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字体: 16 + -

第一章 高校党建工作逻辑线索_第二节 高校党建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高校党建的战略地位

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等教育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民生性的作用和特质,它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关系到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全局,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保证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历史的结论、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选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性质、命运、前途的重大原则问题。

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直接关系到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问题。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证高校改革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高校需要不断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高校是竭力渗透的重点。在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科学和伪科学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带领广大师生,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中,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及其深刻内涵,在实践中以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增强高校师生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的价值取向,完成好培养人才根本任务。

二、贯彻落实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内容

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60多年来高校内部领导体制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确定高校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制度为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为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完善高校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高校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进一步强调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这一体制十分必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需要坚持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党委总揽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坚持把方向、谋全局、管大事,统一领导高校各项工作,抓好大事,管好干部,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尊重和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校长在党委领导下,校长依法履行职责、主动负责地做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以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框架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高校重大事项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互结合,集体定了的事,领导班子成员应按照分工分头去办,勇于负责。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领

导班子成员须加强团结,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只有加强党政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发挥教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前提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和战斗力,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整体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高校要把党建工作摆在灵魂位置上,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下大力气、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运行机制,使基层组织建设走上制度化轨道。一是建立责任机制。加强党的建设,党委书记负有“第一责任”,组织部门负有“主管责任”,职能部门负有“协管责任”,具体人员负有“直接责任”,明确各自的责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一直抓到支部、抓到党员,出现问题层层追究。二是建立目标机制。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的总体任务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任务,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工作目标,推行目标管理,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三是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加强督办,定期考核,加强党内党外监督,把监督的关口往前移,加强事前防范,实现有效监督。四是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先进,鞭策落后,严格奖惩,做好每年度“创先争优”的推选与表彰工作。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方面,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法规办事,具体约束党员行为。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一方面把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另一方面,下大力气疏通“出口”,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解决组织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倾向,建立和改善党委、总支、支部三级教育管理网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对党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认真监督。

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拥有各种办学类型和层次,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但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加快提高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任重而道远。

高校党的建设,务求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校园和谐上不断取得应有实效,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发挥,师生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日益凸显,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区林立,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高校党委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理念,领导师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为教学、科研服务,在服务中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并不是用教学和科研代替党的建设,而是要求高校党委,根据教学、科研需要,研究部署党的建设,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开展党的活动,把服务于教学、科研取得的实效,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防止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两张皮”现象。

五、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迫切需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加强党的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党的建设是促使师生不断学习、持续学习的有效形式,是促使党员干部不断创造、不断修炼和实现自我超越的有效工具。高校的根本任务之一是人才培养,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内化为人才队伍本身的行动,还需依靠人才队伍的自我建设。党的建设就是一种内化行动,它能够有效地将高校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目标与党员干部的自我发展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党员干部的全面发展。

高校党员干部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的好坏,关系到高校党组织的形象和领导水平,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当前,高校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要看到,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党员干部队伍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轻科学理论的学习,阻碍了高校党员干部理论知识的更新、理论素养的提高和理论思维的完善;少数党员干部重个人利益的获取,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一部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注重思想品行素质的修炼和意志的磨砺,缺乏进取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感染力,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高校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他们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拓宽视野,提高内力,增强学习效能,激活党组织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把党的建设内化为自觉行动,外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真实本领,从而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六、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群众工作历来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继承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是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师生员工头脑,深刻认识师生员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历史主体地位,始终牢记把师生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站在师生员工立场上分析问题,把握全局,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完善高校党的群众工作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着力完善组织功能,把服务师生、做好师生工作作为高校党建的核心任务和党务干部的基本职责。坚持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同师生朝夕相处,增进思想感情交流,增强服务本领。健全高校党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方面的作用,既维护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又解决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和差别,同时也要引导师生员工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面向师生、面向基层,进一步完善师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健全联系师生制度和信访制度,建立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权制度和矛盾化解制度。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切实改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坚持服务基层、服务师生,在思想观念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师生所用、情为师生所系、利为师生所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