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多元化解析
字体: 16 + -

第二章 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_第六节 清朝确立了现代“丝绸之路”的前身

第六节 清朝确立了现代“丝绸之路”的前身

清肇兴于东北边陲,原是建州女真部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史称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入关代明。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基本确立了现在中国的版图,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是很快就吸收了汉儒家文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政权。清政府对西域的管理从最开始的传统经营到建立省级行政区,这对于“丝绸之路”是一次伟大的创举。

清朝统一西域,为古代“丝绸之路”转型打下了基础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太祖努尔哈赤首先统一了满洲各部,在其入关前又统一了漠南蒙古。而漠北蒙古诸部与西蒙古卫拉特诸部愿奉清为宗主国。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它继续了中国传统的天下一统的观念,在稳定内地的同时,积极致力于边疆的统一。

清朝前期的西域是处于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之下,准噶尔是西蒙古卫拉特诸部之一。西蒙古卫拉特诸部其实是蒙元时代的瓦剌,在清朝大家唤作卫拉特。明清交替之际,卫特拉诸部中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随后吞并其他各部,后来又灭掉天山以北的叶尔羌汗国,向西扩张,逐渐建立起称雄中亚的草原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

清朝入关前,卫特拉各部即向清朝递交友好国书,但是随着噶尔丹取得准噶尔统治权,他们的野心开始膨胀。噶尔丹是一个颇有雄心的人,他先是吞并叶尔羌汗国,紧接着又占领了漠北蒙古、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一时风光无两。这时的噶尔丹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向其宗主国清廷开战,想伺机占领漠南。康熙御驾亲征,两次战役击败噶尔丹,使之失去了有生力量,逃回天山以北的老家,不久就病逝了。

噶尔丹病逝后,他的侄子成为准噶尔汗国首领,开始时与清朝保持了良好的关系。随着准噶尔汗国社会的稳定,国力的恢复,他的侄子和噶尔丹一样显露出了野心,加紧了对外扩张和征服,因此准噶尔汗国和清朝关系又开始紧张起来。终于准噶尔汗国入侵西藏,占领拉萨,这件事情直接影响了清政府西部和北部的安全,因此康熙提出“驱准保藏”。

由于准噶尔汗国连年的内乱与用兵,给西域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准噶尔汗国统治者陷于众叛亲离的危局,国力日渐衰落。乾隆皇帝看时机已到,遂发兵出师伊利,最终准噶尔政权瓦解,清军大获全胜。又经过清军一年有余的追击、围剿准噶尔残部,至此准噶尔完全平定,天山北路尽收于清朝治下。此后,清朝完成天山南路大小和卓的叛乱,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

清朝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之乱,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清政府明确宣布将包括天山南北、阿尔泰山东西,一直到帕米尔高原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西域地区置于清朝的有效统治之下。

清朝统一西域后,以“西域新归”,又称之为新疆或西域新疆。由于天山北路东部到乌鲁木齐的广大地区地广人稀,清政府陆续从河西、陇东各地招募大量贫民,迁入上述等地屯住。这些外迁的贫民加上绿营的官兵及家属,还有内地往来经过“丝绸之路”的商客,使得当地的人口不断增加。到乾隆末年,当地以回汉为主的农民已经有20万之多。这一地区的各种制度、文化、经济及面貌与内地几乎没有什么分别。

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在伊犁设立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直到帕米尔的广大西域地区。清朝明确规定,各地驻扎官兵皆归将军节制,地方事务由各处驻扎大臣仍照旧例办理。伊犁将军为当时新疆最高军事长官,兼管行政,统治天山南北。在新疆由伊犁将军节制下的各级机构,听从中央政府的

统一管理,对西北边疆的军政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伊犁将军的建立,巩固了清朝统一西北的成果,维护了西北边疆的统一,保卫了边疆的安全,有利于边疆的建设发展,促进了边疆的稳定。但是这样过于强调军事政治职能,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民族隔离及封禁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内地与西北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丝绸之路”的不畅通,也不利于边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新疆设立行省制度,成为现代“丝绸之路”的前身

清政府在平定大小和卓的过程中为西北后来的稳定留下了隐患,这个隐患差点使清政府失去中国当时最大版图的省份。当时在清朝统一天山南北的进程中,西北沿边的哈萨克、布鲁特、浩罕、八达克山、爱乌罕等部相继向清朝政府臣服,愿意纳贡。

清军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年仅五岁的大和卓幼子萨木萨克,被乳母携带逃亡到安集延,为浩罕国收留。浩罕政权是乌兹别克部创建,东与中国相接,此时虽已向清表示臣属,但仍拒不交出萨木萨克。清政府虽多次交涉,然终无结果。浩罕统治者认为萨木萨克是和卓后裔,有利可图,进可利用这个小王子进攻新疆,退可利用王子以示要挟。由于当时清朝国势强盛,浩罕统治者不敢进犯中国。萨木萨克在消磨等待中死去,留下了三个儿子:玉素普、张格尔、巴布顶。

