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鄂卷
字体: 16 + -

湖南省_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

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

概况

芷江受降旧址和纪念馆,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面积4万多平方米。旧址主要包括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中国战区总受降旧址(包括受降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旧址)、萧毅肃陈列室、受降史料陈列馆,兵器陈列馆,受降亭和援华美军飞虎队纪念馆等纪念性构筑物和辅助建筑。2005年11月,这里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即电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受降代表速到芷江接洽侵华日军投降事宜。1945年8月21日到8月23日,日军降使——今井武夫飞抵芷江请降,并接受了侵华日军投降的具体条款。

受降旧址是中国人民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的纪念地,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受降地芷江建立了一座“受降纪念坊”。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又扩建、新建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大门门额上,有大理石刻“凯旋门”三个隶书大字,大门两边有四个象征胜利的“v”字。走进大门,迎面耸立着一座大理石雕砌的受降纪念坊。坊高8.5米,为四柱三拱门“血”字型碑坊。坊上有蒋中正、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人题的楹联,有王东原、于右任、孙科、居正、王云五等人的题额和《芷江受降坊记》206字铭文。这是华夏大地唯一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的标志性建筑,被世界称为“中国凯旋门”,或“中国第一坊”。

中国战区总受降旧址由受降会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办公室三栋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房屋建于1938年。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应钦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投降典礼,签发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部署了全国16个受降区102处缴械点的受降工作;收受处理了与蒋介石、冈村宁茨等人来往电函40余份;确定了日本投降各项具体条款,受降签字时间、地点,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全部实质性工作。如今,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均属原物。

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于199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时建成。纪念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设“八年抗战”、“中国受降”、“毋忘历史”三展厅,分别展出了二战文物214件,照片、图表、电文291幅,中、美、英、苏、德、捷、法、日等8国二战时期的兵器一批。陈列文物之珍贵,资料之齐全,内涵之独特,堪称国内“抗日历史博览馆”。

最后一战——湘西会战

湘西会战为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最后一场大型会战。主要作战时间为1945年4月至6月,战场位置位于中国湖南省中西部。侵华日军此战主要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称“芷江作战”。

1945年2月25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轰炸了防卫严密的日本皇宫。日本大本营大为恼火,立誓要拔除这颗“钉子”,于是策划并下达了攻占芷江,破坏中美航空基地的作战命令。

芷江是湘西各战区军需物资和兵源的集散地,还是训练部队、准备反攻的最重要基地。而芷江机场则是继衡阳、桂林、柳州失陷后最后一个中美秘密前进基地。蒋介石很清楚,芷江失守,盟军对日轰炸将受到极大影响,也必将威胁到陪都重庆。但此地没有铁路,山区公路又极为崎岖简陋,不仅撤退为时已晚,更是无处可退。

经过一番权衡,蒋介石下令:此次会战由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挂帅,率王敬久的第10集团军、李玉堂的第27集团军,分头迎击日军,并从昆明

空运美式装备的新编第6军到芷江作为总预备队,以及驻芷中美混合团5个大队各一部,美第14航空大队一部,各型战斗飞机400余架,约20万兵力迎战日军,以确保芷江中美空军基地。

1945年4月9日,湘西会战(中方称芷江保卫战,日军称芷江攻略战)打响。日军第六方面军第20军团司令坂西一郎,率135架飞机、8万军队,由益阳、邵阳、东安三路向芷江进攻。

为配合此役,美第14航空队早在4月1、2日两次袭击上海机场,击毁日机92架,击损16架。4月初,陈纳德从昆明飞来芷江坐镇指挥。中美空军日夜轰炸湘粤、湘桂铁路和公路交通线,破坏日军兵力集结和补给。开战当日,芷江空军基地派出中美混合团协助陆军作战。

4月10日,芷江机场出动大批飞机彻底破坏了日军后援地衡阳、邵阳、湘潭三角地带大小桥梁。4月20日,中美混合团第5大队出动全部飞机,轮番轰炸放洞、红岩大庙、大黄沙、1450高地等日军阵地,又轰炸长沙、衡阳、冷水滩日占机场,给立足未稳之敌以致命的打击,迫使这一线日军停止了进攻。

日军第116师团是进攻芷江的主力部队。4月19日,这支部队沿邵榆公路迅速推进。5月2日,该部突进到雪峰山中段主峰之下(越过主峰逼近安江,威胁芷江);另一部则深入到溆浦木鳌洞一带。战况万分紧急,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为阻止日军继续推进,雪峰山守军请求空军增大支援力度。

5月3日拂晓,陈纳德的“飞虎队”出动——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排成三角队形,全速向日军阵地飞去。睡眼惺忪的日军官兵被头顶上的“黑点”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第一批中美空军飞机投放了重磅炸弹,摇撼着日军的工事和战壕。侦察机盘旋了一圈,向轰炸机报告了目标所在地。第二批中美轰炸机群得到投弹目标后,继续进行地毯式轰炸。一颗颗炸弹准确无误地倾泻到日军的战壕附近。

