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故事
字体: 16 + -

第二章 岁月中的那一天_东交民巷外遭拒

东交民巷外遭拒

东交民巷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角一侧。这是一条异常宽阔的巷子,道路两旁矗立着各种各样的外国建筑,仿佛各国的建筑风格都能在这里找到样本,好似一处小型的世界建筑大观园。

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附近一带是北京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区,那里保留着许多中国的行政机构和会馆等建筑。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纷纷向北京派驻使节,就在这一带建立了很多公使馆。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曾经进攻过这里,杀死了很多外国人。所以,清政府和各列强国家在1901年签注的那份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上,明确规定这一片地区中国人不得随意通行。更加过分的是,合约中还注明各帝国主义可以自行派遣军队保护公使馆安全,中国人一律不准在所谓的租界区内居住。野心勃勃的列强们在使馆区四周建起了又高又厚的围墙,炮位和射击口布满了墙头。列强在这片区域内自设有警察和管理人员,就连中国军警也无法在这里穿行。

这“国中之国”的怪事居然被北京军阀政府一直容忍,小小的使馆区却拥有着左右中国命运的巨大能量。

5月4日下午,当学生们游行至东交民巷西口的美国使馆门前时,即被一道铁栅栏阻拦挡住了前行之路。原来,北京军阀政府早有准备,命令巡捕房阻挠学生的游行,唯恐引起“外国友人”的不满。

这时,一个手持警棍的巡捕出现了。他警告学生们没有大总统的特别命令,任何中国人都不能出入使馆区。

学生们顿时热血沸腾,气塞胸膛。中国人竟然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自由通行!学生们与使馆区的巡捕房交涉了两个小时之久,仍然不被允许通过。愤恨之余,学生们更多的是心痛:“国家尚未灭亡,我们就已经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行走了;如果真的亡了国,不知还有什么样的屈辱痛苦等着国人去面对呢?

傅斯年和罗家伦等游行指挥者经过简单商议后决定,既然已不能按照原定计划通过使馆区,只好推举学生代表向美国公使递交准备好的《陈词》,来表达中国民众的诉求。

罗家伦、张廷济等4名学生代表分别前往美、英、法、意使馆投递这份落款为“北京高等以上学校学生一万一千五百人谨具”的中英双语《陈词》。不巧的是,这天是星期日,各国公使皆不在使馆内,也找不到其他负责人。罗家伦等人只好将《陈词》留在使馆内,回到了游行队伍中。

这份《陈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誓死收回山东权益的决心。其中,投递给美国使馆的《陈词》全文如下:

吾人闻和平会议传来消息,关于吾中国与日本国际间之处置,有甚悖和平正义者,以最真挚最诚恳之意,除辞于阁下:1915年5月7日二十一条中日协约,乃日本乘大战之际,以武力胁迫我政府强制而成,吾中国国民誓不承认之。青岛山东一切德国利益,乃德国以暴力夺去,而吾人之所日思取还者。具以对德宣战故,断不承认日本或其他任何国继承之。如不直接交还中国,则东亚和平与世界永久和平,均不能得确切之保证。贵国如保持民主之独立,与人类制公权,及世界和平之局而战,1917年1月10日协约国美国公使公牒,吾人对之表无上之钦佩与同情,吾国与贵国同胞抱同一主义而战,不得不望贵国之援助。吾人念贵国与我中国素敦睦谊,为此直率陈词,请求贵公使转达此意于本国政府,于和平会议予吾中国以同情之援助。谨祝

大美国万岁!

贵公使万岁!

大中华民国万岁!

世界永久和平万岁!

北京高等以上学校学生一万一千五百人谨具

从这份《陈词》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发起运动的初衷,主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美国与日

本在中国利益争夺上的矛盾,无疑是学生们试图利用的关键。再者,威尔逊的“和平十四条”讲得非常动听,美国总统一度成为了中国人眼中正义的化身。虽然巴黎和会的失败让国人狂热的头脑渐渐趋于冷静,但仍有大批学生沉浸在对列强“公理”的迷信之中。

据《每周评论》记载,当日,美国使馆对待游行学生的态度确实与日本不同,文章提到:“队伍到了东交民巷西口,使馆区内的巡警不放行。先是打电话给美、英、法三国使馆,他们都说很欢迎的。到西口的时节,美国兵营的军官也放行了,并且还要让学生从美兵营和使馆经过,无奈巡捕房坚不许走。”如果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受阻的学生在美国使馆前大喊:“大美国万岁”,“威大总统万岁”等口号,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三千多名学生被阻拦在东交民巷西口外,在烈日下曝晒了近两个小时。整个民族遭受欺压的痛苦似乎从没有在这里、在这一刻体验得那样真切、那样沉重。学生们不由得想到了那些尚处于日本侵略者压迫下的山东同胞,一时间怒由心生,愈发痛恨起卖国贼的无耻和军阀政府的昏庸无能。

游行队伍走走停停,数次被巡警勒令改变前进方向。学生们怒不可遏,就如匡互生在回忆中所说的:“于是素不感觉外力欺压痛苦的人们,这时也觉得愤激起来了!‘大家往外交部去,大家往曹汝霖家里去!’的呼声真个响彻云霄。这时候,无论怎样怯懦的人也都变成了一些有勇气的人了!”

前往曹汝霖家的建议得到了学生们的赞同,队伍开始朝赵家楼方向行进。

游行队伍总指挥、北大学生代表傅斯年见同学们情绪激动,担心做出过激举动引来政府的镇压,极力阻止学生队伍前往赵家楼。但此时他已经没有办法掌控游行的节奏。沿途军警戒备更加森严,便衣特务时常出现在队伍两侧,学生们对此却毫无畏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