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鄂卷
字体: 16 + -

湖南省_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

概况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位于古有“东南锁钥,吴楚咽喉”之称的浏阳边陲重镇——文家市,距浏阳河畔50公里,总占地面积12474平方米。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原名“文华书院”,后更名为“里仁学校”。门额上“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几个大字是郭沫若书写的。2001年6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包括: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和两个历史辅助陈列馆。进前门,迎面而来的是镶有3个玻璃窗的水泥墙,中间玻璃窗里挂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红旗”。大门两侧有一幅红底黑字的对联,上书“以文会友,为国储才”。学校正门左右两边有两大幅红字标语“建立工农政权”、“欢迎白军士兵官长来当红军”,是当年红军写下的。

成德堂,在文华书院改为里仁学校后,被当作教室来用。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秋收起义部队最高领导机构——前敌委员会会议。

里仁学校操坪,是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大会旧址。1927年9月20晨,工农革命军大约1500人在这里举行会师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标语巷,原为里仁学校正门。这里墙上有1927年工农革命军写下的“打土豪分组地”和1931年红军写下的《土地政纲》、《苏维埃政纲》和“猛烈扩大红军队伍”等标语。

《西江月·秋

收起义》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结束后,他写下气吞万里的《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采取倒叙的写法。上阕明确阐述了秋收起义的特点及经过。秋收起义有其明显特点——工农革命,镰刀斧头是工农结合的产物。词中“匡庐”本为“修铜”,“要向潇湘直进”本为“便向平浏直进”,“愁”本为“沉”,后经毛泽东修改,就成了现在看到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修水、铜鼓都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毛泽东写了“修铜一带不停留”再现了起义部队从修水、铜鼓出发,分别攻打平江和浏阳的过程。

下阕简单分析了秋收起义爆发的原因“地主重重压迫”及起义的时间“秋收时节暮云愁”。秋天正是收获的时节,农民本因丰收感到高兴,可是地主的层层盘剥,使农民头上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乌云——“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说的正是秋收起义,带领农民冲破这层乌云,看到阳光。

毛泽东是秋收起义的领导者,他的这首《西江月·秋收起义》尽管只有50余字,却将起义真实地展现了出来,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

1927年蒋介石、汪

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导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失败。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了军阀政府的屠刀下,全国顿时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以毛泽东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且领导秋收起义。9月9日,秋收起义首先在修水爆发。

起义爆发后,起义军虽然占领过几个城镇,但很快遭到敌人的围攻。革命形势本就在低潮时期,加上各种主客观因素,致使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途中损失惨重。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3团与第2团余部迅速集中到浏阳文家市。

19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1、3团和2团部分指战员相继到达文家市,成功会师。晚上,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关于放弃攻打长沙、部队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寻求发展的军事部署。20日清晨,工农革命军集合在里仁学校操场上,矛戟甲戈备齐,准备出发。29日,部队在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了三湾改编。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所确定的转兵决策,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重大转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