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击战的故事
字体: 16 + -

章四章 抗日烽火遍中华_驰名中外的地道战

驰名中外的地道战

聂荣臻元帅曾说: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

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实行灭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一时间,敌人的据点、炮楼林立,封锁沟纵横交错,导致每个村子里都哭声一片,呈现出凄惨、萧条的景象。

战争的苦难,让每一个冀中人民心中充满了对日寇的恨意。他们决定,情况越是危急,就越要与敌人抵抗到底。为了打击敌人也为了保存斗争力量,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集思广益地开创了打击敌人于无形之中的特殊战术——地道战。

位于河北保定西南30公里外的冉庄村,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

最初,冉庄村的村民们为了躲避敌人的烧杀抢掠,自发地在家里挖了单口洞,取名“蛤蟆蹲”,这是地道战的初期模式和雏形。单口洞,只适用于敌人前来扫荡时,藏到洞里躲避起来,没有攻击能力。不久,由于村里的汉奸、特务告密,许多村民的单口洞被敌人破坏。充满智慧和创造能力的冉庄村民将单口洞改为双口洞,即便是敌人发现了一个洞口,也能及时安全地转移到另一个洞口。

不管是单口洞还是双口洞,都只能隐蔽和防御,不能攻击敌人。所以,哪怕能及时钻进洞里,还是能够被发现,难免会有牺牲。况且,村民们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来,又从哪个方向撤走,这样出出进进,老人和小孩都经不起折腾。

为了能在躲避的

同时兼顾打击敌人,冉庄村的村民和民兵经过商量后,决定把村子的双洞口加宽加长,各家的地洞相互挖通。这样,整个村子里的家家户户的地洞都能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多洞口的地道。

后来,冉庄周围的村子也挖起了地道,直接发展为村村相通,家家相连,能进能退,能守能攻的地道网。

当然,为了避免敌人发现地道,村民们对地道里里外外进行了一系列的伪装。

首先是洞口,村民们将地道的出入口修在屋内的墙根壁上、墙根边的地面或者灶台、井口、牲口槽等地,并且伪装得和原地一模一样。哪怕是仔细辨认,也无法发现。

其次,在洞内距地面两米处,建有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里加设了照明设备、路标,还建有小型的休息室、储藏室和厕所。如果敌人前来扫荡,只要地道内藏有足够的粮食,村民们躲藏几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再次,为了充分发挥地道战的攻击能力,民兵们在村子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工事,在地面上修建了地堡,并将高房工事和地堡与地道连通,既能防火、挡水,又能防毒气,真真正正地形成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

据统计,至1944年底,冀中平原修建的地道总长度约 为12500公里,几乎比明朝时期的万里长城还要长。

利用这长长的、弯曲的、回转的地道,冀中人民与敌人斗智斗勇,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战绩。这大大小小的战果,让地道战驰名中外。

1945年4月1日,一支500多人组成的日伪军部队向冉庄村发

动进攻。驻守在冉庄村的20多名民兵利用地道,神出鬼没地击毙伪军13人,迫其撤退。敌人这一仗,自始至终都没见一个民兵,却只见身边的同伴一个个倒下,吓得没敢进攻就跑了。

4月23日,日伪军集结了2000多人再次进犯冉庄村。鉴于上次的教训,敌人加派了人手,并在村口外用迫击炮猛烈攻击。过了一会儿,敌人见村内毫无动静,便命令步兵冲向了村子。敌人刚走到村口,只听得轰隆一声响,便被炸飞了。原来,敌人踩中了村民们用水壶、铁桶等制成的土地雷,不炸飞才怪呢!

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再次组织兵力冲进村子里,结果发现村子空无一人,四周静寂无声。当一队伪军走到东街时,隐藏在小庙工事里的民兵瞬间击毙了一名敌人。其余的敌人四处张望,寻找民兵时,却一无所获。其中一名伪军去拖拽刚被打死的尸体时,同样毙命。慌了神的伪军在村子里到处乱窜,像一群无头的苍蝇一般。当他们跑到村北的地雷区时,躲在地道里的民兵和村民拉响地雷,炸死了一拨伪军。紧接着,民兵又用步枪射死了十余个伪军。日伪军慌作一团,分头逃窜,结果乱成了一锅粥。几十分钟后,二十名伪军前来收尸,又被炸死五名。

战斗至黄昏,敌人死伤无数,冉庄村则只有一人受轻伤。剩下的敌人不敢恋战,趁天还未全黑前,狼狈逃走了。冉庄保卫战胜利了!

过后,村民们从地道里钻出来,高兴地唱着:

地道好,地道妙,

消灭敌人最可靠。

日寇伪军干挨揍,

抗日军民笑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