新四军主力部队。但是,敌人的这一诡计早已被新四军所识破。留在苏北一带的新四军在军长陈毅的指示下,化整为零,牵制住敌人,掩护淮海党政机关和当地群众的转移。

3月17日早晨,位于刘老庄的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突然与日军主力部队第十七师团遭遇。鉴于敌我双方力量过于悬殊,二营并没有急于应战,而是迅速转移,欲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后再围歼。结果,敌人穷追不舍,死咬不放。两天后,日军再次对二营形成包围之势。

情急之下,二营营长命令四连阻击敌人,掩护全营突围。四连,原是陕北老红军组建而成的八路军部队,自皖南事变后改编成新四军。

四连接受任务后,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在刘老庄的防御工事里做好战斗准备。很快,敌人就逼近四连的前沿阵地了。白思才心里默默数着:“100米、80米、50米……打!”顿时,阵地上枪声大作,弹片横飞。突然遭受袭击的敌人还来不及应战,就倒下去一大片。过了一会,清醒过来的敌人才开始反击。他们迅速调整部署,对四连的阵地形成了包围之势。敌人组织了几次冲锋,不过都被四连给压下去了。

后来,白思才见二营主力部队已安

全撤退,掩护任务完成,就带领全连战士撤出阵地,往村沿的交通沟方向赶去。

交通沟,类似于北方的地道。不同的是,南方的水位较高,交通沟只能挖到半人多深。钻进交通沟后,人只能在里面屈膝前进,没法直立行走。交通沟在苏北一带也是家家相通、村村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发达,既可以当转移通道,又能当战壕。

四连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钻进交通沟,没走几步就停了下来。弯腰走在后面的白思才让人向前传话,问问突然停下来的原因。还没等口令传到前面,前面已经传回话来:这是一条还没完工的交通沟,前面堵死了。

这下,四连进退两难了。进,前面没有路了;退,敌人的包围圈正在缩小。

考虑到敌人的主要目的是要去破坏淮海根据地,白思才决定在此狠狠地打击敌人,破坏他们合围的计划。他望着战士们,坚定地说:“同志们,做好战斗准备!”

待敌人走近,白思才鸣响第一枪,一个敌人应声倒下。随后,四连的战士们将手中的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向敌群。气急败坏的敌人吃了亏,推来大炮,将炮口对准四连藏身的交通沟,便是一顿狂轰滥炸。

一轮炮火下来,交通沟垮了一半,四连也牺牲了十来名战士。连长白思才的手臂也负伤了,鲜血直流。他顾不上包扎,又命令战士们用密集的子弹和手榴弹射向敌群。敌人被四连的火力逼得不能前进,只能再次用炮轰。

双方激战至中午,阵地上死尸一片,浓烟四起,战火肆掠。交通沟里的新四军战士们脸上布满了黑灰、血迹,唯独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敌人。他们已经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弹药减少了不少,战友也牺牲了不少。

这时,指导员李云鹏见阵地前30米处躺着几十具敌尸,地上散放了不少枪支弹药。他心想:如果能将敌人的武器弹药收敛过来,说不定能缓解目前的困境。打定主意后,李云鹏鼓动战士们去收敛敌人的枪支。一排排长尉庆忠第一个报了名,他抱着必死的决心,要为连队抢来那些珍贵的武器弹药。行动前,他回首望了望自己的战友,然后快速地滚到敌尸中,又快速地捡起枪支弹药,扔到交通沟。居高

临下的敌人很快发现了尉庆忠,他们向他射来一排排密集的子弹。返回途中,尉庆忠不幸中弹了。仅仅30米的距离,尉庆忠不能安全返回阵地与大家并肩作战了。交通沟里的新四军战士们眼睁睁地看着尉庆忠倒在血泊中,眼泪齐刷刷地掉了下来。

下午,敌人再次发起冲锋。四连的战士们靠着尉庆忠抢回来的枪支弹药,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此时,整个四连的兵力已损失了大半,还有不少战士不同程度地负了伤。指导员李云鹏身上多处挂彩。他忍着剧痛,从衣兜里掏出纸和笔,为全连还未入党的战士们写了一份集体入党申请书,然后挣扎着爬到连长身边,让白思才签上字,按上手印。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眼看了黑夜即将来临。不善打夜战的敌人急于结束战斗,又发动了一次猛烈攻击。全连只剩下十几名战士的四连,武器弹药奇缺,战士们饿了一整天。他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将一些重要文件烧毁,命令战士们拆散多余的枪支,将零件埋进土里,然后安上刺刀,准备与敌人做最后的搏斗。

白思才和李云鹏带领剩余的战士们从交通沟里钻出来,用手中的子弹、手榴弹和刺刀冲向了敌人。夜幕降临了,交通沟前的阵地上沉寂了下来。敌人慢慢地靠近交通沟,往里一看,里面寻找不到任何多余的武器弹药,也没有一个存活的新四军战士。面对眼前的一切,敌人顿觉心惊胆寒,快速地收敛了自己部队的尸体离开了。

整整十二个小时,82名新四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拖住了多于自己20余倍的敌兵,掩护了淮海根据地党政机关和当地群众的安全转移,还歼灭了200多名敌人。

整个刘老庄都在为82名烈士泣血!

闻讯赶来的老百姓将82名烈士的尸体掩埋好,后来为他们修建了一座10米高的烈士碑。远在延安的朱德得知82烈士的事迹后,称赞他们是新四军指战员革命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没过多久,刘老庄的82名青年手臂上挂着黑纱,举着“刘老庄连”的旗帜,重新组建了四连,奔赴到抗日战场上。

这是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一种延续,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