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国:大国发展的理念与布局
字体: 16 + -

第七章 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_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王宪魁

作者简介

王宪魁,男,汉族,1952年7月生,河北沧县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现任十八届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核心观点

◆ 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出发点。

◆ 善于抢抓发展机遇,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直接体现。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也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重中之重。

◆ 切实改进作风,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如何做好经济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方向、根本途径、强大动力和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履行好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努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在科学研判中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出发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具有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科学分析和准确研判宏观经济形势,既看到机遇、成就和经验,又看到挑战、问题和困难,从薄弱环节入手,向着最好的方向努力,从实际出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突出“进”和“质”这个关键,坚持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运行,基本面是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有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45.1亿元,增长8.7%。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略有增长,苗情长势好于往年,夺取全年丰收在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5%。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产业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非公经济产业投资占全部产业投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8、3.1和6.1个百分点。但也应清醒地看到,黑龙江省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受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石油煤炭价格走低、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影响,工业经济低位运行,全省经济企稳回升面临压力;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不足,产业结构亟须调整优化;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不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努力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在抢抓机遇中释放经济发展潜能

善于抢抓发展机遇,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直接体现。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按照稳中求进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是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各地应根据实际创造性落实。黑龙江省作为后发展地区,发展相对缓慢,坚持稳中求进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求进”、“求质”。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没有效率就不可能取得更大效益,不“求进”就稳不住,不“求质”就优不了,只有“求进”、“求质”才能保证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要做到稳中求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抢抓有利机遇,加快振兴崛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南方沿海地区利用开放政策和区位优势,发展速度很快,但越来越受到土地、劳动力、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发展浪头正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黑龙江省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四季分明,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优越资源条件和广阔发展空间。同时,当前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和国家政策导向又带来诸多新机遇。只有紧紧抓住这些新机遇,加速释放优势和潜能,才能迎来发展“红利期”。

当前,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形成强大发展动力,加快由农业大省向绿色农业大省、现代农业强省转变,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抢抓“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机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机遇,加快构建以“十大重点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存量盘活、增量做强、总量做大、质量做优;抢抓中俄两国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机遇,加快口岸大通道和境内外园区建设,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促进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抢抓国家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机遇,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加强招商选资,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产业链经济。

在转变方式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也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突出主题主线,改变那种单纯抓引资、抓投资、抓项目、抓生产的做法,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总的方向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原字号”产品销售和原料粗加工比例大,国有多、民营少,存量多、增量少,经济结构不优、产业结构单一,造成经济效益不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既是长期艰巨的课题,也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决不能再走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老路,必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有效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符合黑龙江省实际、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道路。产业发展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总抓手。应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绿色食品、煤化石化、矿产经济、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重点产业。这十大重点产业中,有的是传统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柱作用,经过改造和优化升级,可以在市场上保持优势地位;有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导向,市场前景良好,又可以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较强的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在改进作风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切实改进作风,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不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且影响经济发展环境。

投资者到一个地方投资上项目,不仅要看那里的自然环境,而且要看那里的社会环境、服务环境。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不能仅仅靠主管部门协调、特事特办来创造,而必须靠制度化、常态化的政府服务来保障。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当前在吸引投资、鼓励创业中,仍然存在项目“签了约落不了地,落了地开不了工,开了工投不了产,投了产成不了气候”的现象,其原因有硬件设施问题,但主要是社会环境和服务环境不够优良。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九项规定为切入点,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努力把黑龙江省打造成投资兴业的热土。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在项目审批上,不能只说这不行、那不行,而要研究怎么能行,帮助投资者想办法、跑衔接。既要防止未批先建,也要防止久拖不决,把投资者拖跑。切实落实好优惠政策,深入企业上门服务,让投资者真正了解和享受到优惠政策。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对收权不放权、职能不转变等行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严肃处理。各级各部门都应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维护良好开放形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