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国:大国发展的理念与布局
字体: 16 + -

第五章 可靠保障:切实推进依法治国_法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

第五章

可靠保障:切实推进依法治国

法治既是全面小康的题中之义,同时又是发展的可靠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切实推动依法治国,必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的五个深刻内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经济发展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以治权为要义,以“四个转变”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思维,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法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

朱雁新

作者简介

朱雁新,男,博士,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系武装冲突法教研室主任、教授。

核心观点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两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共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纵观古今历史,通过良法善治推动社会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唐朝之所以成为一代盛世,被誉为中华法系代表作的《唐律》功不可

没,以致后世各朝奉之为修法立制的模板,沿用不废。元代的《唐律疏议序》中说:“乘之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与《罗马法》的贯彻推行密不可分,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1804年公布的《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民法典,对世界各国的民事立法影响极大。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是永垂不朽的,那就是我的法典。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两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共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对社会大众有着巨大的示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执掌国家公权力的关键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不仅要具备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实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各级领导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运用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当前,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难度加大、复杂性加深、利益冲突加剧,各种矛盾的关联性、集聚性和突发性进一步增强,加上各种新兴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引发矛盾冲突的“燃点”在降低。同时,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和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法

治这一公共产品的迫切需求,仍囿于惯性思维和工作套路,不愿丢掉“人治”带来的私利,不敢突破原有做法的条条框框,不会运用法治的工作方法化解社会矛盾、处理发展难题。

怎样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呢?习总书记指明了方法:“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从根本上讲,法治思维是一种权利义务思维,宪法和法律为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和公民等每个社会主体都设定了权利和义务,构建了法律关系,形成了法律秩序,每个社会主体都应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作为国家权力主体的国家机关及其代表的各级领导也不例外。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依法用权不仅是一种政治责任,更是一种法律责任,必须把握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每做一项决策,都要想一想决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定程序是什么、法律后果是什么。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在法律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用权,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才能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表率和楷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集中反映了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方式的与时俱进和制度创新。只有以法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法治轨道上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才能有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