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粤桂琼卷
字体: 16 + -

福建省_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概况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位于上杭县北部,是以旧址陈列宣传毛泽东在才溪重要革命实践活动的专题纪念馆。该馆成立于1958年,1972年起正式对外开放。全馆占地面积1875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包括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址、光荣亭、列宁台等史迹。2001年6月11日,该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才溪乡调查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曾三次到才溪进行农村调查。1930年6月,毛泽东首次到才溪,进行了初步的走访调查;1932春,二度来到才溪,进行调查;1933年11月,三到才溪,并进行了十余天的深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正是基于深入调查,毛泽东掌握了大量真实的数据和资料,最终写下了彪炳史册的《才溪乡调查》。

1933年11月下旬,正值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最为激烈的时候,毛泽东从瑞金出发,长途跋涉,第三次来到才溪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活动。

毛泽东刚刚在才溪落脚,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调查工作。他始终抱着倾听和学习的态度,召集区、乡苏维埃干部、工人、贫农代表,向他们提出各种关于苏区建设的问题。毛泽东牢牢地记下了人们最真实、最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期间,毛泽东亲自到红军公田检查生产,参加生产劳动,记录劳动群众的发明创造,总结才溪人民在进行行政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等方面的经验。

有一次,毛泽东看到一位村民正在劈柴,就走上前去帮忙。趁着劈柴的工夫,毛泽东便一口气问了,“一担柴能卖多少钱?可以换多少米、盐或是布?砍完的柴,有没有等量地栽树?”等一堆问题。接着,他还耐心地告诫村民:“砍柴要有计划,今年砍这块,明年砍那块,要边砍边栽

,还要尽可能节约烧柴”。

除此之外,毛泽东分别在区苏维埃政府、区工会召开了各种调查会。会上,毛泽东倾听了干部群众的肺腑之言,并和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毛泽东表示,苏区干部要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劳动问题、生活问题、疾病问题都包括在内。他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发动群众互相帮助。

经过十多天的调查研究,毛泽东了解并掌握了大量的有效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文中,毛泽东对才溪乡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才溪乡在青年壮年男子成群的出来当红军做工作后,生产超过了暴动以前的百分之十,荒山开尽,进到开山,没有一片可耕的土地没有种植,群众生活有很大的改善。”他认为,“只有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的热潮,推动广大群众上前线去。”毛泽东坦言:“这一铁的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武器,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如像说国内战争中经济建设是不可能的,如像说苏区群众生活没有改良,如像说群众不愿意当红军,或者说扩大红军便没人生产了。”

毛泽东多次前往才溪乡进行调查,了解并总结出才溪乡在扩大红军、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也为即将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做准备。1934年初,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毛泽东将《才溪乡调查》连同《长冈乡调查》两本小册子分发给每个代表,并在大会上号召全苏区向才溪乡和长冈乡学习,搞好根据地建设,发展革命战争,夺取全国胜利。

才溪乡调查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荣典范,时至今日,仍然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精神财富。

光荣亭

1928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才

溪建立了支部,才溪人民开始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1929年7月21日,才溪暴动成功,红色政权得以建立。此后,才溪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在3年多的时间里,才溪人民在建立政权、扩大红军、生产建设、支援前线、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扩红方面,成绩最为突出,全区共有3000多位青壮年男子参加了红军。才溪共出了9个军级干部和18个师级干部,有600多名才溪儿女为革命捐躯,被誉为“将军之乡”。

1930年至1933年间,毛泽东曾多次到才溪进行社会调查,并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的革命热情。此后,毛泽东在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称赞说:“才溪乡扩大红军多得很呀!百个人中有八十八个当红军去了。”

为了表彰才溪人民的光辉业绩,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于1933年6月授予才溪“第一模范区”的光荣称号,奖以“我们是第一模范区”的石碑一块。7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才溪兴建了一座“光荣亭”,刻有“我们是第一模范区”的石碑竖立在光荣亭的正中。

战争期间,光荣亭曾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在当地群众的殊死保护下,石碑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光荣亭得以重建,其占地面积为74.2平方米,砖木结构,正面拱门上方镶嵌着龙狮、奔马、梅兰竹菊、青松古柏等浮雕,栩栩如生。

1955年,毛泽东为重建后的光荣亭亲笔题写亭名(毛泽东为亭题字全国唯有两处,另一处为湖南的“爱晚亭”)。此前,毛泽东特别提出:“才溪人民确实是十分光荣,一个区上大部分男子上了前线,上千人为了革命捐躯、流血,不简单啊!光荣亭建好后,我一定为它亲笔题名!”

如今,才溪光荣亭已成为福建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镀金的“光荣亭”匾额更是永不退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