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鄂卷
字体: 16 + -

湖北省_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概况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1997年7月,该馆被中宣部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成功。革命党人建创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历史功绩,依托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成立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红色楼房,因此又称“红楼”。红楼是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高二层,面阔73米,进深42米。上层顶端正中有教堂式望楼,是西欧古典建筑风格。主楼台基高出地面,为花岗岩石,以扇面撒开形的阶梯向上延伸。主楼和附楼是红楼的主要建筑,面对广场正立面全为外廊设计,四根方柱直顶檐下,柱头雕花。附楼檐下拱券相间的花饰,全部为白色,大面积红砖,白色雕饰为点缀。

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并竖有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广场上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横幅由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亲笔题写。红楼后方是一座二

层楼房。楼房两侧各有一排红色平房。铁栅大门横亘在正前方出口处。大门两侧为门房,由红色矮墙自门房两侧平伸,连接着左右的平房,共同围成方形院落。

纪念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馆内展览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

风云武昌起义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由醇亲王载沣摄政的清政府继续实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政策。清政府收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为国有,卖给西方列强。全国民众激愤不已,掀起保路运动,四川尤为激烈。清廷派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清廷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趁此良机,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9月14日,在注重发展新军力量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推动下,起义军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24日,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10月6日发动起义,并推举孙武为革命军参谋长。

不料,革命党人的活动不慎被湖北当局察觉,被时刻紧盯。同时,同盟会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没有及时赶到武汉。因此,起义不得不延期发动。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操作不慎,炸弹被引爆。听闻爆炸声的俄国巡捕急忙赶来,搜走了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等物件。起义的事彻底暴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起义刻不容缓,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10月10日晚,以鸣枪作为发动口号进行起义,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夜间,新军工程第8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这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也发动了起义。武昌城内29标营的蔡济民和30标营的吴醒汉也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一时间,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响应。大家不约而同赶向楚望台,此次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深夜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8镇司令部。炮兵向督署进行轰炸。湖广总督瑞澄从长江坐船逃走,第8镇统制张彪退出武昌。起义军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至此整个武昌落入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