19世纪以后,浩罕进入强盛时期,成为当时中亚三大汗国之一。随着浩罕的强大和扩张,浩罕开始唆使、操纵,甚至直接参与和卓后裔的叛乱活动。张格尔在浩罕支持下,开始挑衅清政府,其本人及其所率浩罕兵大肆烧杀抢掠,但是遭到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清军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剿灭叛军,活捉张格尔。此时浩罕国力鼎盛,加紧东扩,不断利用和卓后裔入侵清朝新疆。后来浩罕统治者又开始挟持张格尔之兄玉素普入侵清朝。但在当地军民的配合下,玉素普及其仆从军很快又被打败,傀儡玉素普五个月后也死于浩罕。随后道光至咸丰年间,在浩罕唆使、操纵下,流亡在中亚的和卓后裔不断发动入侵、叛乱,虽然在清朝的坚决打击下,均以失败告终,但给当地人民生活和清朝边疆建设带来了沉重灾难。

时间到了1840年,这时候清政府国力渐渐衰弱,外有各个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在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华帝国从此沦为西方列强入侵、掠夺的对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极大损害,尤其是边疆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当英法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清朝海防大门的时候,沙俄侵略者则从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对我边疆领土鲸吞蚕食。鸦片战争后,沙俄先后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44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这对当时清政府对于西北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动摇。

在沙俄南侵中亚及清朝西北的同时,英国也从印度北上,占领阿富汗,染指中亚和新疆事务。新疆内部尤其是天山以南地区开始利用宗教,请流亡在浩罕的和卓后裔回国,伺机反叛,反清自立。当时俄军已攻占浩罕,兵临塔什干城下,浩罕已面临亡国的危险,但其统治者仍不愿放过对南疆侵略的机会。浩罕找来在浩罕的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宣布任命他为喀什噶尔的汗,但所有军事、行政、司法等一切权力均由浩罕军官阿古柏执掌。阿古柏并非浩罕王室贵胄,只不过凭借投机,才逐步建立起自己在浩罕的地位。他立布素鲁克为傀儡汗,并网罗了一批浩罕匪徒,妄图侵入南疆,实现自己称霸南疆的阴谋。经过精心准备,阿古柏窃取喀什噶尔回城,以此为根据地,逐一击破南疆各势力,控制了南疆大部分地区。

阿古柏入侵为沙俄和英国入侵新疆提供

了可乘之机,沙俄兼并浩罕后,逐渐向伊犁进发,大有要吞并伊犁之势。这时南疆的阿古柏为换取沙俄的承认,与沙俄达成非正式协议。协议中沙俄承认阿古柏政权,而许以沙俄在南疆的特权,进而妄图达到独霸整个新疆的目的。英国企图通过扶持阿古柏政权,在新疆建立一个独立于清朝的“伊斯兰国家”,使其成为俄国与英属印度的“缓冲国”,并从这一地区攫取巨大利益。

阿古柏入侵、沙俄对伊犁的侵占,以及英、俄在新疆的角逐,使这一地区局势日益恶化。中国国土沦丧,主权损失,新疆陷入日渐严重的危机之中。清政府镇压陕甘回民大起义后,开始关注西北乱局,准备出兵着手收复新疆,陕甘总督左宗棠成为担当这一历史重任的主要人物。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西北军务,全面负责收复新疆。

左宗棠接任后,整编部队,筹集饷银,制订作战计划,为表示不收复新疆不罢兵的决心,古稀之年的左宗棠抬棺出塞,其雄心壮举颇为国人佩服。他制定了先期以消灭阿古柏政权为第一阶段目标,以驱逐沙俄、收复伊犁为第二阶段目标。次年春,左宗棠调集随行的湘军和原新疆五万精兵组成西征军,率部进军新疆。左宗棠先取天山北路,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地,然后移师天山南路,克吐鲁番,乘胜西进,大军所到之处,得到当地军民一致支持和帮助。后阿古柏为部下所杀,残部或投降,或逃往境外,或被歼灭。经过一年半,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全部疆土。

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后,清朝曾多方交涉,要求交还伊犁。但沙俄百般拖延,拒不交出。清朝消灭阿古柏政权后,又派遣崇厚赴俄交涉收回伊犁,结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消息传至大清,朝臣激愤,后不予批准。清廷一边令左宗棠积极备战,一边又改派曾纪泽赴俄重启谈判,最后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该约虽挽回了一些损失,但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清朝正因为此条约,丧失了伊犁大半个地区。1822年,清朝政府正式接收伊犁,最终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任务。

新疆沦陷后,原先的新疆军政体制几乎全部瓦解。由于新疆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先管理新疆的统治制度遭到破坏,并且已经不适应新的统治形势。左宗棠针对当时的现实情况,提出在新疆设立行省、全面实行郡县制的主张。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多次上奏朝廷,强调阐明新疆设省的必要性。刘锦棠继左宗棠主持新疆军务后,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建省方案,使新疆建省最终得以实现。1884年11月,清廷发布诏书任命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仍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宜,任命甘肃布政使魏光焘为甘肃新疆布政使。这一诏令的颁布,标志着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新疆建省制度是清朝边疆政治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措施,这一行省制度的建立,使得中央政令很快到达边疆地区,与内地实行统一的郡县制管理,大大提升了中央对于新疆的管辖力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是随着国内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做出的,它能够保障新疆的稳定,维护边疆的安全,有利于抵御外国势力的入侵。建立行省制度,废除了旧有的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增进了与内地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疆建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为开发西北边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政府在新疆建省,使新疆作为中国一个省级行政区而存在,这为现代“丝绸之路”的崛起,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现代“丝绸之路”正是以新疆为起点辐射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可以说,正是由于清政府中有远见的政治家左宗棠们,才使得后世人们得以重见现代“丝绸之路”的光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