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湘鄂卷
字体: 16 + -

湖南省_炎帝陵

炎帝陵

概况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的鹿原镇境内,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1997年7月,炎帝陵被中宣部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

炎帝陵殿位于炎陵山西麓,保持了浓郁的清式建筑风格,红墙黄瓦,坐北朝南,南北长73.4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936平方米,建筑面积903平方米。

陵园一共分为五进:

一进午门,左右分列戟门和掖门,午门内竖有江泽民题写的“炎帝陵”汉白玉石碑。碑左右立有白鹿、山鹰雕像各一座,映衬炎帝幼时“鹿哺乳、鹰遮荫”的传说。

二进为行礼亭,是炎黄子孙奉祀始祖的地方,采用庑殿顶,上悬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手书“民族始祖、光照人间”匾额。行礼亭左右分列碑房,存有历代告祭文碑。亭中有香炉、烛台,是进香祭拜行礼的地方。

三进为主殿,重檐歇山顶,宽20.4米,进深16.94米。大殿门额高悬匾额“炎黄子孙,不忘始祖”。殿中设花岗基石神台,上立檀木神龛,龛内端坐炎帝金身祀像,上面写着“齐天鼻祖”。

四进为墓碑

亭,亭中立胡耀邦手书“炎帝神农氏之墓”汉白玉墓碑。

五进为墓冢,封土高5.58米,进深6.64米,宽28.9米,墓前石碑为清道光七年知县沈道宽所书。

“炎黄”战蚩尤

炎帝,神农氏(有说为神农后人)部落首领的名称,姜姓,因以火得王,故称炎帝。炎帝在中国民间被尊为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与黄帝共同被尊奉为华夏人文初祖。

姜氏族为西戎一支,原为游牧民族。当时在今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居住着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有说独苗族),两个部落因为各自发展的需要经常发生冲突,炎帝的实力不及蚩尤雄厚,就退居现河北一带。炎帝部落后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了激烈的战役,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称为阪泉之战。炎帝最终归顺,并与黄帝结盟。从此,两个部落开始融合,不断强大起来。

“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前来归顺的部落越来越多,但是蚩尤部落始终不服,与“炎黄”联盟在涿鹿大战,最终战败。《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此后,炎帝姜氏族便与黄帝在中原安定下来,繁衍生息。

炎帝的传说

炎帝在中国

民间被尊为农业之神。人类不断繁衍生息,自然界的食物逐渐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炎帝便教人们如何播种和收获五谷杂粮。正要教授播种方法的时候,天空突然落下谷种,炎帝把这些谷种收集起来,教人们种在开垦好的土地上。这样,人类就能够凭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大地上进行生产,通过耕种获得足够的食物。

相传,物物交换就是炎帝发明的。因为看到人类虽然丰衣足食,但在生活上还有很多的不方便,于是炎帝让人们设立了贸易市场,拿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到市场上来交换自己所需。在市场上,人们可用五谷换珍珠,用珍珠交换石斧,或用石斧换五谷……有了这种交换,人们的生活不但方便了很多,并且逐渐丰富起来。当时没有钟表,也没有其他方法记录时间,凭什么来确定交换的时间呢?于是,炎帝告诉人们,当太阳照在头顶上时,也就是正午。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到市场上进行交易。当人类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时,炎帝又开始为战胜人类的病魔而战。相传,炎帝有一根赭鞭。他用这根鞭子抽打药草,经过赭鞭的抽打,药草的药效就会明显地显现出来。无论是寒性、热性、还是温性,有毒无毒也可以得知。于是,炎帝就根据这些药草的不同药性来治病救人。为了能够更快的治好百姓的病,他亲自去品尝各种草药,甚至曾在一天里中毒达70多次。此后,炎帝也被百姓奉为“医药之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