美国空军首次使用的纳帕姆弹(胶状汽油组成品)撞到地面,立即变成几十团火焰,即便是掉在积水中,也能引燃。它的威力足以把人烧成灰烬,连躲在洞穴和战壕里的日军也逃不过。顷刻间,日军阵地周围的温度剧增,高达数百摄氏度的热浪滚滚而来。

瞬时,雪峰山变成了火焰山,火势从山顶蔓延到山脚,把日军的前沿阵地吞噬殆尽。此刻,第三批美国飞机抵达日军阵地上空,继续往下投射炸弹。雪峰山防御阵地的中国军队趁机发起大规模反攻,从长达十几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攻击。之后,中美空军混合大队对进犯洞口的两个日军联队,实施了一星期连续轰炸。

同一天,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率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赴靖县指挥作战。中国守军第58师、193师在茶山与日军217联队苦战。当时,中美空军派出多批次战机向日军阵地投掷凝固汽油弹,茶山顿成一片火海,日军被歼700余人。之后,日军217联队残部向瓦屋塘方向逃窜,左路日军占洪江取安江之企图在中美空军的打击下被粉碎。

至6月中旬,湘西会战中的日军各部队基本上退到原先的出发地。湘西会战历时两月,以日军溃退告终。据中国军队公布的资料表明,此役日军伤22307人,亡12498人;中国军队伤12483人,阵亡7737人。

历史的记忆——芷江受降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的仪式,时间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因受降地点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史称“芷江受降”。

芷江是通往中国西南的“滇黔门户、黔楚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之所以选在芷江进行受降,是因为芷江机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东方

的第二大军用机场。当日,一架日军零式运输机在一队中国空军的p-51战斗机监护下,载着日军代表到达芷江。

在此之前,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以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名义,电令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一、日本政府已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二、该指挥官应即通令所属日军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迅速派代表至玉山接受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三、军事行动停止后,日本可暂保有其武器及装备,保持现在态势,并维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四、所有飞机及船舰应停留现在地,但长江内之船舰,应集中宜昌、沙市。五、不得破坏任何设备及物资。六、以上各项命令之执行,该指挥官及所属官员,均应负个人之责任,并迅速答复为要。”

同时,蒋介石派何应钦为接受日本受降代表,并规定受降权限:秉承委员长之命,处理在中国战区内之全部敌军投降事宜;指导各战区、各方面军分区分期办理一切接受敌军投降之实施事宜;对中国战区内之敌最高指挥官发布一切命令;与中国战区美军人员密切合作办理美军占领区、盟军联合占领区,交防接防敌军投降后之处置;指导各战区、各方面军分区分期办理接受伪军投诚编遣事宜;负责处理南京伪组织政府,恢复南京及其附近之秩序等。

很明显,国民党政府的这些规定,剥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正当接受日伪投降的权利,遭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断然拒绝。根据蒋介石的电谕,国民政府派马俊超、钱大钧、熊斌、张廷谔等一批人员前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近20个市负责临时接管事务。

8月17日,冈村宁次复电蒋介石,派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于18日乘飞机至杭州候命飞玉山。由于玉山机场跑道被雨水损坏,当日,蒋介石电告冈村宁次,洽降地改为湖南芷江,并通知洽降使节于21日到达芷江,需随带中国大陆台湾及北纬16度以北越南地区所有日军之战斗序列、兵力位置等表册,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8月20日,何应钦率中国陆军参谋长萧毅肃等随员及其他人员,由重庆飞抵芷江。同日,从昆明和全国各地到达芷江的各方面军的司令官有:第一方面军卢汉、第二方面军张发奎、第三方面军汤恩伯、第四方面军王耀武、昆明防守司令部司令杜聿明及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郑洞国、张雪中等。

当晚,何应钦在芷江召开军政要员会议,说明:“从现在开始,这里是陆军前进总部,陆军总部奉命办理全国受降事宜。”接着宣布了具体内容:

一、准备接待日军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代表;

二、规定中国各战区军事长官受降接管有关事项,迅速将部队运往各沦陷区;

三、成立南京前进总指挥所;

四、迅速空运部队至上海南京,接受日军占领区;

五、二十一日举行投降仪式,考虑军衔对等原则,派萧毅肃参谋长主持,陈应壮少将改佩少校军衔负责接待日本降使。

8月21日,冈村宁次派遣副参谋长今井武夫一行8人,乘日本飞机自汉口起飞,在中国空军飞机的监护下由汉口飞往湖南芷江。中午11时,日本乞降使节今井武夫等一行8人乘机到达芷江。下午,中国战区日军洽降会议正式举行。至23日,中国谈判代表将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备忘录第1至第5号交今井武夫转冈村宁次,详细规定了中国受降的事项。23日下午,洽降会议结束后,何应钦召见了日本乞降代表今井武夫,并告之日本投降书签字地点定为南京。

芷江,见证了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与中国陆军领导人洽降,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的经过。如今,在芷江城外有一座受降坊,刻有“日军投降之地”,以此标志这一值得纪念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