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大陆之英雄的传说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词赋歌

    县令由于曲游考上淮堂心情大好,不待他人有所动作,便径直来到小峰面前。将诸位老师所作决定告于小峰。



    小峰虽有疑问,却还是来到诸位老师面前。按照诸位老师吩咐,先颂其赋。



    赋名《兰花》



    “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萧曼以袭裾,复氤氲而绕鼻。虽脉脉兮遥闻,觉熏熏然独异。



    予心讶然,是乃芳兰。开非其时,宁不知寒? 于焉步兰陔,循兰池,披条数萼,凝目寻之。果然兰言:称某在斯。业经半谢,尚挺全枝。



    啼露眼以有待,喜采者之来迟。苟不因风而棖触,虽幽人其犹未知。 于是舁之萧斋,置之明窗。朝焉与对,夕焉与双。



    虑其霜厚叶薄,党孤香瘦。风影外逼,寒心内疚。乃复玉几安置,金屏掩覆。虽出入之余闲,必褰帘而三嗅。谁知朵止七花,开竟百日。晚景后凋,含章贞吉。



    露以冷而未唏,茎以劲而难折。瓣以敛而寿永,香以淡而味逸。商飙为之损威,凉月为之增色。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



    予不觉神心布覆,深情容与。析佩表洁,浴汤孤处。倚空谷以流思,静风琴而不语。歌曰:“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如兰何”。”



    颂赋完毕,场中的诸位老师似乎没听清楚,便走向面前观之。倒是县令道了一句:“华镇的兰花确实美丽,待此诗流传,则必定会更加闻名。”



    华镇虽是小镇,却有二美——一为粟米,二则兰花。



    诸多老师看过一遍《兰花》,又看了一遍《三月》。一者咏物,一者颂人。实在不好比较高下!



    倒是此刻县令似乎知道诸位老师所想,便笑道:“都是佳作,哪来高低,平分秋色不是更好?”



    诸位老师也随之道:“那便如县令所言。”



    小峰便开始诵读其诗。



    诗名《春蚕》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安都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吴大人听罢好奇的问道小峰:“此诗描写的是老师?”其他诸位老师亦有所好奇。



    小峰躬了躬身道:“老师,是的。”又道:“老师用一辈子时间传授学生知识,就像那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因此,此诗诗名《春蚕》”



    一句话,说的在场诸位老师静默不言,甚至有几位老先生趁他人不注意时用手抹了抹眼角。



    吴大人大笑道:“此诗前无古人,亦可千古流传!”



    倒是不远处的曲游小声的嘀咕了一句:“这首诗不是写爱情的吗?”



    吴大人貌似听到了曲游的嘀咕,又再次大声道:“爱情亦可千古流传。用至死不渝的爱情表达老师的授业之辛,正是这所诗的高明之处。”



    县令也是说道:“小峰尚小,恐怕还不知什么是男女之爱,这首诗写的定是老师无疑了。”



    一句话,便注定了这一首歌颂老师的千古之作!



    吴大人笑道:“对于接下来的词与歌,吾更为期待。”在场诸位老师也是和道:“同是、同是。”



    小峰开始颂其词。



    词名《春初十九》



    “安都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亲人萧索,不似去年时。”



    这一首词虽不如之前所作诗赋,感情却是最为真挚。亦最是应景!



    吴大人带头鼓掌道:“好诗,好诗。游子离乡,概莫能外。”反正都已经注定是自己学府的学生,能多夸就多夸一点。



    小峰最后颂其歌。歌有两首:



    其一《蝶恋花》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其二《英雄》



    “滚滚常见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



    要说小峰今日所作诗词,之前几篇文章皆是属于婉转含蓄,只有这最后一首《英雄》最是豪迈,仿佛小峰的风格立马颠倒起来。



    其他诸位老师以及县令只待是小峰才高八斗,但学府的两位老师却知道小峰昔日所作的《悲秋》和《将军白发》是如何的豪迈!之前看小峰所作文章虽亦是才华横溢,不愧其神童之名,但与其映像之中风格却是略有不同。直至最后一首《英雄》才让学府中两位老师想起小峰之前所作诗词之豪迈,连那些素来看不惯文官的所谓将军武官在朝堂上听王上读罢都是一连赞叹。甚至说出“此子乃天生将才,应送于大武堂学习为将之道。”还有几位比较出名将军说道“若此子当真神童,吾愿收其为徒”之类的话。



    也因为此,学府才会决定趁此次淮堂招人之时,也对所谓神童进行考核。若神童为真,则立马招入学府。一是神童难得一遇,未免其日后平凡,先于教导。二则担心神童真如其名,且名声渐大,其它高堂乃至王朝上的皇朝都会先下手为强。



    吴大人来到小峰面前,亲切对小峰道:“听闻你才七岁,又如何写出如此爱情之作与那山河豪迈之作?”



    小峰早已料想自己如此表现,迟早会有人怀疑其所作所为。他看着吴大人与诸位老师道:“学生本为孤儿,后为乞丐,皆行走于世间底层。虽有义父、王叔以及诸位‘大哥’照顾”,但亦是受尽人间冷眼。又对世间于我而言不缺者所思想之物尤为好奇,时刻观察便知世间人皆所求。且学生自记事以来便多次听闻世间流传之事,或是儿女情长、或是江湖义气、或是豪迈山河、或是英雄常在。所以学生虽未曾经历过此间种种,但无一日不是日思夜寐。所以能在所作文章中偶得其神……”