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员干部培训教程·“三个代表”党员干部培训教程
字体: 16 + -

第二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_2.1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章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1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江泽民

2.1.1 正确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观念发生了令人可喜的变化,如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崇尚科学、公平竞争等现代观念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主流。但是,中国文化在当代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既有在前市场经济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在市场经济下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还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总体上看,一定的社会文化是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的。所谓先进文化就是指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其中思想道德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或者说,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前进方向。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新的世纪里,党要继续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具体地说,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做到:

第一,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基础的工作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使这种理论武装工作富有成效,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正确回答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自己的威力和真正掌握群众。

第二,必须正确处理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主旋律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集中反映。江泽民同志曾把主旋律精辟地概括为“四个一切”,即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我们要唱响主旋律,就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摒弃那些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发挥好先进文化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同时,世界本来是多样的,主旋律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因此,我们在高擎弘扬主旋律的旗帜的前提下,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主旋律与多样化是互相交织、相得益彰、和谐融合的。

第三,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首先,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所以我们的文化建设必然而且应当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我们的文化离开了人民,离开了人民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崇高事业和伟大实践,不去为它服务,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文化。而只要有益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有益于提升人的整个精神境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道德、品格、意志、智慧、勇气、情操等等,就都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法,与为政治服务的提法比较起来,更加准确和清晰。政治本身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一切政治归根到底都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手段。我们不能为政治而政治,所以也不能为政治而文艺。为政治服务,在某种范围内也是需要的,但是决不能用它来概括文化的全部作用,而且这种政治必须是确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服务实质上也是为人民服务。其次,我们的文化建设还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一方针的中心内容是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自由,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允许不同学派和观点的存在和争鸣,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切磋。“双百”方针反映了文化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双百”方针,有助于发挥和鼓励社会科学的大胆探索和自由争论,使思想文化活跃起来,使各项社会决策建立在更加民主和科学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要注意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和基础上贯彻执行“双百”方针,各类学术和艺术都应自觉地以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最终目的;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对事关政治方向、事关重大原则的问题,要

旗帜鲜明,分清是非,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认识到对外开放使中外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有助于繁荣我国学术理论,扩大百家争鸣的范围,同时也要注意排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干扰,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立性。

第四,必须抓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洛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立一个反映我们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的先进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当前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这样一个思想道德体系,应当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相统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当前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在全党全社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二要在全社会和全体人民中广泛实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同时倡导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坚持把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三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规范,并用法律来保证基本道德规范的实施。

第五,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和弘扬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努力推进文化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我们特别需要以深远的世界眼光,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保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21世纪将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能否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发展先进文化,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创新能力,影响到能否在知识经济时代抢占制高点,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利用现代科技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善于把握世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中华民族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1.2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

“四有”公民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每一项都包含着不同层次的内容。有理想,是指在全党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有道德,是指在全社会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有文化,是指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拥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有纪律,是指要遵守以维护全体人民共同利益为目的的行为规范。培养“四有”公民,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培育“四有”公民,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科学的理论武装,就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没有思想教育和弘扬主旋律的明确方向。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目的就是要坚定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人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就是要帮助人们努力掌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客观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要帮助人们认清把握大局的意义,提高把握大局的本领,在推进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始终自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第二,培育“四有”公民,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促进团结;错误的舆论导向,则会混淆视听,涣散人心,瓦解斗志,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不稳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

第三,培育“四有”公民,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高尚的精神是指我们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又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凝聚了长期创业的宝贵经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要求我们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四,培育“四有”公民,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

需要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于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鼓舞群众团结奋斗,推动社会进步,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推进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发挥文艺作品的这种作用。

2.1.3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包括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把民主与法制建设提到我们政治生活中“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的高度,提到“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高度,表明了他对依法治国的极端重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针,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江泽民同志把“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还写入了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以德治国”作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又一重要的治国方略,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整个战略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也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有效地治理国家,指明了新的方向。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德治国,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反对愚昧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德治国,还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通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在全社会形成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理论的新发展,同时也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推向一个新阶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一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制文明属于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两者对于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是硬约束,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道德是软约束,具有感召力和引导力。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发挥法律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和约束作用,又发挥道德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和自我启发功能。这样才能使人们不失去正确的目标并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同时也是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给社会带来财富,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的竞争,会产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淡化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因此,我们既要利用法律手段进行强制性的规范,同时又要用崇高的道德思想体系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分配关系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最终走上共同富裕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创造,它把市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置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保证之下,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又能够克服一般市场经济的缺陷。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有利于限制市场经济自私自利的一面,能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和共同富裕的大目标,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原则的弱点,有利于在效率优先的同时,切实做到兼顾公平。这些特征,决定了社会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基本原则仍然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

总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